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改革

2016-12-27 17:21张越李雅莉刘燕怡
科教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张越 李雅莉 刘燕怡

摘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在我校作为广东省研究项目之一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改革中,2014级试点班大一学生学生经过了2014至2015学年进行交际法教学课堂训练后的课堂词汇学习活动感知,并将其与非改革普通班大学英语、英语专业学生及授课教师的感知做对比。

关键词 课堂词汇学习活动 大学英语 活动感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7.056

0引言

以2014级大学英语改革试点班为契机(负责老师均为试点班任课老师,已授课一学期),结合改革班以项目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法实践,对比及比较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改革试点班(改革班)以及非改革试点班(普通班)的传统型型词汇教学在学生中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对词汇学习活动的认知及感知,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对不同专业、性别、英语水平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及感知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学生对词汇活动的频率、喜爱度及有效度感知,同时对比师生感知差异,旨在对交际型及传统型词汇学习活动做一次全面检查。

1关于课堂学习活动感知的矛盾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感知由两大因素组成,第一,学生对活动的喜爱程度。第二,参与此活动能否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及水平,即学生对活动的有效性感知。Willing(1988)和Peacock(1998)的研究显示,成年学生对形式主导的学习活动有较多的积极感知,而相对于交际性活动、程度较好的学生则对非交际性活动有较高的有效性感知,即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对非交际性活动的感知呈正相关。

近年来,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亟需加强教师对于词汇教学重要性及方法理解,独立学院的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更为明显,由于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再加上老师枯燥的词汇教学法,独立学院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词汇量严重不足,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较差(胡文育,201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通过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词汇教学中以传统型教学互动为基础、增加实践型活动,以求从两方面同时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意识和良好习惯,提高语法及交际能力(如表1所示)。

调查学生对所参与的学习活动的感知的有效性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而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活动感知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有着重大影响,若教学活动符合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并缩小教师目的和学生诠释之间的距离,便能增加达到学习目标和预期的机会,更好地帮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改进教学。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结合研究法,其中定量分析采用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发放600份问卷,三个专业各200份,最终回收533份有效问卷,其中英语专业7班180人,非英语专业分为改革6班共208人及非改革普通班共3班165人。性别比例基本平均,分为男46%及女54%。问卷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基本信息;活动频率、喜爱度感知及有效性感知;活动参与动机。

定性分析采用滚雪球抽样半结构式采访5名教师及11名学生,详细探索师生对六大词汇学习活动的频率、有效度、喜爱度及参与动机的感知。

3研究结果分析及讨论

3.1性别差异

本研究于频率、喜爱度及有效度方面均没有发现性别差异,然而于参与课堂词汇学习活动的动机中,的确发现了性别的显著性差异(F=6.807,p=0.001),在小组讨论时,男生较女生更认同“我希望让他人看到我积极参与小组词汇讨论。”即活动中男生更在意同学的评价和展示自己的参与度及努力。

3.2频率、喜爱度及有效度差异

实践型词汇学习活动频率中,两人讨论的均值为每周英语专业(2.88)大于改革班(2.68)大于普通班(231),普通班每周两人讨论次数显著低于英语专业和改革班(F=12.669,P=.000);自由造句为普通班(239)大于英语专业(2.09)大于改革班(2.03),普通班每节课造句次数显著高于英语专业和改革班(F=6.842,p=.001);小组讨论为英语专业(236)大于改革班(2.29)大于普通班(2.04),普通班每节课(F=5.818,p=.003)和每周(F=12.773,p=.000)小组讨论次数显著低于英语专业和改革班。

传统型词汇学习活动频率中,词汇解释的均值为每节课大学英语普通班(3.52)大于英语专业(337)大于改革班(3.20),普通班次数显著地高于英语专业和改革班(F=6.774,P=.001);单词翻译为大学英语普通班(3.17)大于英语专业(2馏5)大于改革班(2.70),普通班翻译次数显著高于英语专业和改革班(F=11.572,p=.000);单词听写为每周英语专业(2.34)大于改革班(2.32)大于大学英语普通班(2.05),普通班次数显著地低于英语专业和改革班(F=4.367,p=.013)。

然而,在频率差异显著的背景下,教师对两类活动的安排差异并没有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对活动的感知中,即学生感知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只能转而分析感知均值。

根据表2均值分析结果,传统型词汇学习活动的教师解释为最频繁、喜爱度最高的学习活动,改革班对听写的喜爱度最低,交际型活动中,英语专业认为参与小组讨论对提高英语水平帮助最低,大学英语学生则认为两人讨论帮助最低。

3.3师生感知差异

受访教师对交际型教学活动的喜爱度感知高于学生,且较于传统型教学活动、教师喜欢交际型教学活动(Nunan,1995;Green,1993),教师认为传统型活动“无趣枯燥”(Savignon&Wang,2003;Rao,2002),然而学生的感知与教师相反(Nunan,1989),学生对传统型活动的喜爱度甚至会高于有效度(Green,1993)。在本研究中,大一学生仍然受困于高中的英语学习方法,对传统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度及喜爱度感知均比教师高,且高于学生对交际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度和喜爱度感知。只有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对交际型活动表现出积极性,对交际型活动的认知是“能够帮助表达自己和交流的”(Nakata,2006),如经济专业(英语基础较好、高考平均分高于其他专业十几分)“我比较活跃,老师叫我上去会很乐意去。”以及英语专业“能用心跟同学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比较活跃。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意见后,综合大家的意见,思维更加宽广指导也会更多”。然而,基础薄弱的专业如汽车则更加认可传统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及跟随老师进行被动学习,如“听写造句,有时会跟着老师的指导”以及“听写,一般都会跟着老师走”等等。

在传统型词汇学习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词汇解释这个活动在课堂中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基本上每节课都会涉及到,并且会结合自由造句这种活动一起进行。学生对该互动喜爱度较高,排第二,而教师并不喜欢词汇解释,教师和学生均认同学生该活动有效性较低,然而在该活动中表现最好。其次,学生喜爱度中单词听写活动排最低,因此尽管教师认为该活动有效度高、频率较低,学生却认为活动频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有效度排序中将单词听写也排到了前三的位置。再次,单词跟读在大学课堂中出现频率较低,教师认为有发音较难的词汇才采用该活动,喜爱度和有效度均排于六项活动的末尾。最后,单词翻译是最频繁的词汇学习活动,学生及教师的喜爱度均较高,但是,虽然学生认可翻译的有效性,教师却不认可。

而在交际性词汇学习活动中,自由造句的频率较高,有效度偏高,而喜爱度则居中。其次,词汇讨论活动的出现频率较为灵活,教师认为根据不同课程及教学内容需要自由安排,学生则认为一到两周一次,并较喜爱小组讨论及两人讨论,其中,小组讨论较两人讨论更受学生喜爱,因为分工明确、气氛活跃并能吸收不同观点,但是,教师认为两人讨论更加有效,因为角色明确,需要进行课堂管理如维持纪律、控制讨论时间的可能性较低。

4总结

本项目旨在调查研究学生和老师在词汇学习活动中对传统型教育法和实践型教育法的有效度与频率感知,喜爱度以及学习动机。通过分析不同专业、性别、英语水平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和感知进行对比,再进一步分析学生对词汇活动的频率、喜爱度及有效度感知,同时对比师生感知差异。

研究显示,大一新生仍旧坚持并相信高中的传统英语学习习惯,更认可传统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度。教师应当在课堂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对交际型及实践型活动的安排,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词汇解释,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单词放到语境和运用中让学生通过操练掌握,而不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法。根据本研究,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学习风格制定不一样的学习活动,并缩小师生问的学习感知差异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法及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