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振兴要有市场思维

2016-12-27 06:53厉以宁
中国中小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厉以宁方丈推销员

文/厉以宁

“老字号”振兴要有市场思维

文/厉以宁

“老字号”企业难以振兴发展,问题症结在于缺乏市场思维。

互联网大潮冲击下,“老字号”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如何振兴,这些年一直受到社会关注。尽管政府、社会各界、企业自身做了不少努力,但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其中只有两三成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中,问题症结在于缺乏市场思维。

首先要相信市场可以创造。市场永无饱和之日,关键是让产品有新功能。有一家生产木头梳子的工厂,指派四个推销员,分头去佛寺推销梳子。第一个推销员回来了,一把也没卖掉,告诉领导“和尚觉得光头不需要用梳子”。第二个推销员回来,卖了好几十把,分享经验说:“我跟和尚讲,梳子不仅可用来梳头,还能刮头皮、止痒、活血、明目、美容……和尚听了就买了。”第三个推销员卖了好几百把,说:“我仔细观察一番,庙里香火很旺,香客很虔诚地磕头,头上容易沾香灰。于是我去找方丈,劝他们多关心香客,买些梳子放在每个佛堂前,定期更换,方丈欣然接受。”第四个推销员卖了好几千,因为他看到不少组织个人给寺庙送礼,就直接劝说方丈,将镌刻有“日礼一佛”等字样的木梳作为礼品回赠相关人员。可见,老字号的出路不仅在于推陈出新,更在于让现有产品增加新功能。

其次要树立“肥水要流外人田”的思维。“肥水不流外人田”是小农经济观念。一方面,任何一个中华老字号在国外做出成绩,对其他老字号企业都有用。另一方面,中外合作中,一些不合理限制需要被移除。有些企业对外资持股比例有所限制,这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市场是竞争性的,只要能最大限度盘活现有资产,外资持股就是可取的。

再次是要意识到,消费者观念正在发生巨变。经济学里谈消费者的大多是古典派,重视所谓“经济人假设”:人都把“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作为投资的终极目标,消费行为的终极目的则是通过找到最低价格,获得最大满足。这些人一直这么认为,或许上述假设还有理论价值,但早已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是第一个起来反对“最优假设”的人。他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即任何理性都是受限制的,所谓“最优”只是空想;人类往往做不到最优,退而求其次,消费追求的是所谓次优。打个比方,一个人找对象若一定要找最满意的,那就必须不断等待,可能一辈子也等不到,大多数人结婚的对象是“次优选择”。然而一起生活若干年后,我们会发现,原来这就是最优选择。消费行为也是如此,遵循的是较小遗憾原则,而不是最大满足原则,更不是最优原则。又比如,我们经常说“不放过一个坏人”,但却有可能因此冤枉若干好人。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我们观念都要变,在对外引进技术、开辟市场时,不要一味求最新、求最优、求最全,要以充分实现比较优势、赢得市场为目的。

就政府而言,振兴老字号,不仅要尊重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还要意识到道德力量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和企业都应认识到,无论企业有多少先进的设备、机器、原材料、劳动力,那都只是物质技术基础。如果仅有这些,只能产生常规效率,而超常规效率来自于道德力量。我们常说“同甘共苦”,但两者不是一回事。共苦靠精神,而同甘靠制度。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猜你喜欢
厉以宁方丈推销员
“你已经做了”
“你已经做了”
六六律
厉以宁:无悔今生不自愁
厉以宁:心宽无处不桃源
推销妙招
推销电话
厉以宁——新常态意味新变化新机遇
一招制敌
还完债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