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调研报告带来的“蝴蝶效应”

2016-12-27 11:34戴均玺陈波
浙江人大 2016年12期
关键词:蝴蝶效应畜牧业调研

戴均玺 陈波

近年来,全省重拳整治养殖污染,但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出现简单的关停“一刀切”等问题。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农委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畜牧业转型升级出现的“窘境”

地处钱塘江上游的龙游县,是我省生猪养殖大县。为确保“一江清水出龙游”,近年来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行动。截至2016年5月底,全县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含鸡鸭棚)1.36万余家。

在嘉兴桐乡,华腾牧业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欧洲先进生猪养殖技术,饲喂不含重金属、药物、激素的新型饲料,全程封闭运行,养殖污水减少近2/3,产生的猪粪经工业化处理后制成炭基肥料,对改善土壤肥力有明显效果。

自省委作出“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以来,类似“壮举”和“创举”,在浙江各地不在少数,彰显了我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雄心。

“十三五”时期,我省确定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向全省人民郑重承诺,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畜牧业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产业结构,中间还连着百姓餐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没有畜牧业转型升级,三个“不带入”就会是一句空话。

截至2016年5月,全省共关停“低、小、散、乱”养殖场户7.46万家,调减生猪存栏量780万头。全省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和河道水质改善。

然而,在一些地方,对发展畜牧业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处理养殖污染事件时,一些地方不考虑畜牧业的保障供给和促农增收功能,以简单“关、停”代替科学治理,甚至提出“无猪镇”、“无猪县”,存在将“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现象。而且,这种简单化的“关、停”措施,从2015年以来还存在蔓延趋势,养殖户、畜牧业管理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对此表示担忧。

这引起了长期关注农业农村问题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程渭山的高度关注。“这样的做法,没有科学、全面地理解省委、省政府有关畜牧业转型升级决策精神的内涵。”

同时,由于养殖污染处理的技术模式不够成熟、不彻底、成本偏高等问题,加之一部分养殖主体仍存在“偷排漏”侥幸心理,养殖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2016年4月初,岱山县岱东镇何家岙养猪场环境污染事件曝光,引发新闻媒体普遍关注。尽管这是个案,却敲响了警钟。

人大如何“发声”,制止一些地方的简单化做法,引导畜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程渭山副主任提出,开展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课题调研,“摸清情况,提出对策,共同探讨畜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问题”。

一份直面问题的调研报告

2016年3至4月,在听取省畜牧兽医局工作汇报的基础上,由程渭山副主任和省人大农委负责人带队的调研组,赴杭州、嘉兴、绍兴等市和余杭、临安、海盐、桐乡、嵊州、龙游、天台等县(市、区),就畜牧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实地考察了17个养殖场、畜牧产品加工企业、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养殖户转产转业园区等现场,并与当地人大代表、乡镇干部、养殖业主进行了交流座谈。

调研中了解到,3年来,全省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畜牧业结构布局加快调整优化,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有了新进展。

如,全省规划建设了41家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并同步在38个县(市、区)推广生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治标与治本并举,死猪乱弃和漂浮现象得到根本遏制。

以实施美丽生态牧场建设行动为契机,省市县三级依法重新规划调整了禁养区、限养区,着力在减量上下功夫。特别是嘉兴、衢州等传统养殖区域生猪饲养量大幅调减,分别从3年前的701万头和709万头调减至140万头和334万头。目前,全省生猪自给率从78.8%调减到现在的45%左右。

但与此同时,全省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发展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难以落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仍停留在‘盆景阶段”、“调入量大幅增加后带来的监管压力持续加大”等4大突出问题。

以“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难以落地”为例。目前,上海“松江模式”正在全国推广。该种养模式以家庭农场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200亩粮田配套2至3亩土地、存栏500头左右生猪,使得养殖数量、配套农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但我省现有规模养殖场中有不少存在用地不落实、手续不规范问题,导致养殖场(户)对实施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心存疑虑。

海盐县的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嘉兴黑猪原种场、两头乌原种场为依托,通过自建、共建牧场的方式在省内外建立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并积极向精深加工延伸,投资1.2亿元建设地方猪文博园,打响做亮自有品牌,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但调研中发现,我省像青莲公司这样三产融合发展的示范性企业,所占比例较少。“我省畜牧企业三产融合或者组团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养殖规模小、设施落后、管理传统,难以承担转型升级的要求。同时,各地扶持政策零星、分散,绩效不高,特别是合力扶持畜牧企业向产业上下游拓展或抱团取暖的意识不强。”

此外,调入量大幅增加后带来的监管压力也持续加大。目前,我省一半以上的肉类需从省外调入,其中年生猪调入1000万头。活畜调运频繁,带来输入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断加大。2015年底至2016年5月,已连续查获6起外省调入肉牛含有“瘦肉精”案件。

调研报告带来的“蝴蝶效应”

“‘粮猪安天下,畜牧业是保障城乡居民供给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当前猪价高企,由于利益驱动极易发生复养、超养等违法行为,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定力,坚持不懈地深化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程渭山副主任牵头起草的《关于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情况调研的报告》,以专报形式,于2016年5月11日报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

报告针对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鲜明提出,要切实转变畜牧养殖发展方式。“依据农业发展空间和环境承载能力的要求,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的规定,科学合理地规划‘哪里养和‘养多少。”

比如,对一些河网密布、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的地方,养殖业可以适当减少;而对于种植业发达,对牲畜排泄物的消化能力强的地方,则可以保留甚至适当增加养殖的数量。逐步引导浙江生猪产业向“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以200头以上适度规模经营为绝对主导的发展布局。

“放错了地方是污染,放对了就是资源。”衢州市宁莲畜牧业有限公司在养殖生猪之初,就建成一家占地5000平方米的有机肥料厂,作为配套的猪粪便收集中心,并与当地种植大户对接有机肥供应,使排泄物资源化利用。2015年,肥料厂销售商品有机肥9600吨,产值达576万元。

报告建议,“加快研究出台促进有机肥加工、使用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农牧对接,加快推进养殖废弃物产业化综合利用,确保畜禽排泄物变废为宝,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渭山同志的报告请旭明同志并农业厅认真研究。近期我听一次汇报,并就畜牧业转型问题进行调研。”2016年5月13日,夏宝龙书记对报告作出批示。

2016年5月19日,夏宝龙书记赴衢州开展专题调研,并作出“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必须紧紧围绕‘养多少‘养什么‘怎样养等问题,从政策创设、机制创新、技术攻关、执法监管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养什么都可以,但是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等重要指示。

旋即,省农业厅于5月20日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专题部署“打好打赢畜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实施好美丽牧场“五大工程”计划。

5月26日至27日,省政府在桐乡召开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5月27日下午,省农业厅紧接着在桐乡召开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

我省新一轮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征程就此开启。

在江山,全面推行生猪养殖“4+1”管控模式,实现生猪养殖规范管理;在龙游,当地创新养殖方式和生产组织,通过抱团经营,所有生猪养殖场的猪粪实现100%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在桐乡,众成湖羊专业合作社不单卖羊肉,打造的湖羊庄园还成为附近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为拓展养殖空间,省农发集团启动“金华猪”黑龙江异地养殖项目;经江山市政府牵线搭桥,该市养殖户北上内蒙古,拉开了“南猪北养”的序幕。

2016年10月8日,农业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创建全国首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2016年11月30日,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金华召开。

“这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是对浙江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肯定,也是省人大农委相关调研成果的积极转化。”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相关同志表示,省人大农委拟提出2017年开展动物防疫法和《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进一步促进我省畜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蝴蝶效应畜牧业调研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