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6-12-26 14:02郭朝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介入治疗冠心病

郭朝阳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 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局部血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明显更短, 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与安全性,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冠心病;介入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02

冠心病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 对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可见, 必须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 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式是保守治疗, 也就是药物治疗。但是, 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而言, 采取药物治疗疗效并不明显, 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方式, 但是其手术治疗的疗效和患者术后预后的改善取决于围术期抗凝治疗的疗效 [1]。现在许多学者正在研究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 发现与普通肝素对比, 低分子肝素疗效更为显著[2]。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本院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于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0例, 女48例, 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60.5±7.5)岁。根据纽约心脏学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 Ⅱ级患者53例, Ⅲ级患者4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6例, 女23例, 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59.5±5.8)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 女25例, 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59.5±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肝素2000 U进行治疗, 术前静脉滴注;在手术过程中, 追加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在术前按照1 mg/kg的剂量给予患者进行皮下注射, 应用至少达48 h。最后一次给予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的8 h后, 开始介入手术操作, 术后马上拔鞘。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局部血肿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肌梗死患者1例, 占2.04%;心源性猝死患者0例;脑卒中患者1例, 占2.0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对照组心肌梗死患者3例, 占6.12%;心源性猝死患者5例, 占10.20%;脑卒中患者2例, 占4.0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明显更短, 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 冠心病介入手术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 但是该手术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 术后容易发生血栓并发症, 对手术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相关研究证明[3], 冠心病介入手术24 h血栓并发症发生率达到1%, 术后因血栓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率高达20%。由此可见, 术后血栓的形成给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而言, 其术后预后情况的改善和术前术中溶栓抗凝治疗的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低分子肝素产自于普通肝素降解的产物, 其分子量非常低。和普通肝素对比, 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强的抗凝功效, 甚至于强度增大4倍;凝血酶合成抑制效果比活性抑制更加明显。由于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低, 因此难以受到细胞外受体结合的影响, 具有更长的血浆半衰期。除此之外, 低分子肝素还有利于促使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分泌的减少, 减轻或者避免内皮细胞受到氧自由基的破坏。

根据相关研究证明[4], 对冠心病的患者86例进行分组实验, 研究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及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认为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有研究证明[5], 对于拟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或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术前给予至少2次依诺肝素皮下注射, 并于最后1次皮下注射的8 h内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术前和术中不需要给予静脉肝素, 术后可即刻拔出鞘管。根据本文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明显更短, 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更低, 疗效显著, 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同时, 本文采取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 在术前给予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量为1 mg/kg, 48 h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 并于8 h后开始介入手术操作。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剂量和时间和相关研究一致,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采用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与安全性, 有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降低手术风险, 缩短穿刺出血的时间,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奇伟.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5):61-62.

[2] 王晓晨, 许邦龙, 胡章乐, 等.冠心病PCI围术期使用磺达肝癸钠的临床分析.山东医药, 2012, 52(28):83-84.

[3] 徐杰.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4):152-153

[4] 左奇伟.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5):61-62.

[5] 李先楠, 胡永仓, 李荣成, 等.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疗效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15):59-60.

[收稿日期:2016-04-12]

猜你喜欢
低分子肝素介入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探讨
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百令胶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TI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