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作文写作教学

2016-12-27 09:51张博迪张桂星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8期
关键词:积累阅读

张博迪+张桂星

摘要:高考作文是试题中分值最大的一项,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成绩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面对如此重要的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十分重要。通过学习和总结教学经验,总结出认真阅读、广泛积累语言素材、深入体悟生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三点。

关键词:写作障碍;高考作文教学;阅读;积累;体悟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8.096

1 学生写作障碍

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一个怪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每次上写作课都是抓耳挠腮,如坐针毡。有时布置一篇作文下去,全班多数是唉声叹气,积极性确实很低。面对此问题,教师应当怎样教导学生写好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积极性呢?我认为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给了我们答案: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通过总结,笔者发现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觉得无内容可写,于是瞎编胡造;第二,语言积累少,词汇语句大多干巴巴的,缺乏具体性、生动性、形象性;第三,对周围事物缺乏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思辨性的反思,常常深度不够,感悟不够;第四,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其实作文同做事的道理一样,套用古人的话说:世间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 新课标下高考作文的内涵及教学要求

我这里所谈论的写作,是针对高考语文作文来说的。因此,我们要清楚新课标的要求。首先是课标要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遵循如下三原则:“一,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思维领域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二,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认真体悟,激发写作欲望;三,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主动地表达真情实感。”其次是核心理念,新课标理念有一些关键词,例如:人文、合作、观念、对话、体验、探究、自主、人格、尊重、创造、素养、实践、个性、文化、生命、审美、生存、发展等,这些关键词还可以两两组合,例如:人文素养、自主探究、发展创造等。由此可见,中学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在培养“正确表达”的能力,而写作文是中学生必然要面对的一件事,也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3 作文教学三个关键点

针对在写作文过程中出现的无内容可写、语言单调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源无非是以下三点:不认真读书、不认真积累语言素材、不体悟生活。正如苏辙所言:文者气之所形。如果一个人没有相应的内在涵养与气质,如何能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呢?而想要培养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上述三点问题。

首先,要认真读书,正所谓开卷有益。如果一个人没有读书的兴趣又何来开卷之说?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他的性格是沉稳而内敛的。通过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的营养,提高了知识储备,也开阔了视野,从而逐渐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基础。而目前高中生的现状又是什么样子呢?他们不仅仅没有读书的时间,同时又没有可读之书。他们每天往返于家与学校,活动在一个单一的线段上,存在于一个单纯的圈子里,升学的压力让他们秉持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训教,而没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雅兴和豪情,他们都在被迫的或自觉地关闭了心灵通向外界的窗户。据调查,在校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比例是少之又少,而高中理科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阅读中外名著,文科学生阅读的所谓名著也只是八零后作家的作品,甚至仅仅是先锋派作家们炒作出来的作品,而对教育专家推荐的著名作品的阅读率还不到百分之五。现在的文坛有多少像曹雪芹一样静下心来花一生的心血打造一部小说的人呢?纵观当今的文坛,又有多少真正的精品小说呢?书店里各种花哨的推介,网络上文学作品海量更新,但这些其实只是一种虚假繁荣,它们是资本和名利驱动下产生的文字快餐,有的甚至连快餐都称不上。那些文字堆砌起来的仅仅是对物质的浮躁追求以及不着边际的无厘头的感情纠葛。掐头去尾之后,我们的阅读空间只剩下巴掌大一块领地了。没有源头活水,何来天光云影?没有开阔的信息源,何来开阔的视野,丰富缜密的思维?就更不用再说激扬起我们学生的生活激情或者什么创作欲望了。即使有创作,无非还是对流行的快餐式文学的亦步亦趋的模仿,不过写些风花雪月,或者脱离科学依据的玄想,或者凑些华而不实毫无思想的文字,再干脆就动不动把干巴巴的高中学习生活硬生生的塞进作文里,这些反倒令人读而生厌。

当然开拓视野并不是说一定要让学生通晓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课本中所选的教材其实就是很好的材料。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能找到很多能为我们写作服务的素材。比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篇篇都是经典的素材;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还有《道德经》中的选篇等,对这些素材的个性解读,为我们丰富了写作的角度,也加深了思想的深度。同时,对这些素材要学会活学活用。素材巧妙、灵活的转化,有时会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平时的考试、测验试卷,也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比如试卷中所选的科普文、小说、人物传记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而学生因为没有认真阅读而将其忽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把文章内容以及知识点讲给学生听,更应该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气质,进而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要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仅仅认真读书,增大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更加努力,做好语言材料的积累。文章是气质的表现,而语言文字组成了文章。语言的单调乏味决定了学生的作文缺少一种内在的文学美和心灵的感染力。他们通常反映在作文中的语言基本上都是一些平铺直叙,有甚者连基本的修辞都极少出现。这些“流水账”一样的作文给阅读者一种味同嚼蜡的感觉,进而又何来高分呢?

语言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应时常积极主动地把一些优美的句子、文段摘抄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感知感悟。这样做学生不仅仅识记了大量的优美语段,更为仿写、活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语言功底好的学生,基本上都有阅读、摘抄的好习惯。随着阅读的深入,摘抄的语言也日益显得成熟。通过摘抄,学生记录了大量的语言,获得了对美的感知力,内心也体悟了很多东西,这些自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再现”,从最初的模仿逐渐到自己的再创造,从单一的文段重组到各个材料的旁征博引等,这些无不显示出语言材料积累对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当然,目前的高中生特别是理科生,自主摘抄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要让学生明确摘抄什么、到哪摘抄、如何摘抄。笔者一般会在课余时间向学生介绍某一篇文章,或是印发相关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一方面这些作品语言优美,学生非常喜欢,另一方面诗歌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非常贴近生活,再加上教师对作品进行相应的解读,学生的收获就更大了。另外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一些文本上寻找内容,比如《余秋雨文集》、《读者》、《青年文摘》等,此在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又客观上开拓了视野。

语言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渐变得丰富,如何把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呢?语言仿写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段。仿写题本身就注重语言的文学性与结构性,通过仿写客观上帮助了学生将摘抄的内容进行人工的转化,从而变成自己的东西。在写作上也让学生由模仿逐渐变成创造,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和语言风格。

当然,做到这些也只能说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但真正的想要在写作上有所突破,还必须做到第三点,那就是体悟生活!体悟生活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一种客观审视。只有进行了体悟,才会真正的去明白某种哲理,理解事物深层次的内涵。俗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有许多事情,只要我们去贴近它、观察它、分析它、体悟它,然后我们就能有所收获,甚至是与众不同的收获,当这些收获在脑海里沉淀聚积越来越多之后,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像地下的岩浆,将寻着地壳的裂缝努力喷薄而出。正如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作文关键是写真情实感,然而它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也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是学生自己用一颗火热纯真的心,去体悟生活的结果。

一个学生往往在心情出现波动的时候能在日记本上写下感人至深的语言。这就是因为他对这种生活经历有一种深沉的体悟。有了对生活的体悟,自然就有了一种要倾诉的渴望。只有情感充沛才有可能写出优美的文章。而那些没有生活体悟的学生,往往只是机械的拼凑文字应付差事。要么流水账似地记述乏味的事情,要么就是通篇讲爱因斯坦、爱迪生,奥运、世博等这样众所周知的缺乏新意的故事。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丧失了写作的乐趣,老师也会出现审美疲劳。这些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

如何引导学生去体悟生活呢?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一个生活话题去写一段文字,客观上督促学生在生活里仔细观察。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生活的习惯。经历了,仅仅是一种记忆,而过后的反思却会带来收获,带来感想。一个善于反思生活的人才会从生活的表象中找出深隐的内涵,才会对某一个问题发表鞭辟入里的议论。

4 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了认真阅读、认真积累语言素材、体悟生活这三点,学生才能在语文综合气质上有所建树,进而为将来走出高中校门去行万里路打下基础。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作文教学这个媒介向学生传递一种积极昂扬的生活理念,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发现美、热爱美、感悟美,让这些思想进一步深化,内化到灵魂中,进而引导学生全面的发展,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积极的、乐于迎难而上的人。

养气而为文!通过以上主要三点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气质和审美、感悟能力,不仅仅是为文,也是为人生,为社会。

参考文献

[1]杨翠玉.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刘松来,胡小望.高考作文与作文教学应当关注什么[J].语文建设,2009,(10).

猜你喜欢
积累阅读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