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的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

2016-12-27 10:46张璐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发展策略

张璐

内容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决逐步改变城乡之间的差别与工农之间的差别,扩大城镇人口。而物流体系在新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中是基础性产业与先导性产业,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业中起到物资流通、资金流动、信息交流的作用。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体系更成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为视角,分析了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发展农业物流体系的策略,以期为现代物流向农村延伸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双向流通 农业物流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背景及相关概念阐述

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与传统的农业大国。每年巨大的农产品产出和农产品消费,没有农业物流体系的保障是不可想象的。其次,农业的功能在转变。在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就超过50%,到了2015年达到了56.1%,城镇人口超过7.7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到2.77亿,纯务农的人口只占到23.71%的比重,而农产品却保持了多年的丰收。这必然改变了过去农业自给自足的现状,加快了农产品商品率的转化。农业功能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物流凸显出重要性。再次,经济发展的需求。进入“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逐步放缓,下行的巨大经济压力倒逼着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由出口型经济发展向扩大内需型转变。加大新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业成为了消费的主战场。发达的城市流通业向乡村延伸的过程中,给落后的农业物流体系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现代化要求。如何发展与完善现代化的农业物流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满足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业的需求,是现阶段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业(周永新,2016),首先商贸流通业主要是指以批发业与零售业为主的商业,还包括为商业服务的仓储与运输等的物流业。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相互作用与支持的商业与服务体系。具体来说:第一,商品的流通。城市与农村互为供给方与消费方所进行的物品流动。如城市作为发达的工业体系一方所进行“工业品下乡”的活动,农村作为农业发展的一方进行“农产品或农副产品进城”的活动等等。第二,信息的流动。包括城乡各方的市场信息、各自的消费需求信息、运输情况、库存条件等来刺激与引导商品的生产与流动,最后达到消费的目的。

现代农业物流是指农业生产中供应与消费的各个环节,诸如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配送中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与组织的经济活动。现代化的农业物流在城乡商贸流通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农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农产品的地域性生产出现此地生产而彼地消费的现象;农产品季节性生产导致集中产出、集中上市的现象;农产品严格的储存时限需消费及时的现象;农产品分散性生产的现象等等。在解决这些现象所引起的供销矛盾中,现代化的农业物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让农产品顺利实现其价值。第二,为农产品增值。现代物流的加工功能,如挑选、分级与包装或深加工等实现农产品增值;运输功能实现农产品的异地销售的“场所价值”;冷冻冷藏的仓储功能实现农产品非生产季节销售的“时间价值”。第三,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业效益。现代农业物流强调整合流通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销系统化,缩减成本以提高农产品利润空间与农业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农业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规模巨大。我国城镇人口超过56%,再加上近3亿的进城务工人员,3.25亿的务农农民,支持近13.67亿人的农产品消费,我国注定是农产品、农资产品的生产与消耗大国。数据统计,我国拥有种子公司5000多家;全国化肥企业达2万多家,年产化肥超过1亿吨;有农药厂近3000家,产出原药300多种,全年农药的需求量达到230万吨;全国具有5万多家的县级农资经销商为下游的农户提供赊销服务。由此可见,所形成的农业物流规模之巨大。

差异巨大。第一,地域性差异大。经济高度发达的东部与沿海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完备,信息化程度高,发展速度快。但内陆地区与边远地区发展缓慢,规模小。大城市、城镇级物流体系,无论是在农业物流设施建设,还是在物流体系的规模与发展水平,或是在竞争能力上都明显优于乡村级的物流发展。第二,季节性差异大。农业生产受地域性环境与季节性环境影响,这就形成了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包括时间的集中性与地域性的集中性,但消费是日常性与稳定性的,这使得农业物流在运营中形成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巨大差异。

信息化水平从起步期走向发展期。农业部在2011年下发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与服务信息化提高到较高水平。在农机调度、农情监测与资源管理等方面打造现代化的试验区。

到2015年底,农村网民达到1.95亿,其增幅是城镇网民增幅的2倍,农民的信息消费意识、需求与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见图1)。尽管规模还很小,市场成熟性低,但发展空间巨大,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区就达200多家。这也标志着农业的现代化走向了快速发展时期。

(二)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模式分析

“三农”问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已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新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等国家发展政策,都对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相互支撑和促进的作用,同时也对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农业物流发展模式(黄蕾,2014):以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为主导,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仓储、运输与销售的一体化运营的物流模式。它能够把农产品供应的农民散户有力的整合在一起,并吸引批发商与零售商来实现农产品在城镇市场的销售。

专业化的农业物流发展模式:以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而进行市场专业化的具体分工,只负责把农产品生产的散户或企业与城镇市场消费端进行对接,而不参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一方面,可以把真实的市场信息快速传递给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让农产品的生产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又能为农户提供农资产品的运输服务,从而加强了城乡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城乡双向流通。

农产品批发中心式物流模式:一种是批发商与农户之间对接的乡镇级农产品批发中心,另一种是批发商、零售商与终端消费者对接的城市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们更多的担负现代农业物流对农产品的存储与销售的功能,尤其是对生鲜农产品的仓储要求更高。它为现代农业的保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开拓农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农业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代农业物流意识薄弱。农业物流在我国出现较早,但发展十分缓慢,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先进的物流观念,还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与销售等简单的认识层面。没有认识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品种培育、产品深加工等对于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从而造成了农业丰产而农民不增收的尴尬局面;没有认识到规模性经营生产的优势,仍然各自为政,实行零散化经营,造成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极低,没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对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简单或片面的理解,使得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水平低,没有合理、科学的运营效率。

农业物流运营成本高。第一,农业零散式生产与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单位运营成本高。如物流成本就占全总部成本的30%以上,是发达国家的3-4倍。第二,信息化水平低,农业生产还没有在互联网科技的使用上达到很高的普及率,信息共享程度低,盲目性生产加上价格上恶性竞争也增加了经营成本。第三,农业物流的设备技术落后,如运输水平低造成的果蔬损失率可达20%以上、蛋类损失达15%左右;落后的加工技术使我国的农产品增加值仅为1.8倍,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农业物流组织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物流整体规模很大,但运营主体分散而且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缺乏物流整合优化与组织上的细分工。一方面,组织化程度低,运营主体的多、小、散造成了物流环节的重复而导致了资源浪费(姜阀,2014)。另一方面,组织化程度低造成物流管理体制不一。主要表现:如农产品的加工分类分级标准不统一;包装运输标准不配套等等,再加上农业物流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论是在农业物流的技术标准,还是在工作标准上随意性强,误差性大。这些问题也是造成我国农产品很难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

人才缺乏。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发展需要既懂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又要掌握物流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在数量上严重缺乏。数据统计,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达600万,但专业性的高校学生培养只有10万多人,远没有达到需求量。同时,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少。高校在培养农业物流人才的专业建设上薄弱,如课程设置、师资编制、实训建设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另外,对已经从事农业物流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的专业型机构很少。总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创新农业物流理念,提高运营效率的瓶颈。

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机遇分析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的发展,自2004-2016年连续13年中央出台的第一号文件都“三农”有关。2007年一号文件中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打造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物流产业。2014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在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乡互动,加速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2016年一号文件提出惠农补贴达到1.8万亿,全力支持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现代化农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可以说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必定为农业物流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城镇化建设力推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新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以城乡统筹为手段,均衡公共资源,加强城乡交流与互动,为广大的居民增添生活的幸福感,更为国家的经济增强内需动力。

图2为2001-2015年我国新城镇化率增长情况。有数据统计,新城镇化率的提高会带来近4倍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229.8万亿,是2005年的5倍左右。加上新城镇化建设相关的万村千乡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工程、农超对接工程等,都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更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物流创造了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以年均35%的增速在超高速发展,2015年成交金额达到了16.2万亿,占到了我国GDP的23.9%。农民网民拥有1.78亿,网购人数超过0.77亿人,网购规模也达到1800亿,其增速远高于整体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不仅为广大农民带来了购物的便利,更为农民推介现代农产品提供了平台,也直接为现代农业物流提供了新发展动力。比如,2016年河北省一号文件中积极响应“互联网+农业”号召,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鼓励大型商务平台企业建设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努力实现城镇与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双向流通渠道全覆盖。可以预见,农村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空间为现代农业物流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二)面临挑战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影响。我国的“十二五”期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尤其是2015年的GDP增长仅为6.9%,2016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也在6.5-7.0%之间,增长乏力的宏观经济也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虽然粮食连续15年丰收,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也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的改革工作与惠农政策也加大了力度,但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农业生产总值增加缓慢,增速下滑严重,其增速还不到宏观经济增速的一半。可以说我国现代农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体系发展都面临巨大压力。

落后的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制约了物流体系的发展(刘江鹏,2009)。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也是一个农业弱国。在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上看,完全没有形成一流的综合发展物流平台。从全国范围来看,东中西部布局非常不平衡,差距过大。从区域范围来看,农业物流中心的建设、物流企业的规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等都十分落后。尤其是针对农产品如蔬菜、瓜果进行保鲜服务的冷链物流,提供正规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非常少,生鲜食品的损失每年高达千亿元。同时没有足够的“服务量”作保障,又造成了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

亟待提高的农民素质是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为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去城市里打拼实现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物流体系的构建都是需要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也需要拥有现代农业观念、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熟悉一些物流流程的农民来参与。显然现在农村剩余的老、弱、幼、病等农民是不能胜任这些重任的。怎样让年轻的农民劳动力回流,恢复新农村建设活力,为现代农业与农业物流提供必需的人力保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绿色贸易壁垒严重打击了我国现代农业与物流体系。一些发达国家迎合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以严苛的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他国的农产品出口。如日本对冷冻菠菜的检验就从过去的口感、杂质等十几个项目增加到了800多个量化标准。这种严苛的进口检验影响到了302种食品,799种农业化学品的出口。以山东省为例,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锐减了三分之一多。虽然这种绿色贸易壁垒也给我国现代农业进行品质提升带来了机遇,但对绝大多数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对家庭经营式企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发展。

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一)发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调控职能

我国现代农业与农业物流处于起步阶段,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物流的特点,政府应该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支持。如政策上的指导、资源的必要支持、合理稳定价格、依法维护健康市场体系的运行、打造良好发展环境等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再如效仿美、日等国家,以农业部为主导,成立全国现代农业物流调控机构,在明确物流发展规划、合理进行现代农业物流布局、做好农业物流数据统计、监管农业物流质量、协调处理农业物流纠纷等方面发挥行政管理职能。

(二)加大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商贸双向流通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更是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第一,政府大力支持涉农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物流设施的投入,如建立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仓储中心,还有运输车辆的升级与更换,特别是冷链物流中的冷库仓储建设、冷藏车辆的购买与使用等,政府都要给予政策和融资上的支持。第二,对延伸到农村的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惠农的“村村通”工程,政府要保障出资,力推全部实现。第三,各乡、村的小型物流网点建设方面,政府应起到组织与支持的作用,鼓励企业出资或农民合伙出资,完善农业物流体系的起点建设。

(三)提高农产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竞争能力

第一,走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农业物流道路是提高物流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主要策略。那些小农户、小涉农企业、小批发商与零售商的物流运营效率低、资源浪费大、成本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政府用政策做引导,着力培育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进行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让更专业化与规模化的物流企业专心致力于现代农业物流的开发与运营,通过建立更系统更完善的县、乡、村的物流网络,更好为现代农业服务。第二,增强企业的现代农业物流观念。包括,树立现代市场观念。农产品的交易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自身的农产品生产,减少盲目性。同时,树立物流企业品牌观念。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利用现代管理理念,通过严格把关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并提高标准,通过打造企业优质品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尤其是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第三,加快现代农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技术创新是企业摆脱困境、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建设就是农业物流体系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利用互联网科技与大数据能力,实现农业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市场响应能力。

(四)实施人才战略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上文中提到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薄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都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的发展。因此要重视高校物流教育。以我国国情出发,出台利好政策引导高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另外,建立社会培训的长效机制。政府加大物流宣传力度,增加农民的学习热情,通过参加社会物流培训,使其获得物流专业知识与现代农业知识。政府通过这种免费培训,或考证过级等方式,让众多的高素质农民回流农村,投身到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中,让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永新.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2.黄蕾.低碳视角下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构建途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4(2)

3.姜阀.我国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模式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研究与探讨,2014(1)

4.刘江鹏.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对策探究[J].物流论坛,2009(7)

猜你喜欢
发展策略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