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6-12-27 16:46陈登宇
科教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新能源创新能力

陈登宇

摘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新能源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满足国家对新能源人才的战略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新能源领域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新能源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19

创新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更新,第二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是改变。提高创新能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一批拥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才能不断地提高综合国力。一个民族想要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依靠一群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正是由于不断的创新,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向前发展。目前我国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日益严峻的问题的关键就是走改革创新的道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把握住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和挑战,要在未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对当前的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创新。

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未来的综合竞争力。国际经济竞争的严峻形势要求中国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较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仍不高,因此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新能源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科学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已上升到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为提高综合国力,必须提高其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必须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大学生群体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如何将大学生身上的创新潜能挖掘出来是目前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质量人才的标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也成为了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想要打造高校品牌,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得到提升,高校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高质量地培养创新人才。

2010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将新能源作为优先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同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的通知》。作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新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受到我国高校的高度重视。2014年,南京林业大学在广泛调研其他高校新能源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优势,开设了以生物质能源利用为优势和特色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近年来,新能源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生物质能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新能源,关键在人才。培养新能源领域创新人才已刻不容缓。

2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2.1创新意识不高

在一般教育模式中,知识传承得到重视,而知识创造可能被忽略。在这种教育模式束缚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进入大学以后沿袭了以前的学习模式,重视对课本知识的吸收,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缺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获得更高的文凭和相关的证书上,在校时间里忙于记住课本的内容,应付各种常规化考试。忽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造成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受到了压抑,导致他们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创新活动也缺少深度和广度。

2.2创新文化氛围不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新氛围不浓,课堂教学内容多以课本为主,知识更新较慢,与国际前沿的结合和边缘学科的交叉都很少,这使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得不到很大重视。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需要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课程设置中。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考核缺乏对创新能力的重视。以书面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业水平高低的传统评价机制,忽视了发展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忽视了考察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因此,大学生主动参加科研创新的热情不是很高。

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3.1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将它上升到关系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高度。政府不断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政策,建立专项资金来扶持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各界也不断营造创新型的社会氛围,鼓励和支持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应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和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前列,既了解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也能预测未来社会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应遵守“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也需认识到创新能力是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了解国际前沿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整合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以不求高精尖但求适应力强,不求面面俱强但求有特色为目标,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能够在某些领域拥有突出的创新成果的新时代大学生。

3.2搭建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

针对学生自身的基础和意愿,高校应有计划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运行机制,构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

参照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组建学生科研团队。以教师领导创新项目、学生自主创新项目、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为载体,搭建与新能源专业紧密结合、与新能源企业发展紧密关联的科技创新平台。例如,通过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创业就业基地,为高校老师和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创造平台,促进新能源学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养新能源学科创新人才。此外,鼓励大学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各级大学生竞赛活动,使大学生们更加投入科研创新活动中,形成乐于创新的校园氛围。

3_3加强创新能力评价

高校应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纳入人才培养考核内容,将发明、专利、设计和科技竞赛活动等纳入学生的期末考核中。创新学分制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有突出成就的学生,在就业、升学、推优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高校考试方式的选择要以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宗旨,做到既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又考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来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的未来。高校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模式,紧密结合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新能源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