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2016-12-26 09:01张佳佳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影响

张佳佳

摘要:传统文化是近些年学界比较热门的话题,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文化本身有着“两重性”,传统文化的“两重性”特征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处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时,我们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认真梳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部分,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两重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63

在“国学热”逐渐兴起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大部分学者都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是一种互相融合、互相补充的关系,也有少数激进的学者提出用“儒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虽然传统文化地位重要,不可或缺,但是传统文化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具有“两重性”,单纯的以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对待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其的影响。

1传统文化的“两重性”

文化系统是一个优劣兼具的对立统一体。从文化的性质和特征看,任何民族的文化构成都包含有优劣两重性,只不过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其文化的优劣比例有所不同罢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不能例外,在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同样包含着优劣两重性,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的文化都具有两重性,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积极消极是相互转化的。

儒家文化在中国的统治思想中曾经占据着主流地位,也是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派文化。在儒家文化中“仁”为其核心,围绕着“仁”,有孝文化、礼文化、中庸文化、和文化等。我们必须承认,儒家文化有很多精华的方面,比如说在孝文化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关心、后辈对长辈的敬仰与尊重;礼文化中中华礼仪带给人的熏陶;和文化带来的平和心态和大国风范;中庸文化教会人们待人处世的技巧,这些毋庸置疑都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但是在这些内容中还夹杂着一些糟粕,在条件发生转换的情况下,这些精华也有可能会转化为糟粕。比如孝文化中会有愚孝的消极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以及对父母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和过度的重视子嗣的传承,都或多或少的对当时的人们造成了一些压迫。而子嗣传承思想在现今的某些地方也依然存在着,这种思想对人们尤其是女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礼文化也是如此,知书达礼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但是礼教在另一方面也束缚了人们,特别是在婚嫁上,对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束缚,酿成了很多惨剧。除此之外,儒家的文化的其他方面,比如忠、义、中庸、和等都有消极负面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时机和程度中都有可能转化为负面的影响。

传统文化不是万精油,也不是万能药,在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同时也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造成影响。只有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才能更好的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2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影响

2.1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和扩展,都是从一个文化场进入另一个文化场的过程,因而必然要经过新文化场的选择和重构。可以说,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引进、借鉴任何一种外来文化,都离不开本土文化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理论观点、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文字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必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一方面是由于马克思主义是解释人类普遍真理的学说,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结合。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片适合其的丰厚的土壤,让马克思主义不至于水土不服。

2.2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推动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的双化过程同时进行,中华民族一直传承的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正是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经历了革命的众多失败以后,马克思主义才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也正是因为有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才能克服众多困难,不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将其应用到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中来。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比如和谐社会的思想。“和”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对现代社会的人影响依然很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将“和”的概念由个人、小家提到社会的层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弘扬了传统文化的宽容和开放精神、弘扬了“知行统一”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更是发扬了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精神。

3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消极影响

3.1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官本位思想一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思想,在现代民主的今天,这种思想依然存在很多官员的脑海中。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政府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官员以自己为本,将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因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腐败问题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块绊脚石。中央的很多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这些贪官的存在而大打折扣,极大地影响了各种政策的实施。随着各种腐败现象的曝光,党和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受到了影响,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虽然导致腐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深深的隐藏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

3.2狭隘的小农思想挥之不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民的数量在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在逐渐增加。但是受制于地形以及科技,在我国很多地方仍然保持着小农经济的形式。虽然农民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但是小农经济的思想在世代相传中仍然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

由小农经济带来的固步自封、自私、目光短浅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思想,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存在于很多人的思想中,对中国的民主进程、法治社会的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传统文化中所残留的消极、阴暗面还将继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小农思想不会随着农民身份的转变而立刻有所转变,这种思想还将残留在人们的脑海深处。

3.3伦理纲常、忠孝节义的负面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伦理纲常、忠孝节义同样具有两面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伦理忠孝是普遍认同的社会规范,起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时移世易,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传统文化中很多元素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比如说传统的纲常思想、忠孝节义思想,这些曾经备受推崇的文化,在不合适的条件下或者在没有把握好适度原则的情况下都会转化为传统文化的糟粕。

忠孝节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演变出来愚忠、愚孝等,在现代社会中依旧存在,对父母盲目的孝顺而牺牲了自己的理想或者婚姻,对专家或者领导盲目的崇拜而失去了自我人格。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思想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造成了阻碍。

4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两重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4.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虽然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两者的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的危难时刻,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并没有选择传统文化,是有其中的道理的。共产党人是在实践中得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因此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标准对中国传统文进行选择和取舍,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去。

4.2认真梳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其实传统文化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精华和糟粕之分,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具体意义都有了变化。传统文化的好坏之分会因为时间或者是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精华在现今看来有可能就是糟粕,在平时看来是糟粕的东西,在紧急危难时刻可能就是精华。因此,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进行一个认真的区分。这就要求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学习传统文化,具备一些文化素养,在研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合理的分析和应用传统文化。

4.3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马克思主义能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但是传统文化也绝非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所言,是解决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最好的方法,甚至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前文已经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随着儒学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大火,很多人的传统情结被再次唤醒,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加深了。注重传统是好事,但是过度注重传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倒退。农耕文明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文化,不符合现今的社会状况,不能从根本上来指导现代化的中国。但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依然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许全兴.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J].求是学刊,2004,(2).

[2]郑莹.浅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刃剑”效应[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6).

[3]胡志远,皮晓燕.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4]江海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功能作用与价值定位[J].理论月刊,2014,(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统文化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