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级数据交换的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2016-12-28 08:42童秋英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市级前置信息系统

童秋英,朱 波,余 健,蔡 娜

(1.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4)

基于三级数据交换的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童秋英1,朱 波1,余 健1,蔡 娜1

(1.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4)

以武汉市为例,阐述了省、市、区三级矿政数据交换的实现机制,以及基于三级数据交换的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技术框架和应用功能设计,介绍了系统建设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建立“以图管矿、带图审批、全程监管”的矿政管理模式,对各级矿政管理全程监管和信息动态更新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级交换;矿政管理;全程监管

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地质矿产管理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对矿产管理进行全程监管的要求,急需借助新技术、新手段来推动矿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改革,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1-2]。部、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均对地质矿产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2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十二五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矿产资源综合评估信息化建设,加快地质和矿产资源数据库建设”。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开展了省级一张图管矿系统建设,明确要求全省尽快实现矿业权审批监管、备案和远程报件,形成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矿业权审批监管系统。为此,武汉市开展了基于三级数据交换的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工作,为全省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矿政监管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1 三级数据交换机制

省、市、区三级矿政数据交换,即“批、采、探、储、查”等各类矿政管理审批业务在市、区矿政信息系统中运行的同时,同步将相关业务办理(包括报件的申报、审查、上报、批复、备案等)状况和电子资料(项目空间数据和图件)推送至省级矿政信息系统,省级矿政信息系统实时将回退、审批、备案结果反馈给市、区管理系统的过程,以此实现矿政管理的全程监管和业务信息的动态更新。

1.1 三级数据交换基础架构

对武汉市而言,市、区矿政数据交换是直接通过国土规划局域网进行传输,区级网络不需要部署前置服务器;而省、市矿政数据交换是通过国土资源主干网进行传输,市级网络和省级网络需要分别部署前置服务器,前置服务器提供国土规划局域网和国土资源主干网转换;同时数据交换平台需要分别部署在市级前置服务器和省级前置服务器上,实现省、市两级数据包自动扫描、上传和交换。三级数据交换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省、市、区三级数据交换总体架构

1.2 三级数据交换运行机制

数据交换平台是通过发布Web Service服务、遵循XML数据交换标准、采用市级向省级交换和省级向市级交换并行的模式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1)市级向省级交换。市级矿政信息系统导出要交换的数据包后,通过市级前置服务器自动拷贝到市级交换管理指定的目录,由省级交换管理自动去扫描该目录,如果发现有新的交换数据,则自动上传到省级数据交换前置服务器,完成市级向省级交换。

2)省级向市级交换。省级矿政信息系统导出要交换的数据包,存放到省级前置服务器,市级交换管理自动扫描省级前置服务器上分配给市级的数据交换指定目录,如果发现有新的交换数据,则自动上传到市级前置服务器,完成省级向市级交换。

图2 数据交换运行模式

2 矿政监管系统框架

依据省、市、区三级数据交换的矿政监管体系,全面梳理市、区两级矿政管理业务类型和审批流程,建立市、区一体化矿政管理数据库,开发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矿政管理业务协同审批、辅助决策、数据交换以及业务监管等应用。系统技术框架由基础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4部分构成,总体技术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武汉市矿政监管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2.1 基础层

1)网络支撑。在网络层上,武汉市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基于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域网运行,省级矿政管理信息化系统基于国土资源主干网运行。

2)云平台支撑。以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作为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云平台基础硬件、云平台基础软件、云平台自动部署配置模块、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基础设施以及云平台提供的空间分析服务、空间处理服务等地理信息服务。

3)电子政务平台支撑。以现有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支撑,包括各类审批信息、电子资料和图件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实时流转、交换、共享和管理,保障矿政业务标准化流程审批。

4)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为网络、数据、服务、应用等多方面提供安全保障。

5)标准规范体系。在数据存储、处理、信息输出以及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相关工作中实施标准化管理。

2.2 数据层

在武汉市国土规划资源中心基础上,以矿政管理数据为核心,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矿政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基础支撑数据库、核心矿政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等组成。基础支撑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和影像数据等;核心矿政数据库包括矿业权数据、矿产规划数据、储量数据以及地环数据等;管理空间数据库包括业务数据和元数据等。

2.3 服务层

服务层封装和集成了矿政监管信息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采用Web Service技术构建平台的底层驱动和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协同审批的工作流引擎[3]、部件驱动服务,面向空间信息的目录服务、地理信息服务,面向用户管理的用户集成服务、安全论证服务,面向三维的可视化引擎、三维分析服务,面向数据管理的数据交换服务等[4]。

2.4 应用层

系统应用层主要包括一张图管理、协同审批、数据交换、辅助监管等应用功能。一张图管理是整合、集成各类矿政管理信息资源,并提供数据录入、地图管理、图层叠加、辅助审查、企业诚信管理、统计查询、二三维联动展示等功能,实现矿政信息集中、统一管理与更新[5];协同审批是在武汉市国土规划电子政务系统基础上,根据矿政管理业务流程,开发电子报批业务管理、短信预警等带图审批功能,实现全市矿政管理业务电子化协同办公;辅助监管是提供贯穿审批流程全过程的业务监管以及矿业权越界、到期等违法勘查开采行为监管[6],实现矿政业务的动态监管;数据交换是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数据交换标准,提供采矿权、探矿权等业务数据交换接口,为业务信息的实时、多级交互提供基础。

3 系统功能设计

基于省、市、区三级数据交换的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在满足市、区两级矿政管理各类空间数据管理、业务协同、辅助决策等应用的同时,还满足各级矿政管理数据的实时交互和动态更新,为各级矿政监管提供高效的工具。

3.1 矿政一张图管理

1)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录入工具、空间数据管理、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质量检查、数据维护与管理等功能,保障各类矿政管理专题数据的现势性。

2)图形浏览和叠加。实现包括基础地理数据、矿业权数据、规划数据、储量数据、地环数据及其他专题信息的调用、叠加和属性查询,支持CAD数据、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叠加显示。

3)诚信管理。在建立的地勘单位、矿业权人、中介机构的诚信数据库基础上,记录违规事件信息,实现对武汉市历年来的矿山违法事件、企业诚信等信息的检索,并与矿业权审批环节中的地勘单位资质审查紧密结合。

4)二、三维联动。实现二维地图和三维数字地图的联动展示[7]。

3.2 矿政管理协同审批

矿政协同审批主要针对采矿权审批、探矿权审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情况的说明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等业务,实施“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发证、网上统计”的电子化审批。

1)业务受理登记。网上填写相关申请表,检核申请单位递交的申请材料是否齐全,生成项目受理唯一编号,完成项目申请登记管理。

2)网上审批。通过配置人员和角色,采用协同办公模式,规范业务审批流程,实现业务电子化协同审批。

3)查询统计。实现多种查询方案对业务审批项目和网上审批信息进行查询浏览,对业务审批信息统计按月、季、年形成统计报表。

4)短信预警。实现对矿政相关业务办理消息提醒、审批项目时限预警、审批项目时限超时通知、项目办理情况统计信息等。项目经办人可通过接收手机短信及时了解经办项目的办理时限,及时进行办理和修改。

5)效能监察。建立完善项目审批日志,清晰地反映项目从受理到办结的全过程,在日志中记录项目每一个流转过程的实际用时和规定用时,方便查看每个项目提前、按时和超时限办理的情况。

3.3 矿政辅助监管

1)辅助审查。辅助审查功能贯穿于采矿权和探矿权审批各个业务流程中,主要实现采矿权互审、探矿权互审、探矿权变更预核准、设置方案审查、规划审查、地质勘查审查、资源储量审查等辅助审查功能[8]。

2)矿业权监管。通过不同年份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发现以探代采、无证开采等违法勘查开采行为。通过矿业权登记等信息监管矿业权许可证的有效性等。

3)统计监测。通过设置行政区、年度、查看方式等查询条件来统计矿产资源储量、两权、矿业权到期预警等信息,并分别以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和报表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数据信息。

4)图形比对分析功能。专门针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业务,采用建设单位上传项目坐标范围或者录入一书两证证号及勘测定界号两种方式来获取项目图形信息,再与武汉市重要矿产资源范围线进行图形比对,自动判断该项目是否压覆矿产资源。

3.4 三级数据交换

三级数据交换是在武汉市矿政监管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上,开发数据交换接口自动生成标准格式数据交换包,并自动上传至前置服务器或读取省级反馈数据包的过程。

1)业务监管。主要是实现市、区两级业务流程中“区级收件”、“区级审批”、“市级收件”、“市级审批”4 个业务节点与省级矿政信息系统交互。市、区两级在分别办理完4个节点后,通过业务监管功能,系统根据办理的业务类型提取相应项目办理信息,自动生成业务监管包要求的数据格式及数据库结构,并推送至市级前置服务器,同时在市级前置服务器Oracle数据库中写入数据标识,等待省级前置服务器通过Web服务轮训读取数据包(读取间隔为5 min),完成与省级矿政业务监管的对接。

2)业务上报。主要是针对市区两级办理、省级发证的矿政业务,在区级和市级审查完成后,提交省级审批发证。通过业务上报功能,系统根据办理的业务类型提取相应项目办理信息,自动生成业务上报包要求的数据格式及数据库结构,并推送至市级前置服务器,同时在市级前置服务器Oracle数据库中写入数据标识,等待省级前置服务器通过Web服务轮巡读取数据包(读取间隔为5 min),完成与省级矿政业务上报的对接。

3)业务备案。主要是针对区级或市级审批发证完成后,需要提交省级进行项目备案的矿政业务。通过业务备案功能,系统根据办理的业务类型提取相应项目办理信息,生成业务备案数据包要求的数据格式及数据库结构,并自动推送至市级前置服务器,同时向市级前置服务器Oracle数据库中写入数据标识,等待省级前置服务器通过Web服务轮巡读取数据包(读取间隔为5 min),完成与省级矿政业务备案的对接。

4)省级反馈接收。省级矿政信息系统在读取相应数据包后,将反馈信息写入市级前置服务器Oracle数据库中,市级矿政信息系统将实时读取省级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后续操作:①省级回退报件给市级或区级,主要针对市级或区级办理、省级审批发证的矿政业务。系统在接收省级回退意见后,自动根据业务标识码调取项目案卷信息,区级或市级根据省级回退意见,对业务项目信息进行修改和完善。若省级反馈意见为“退件”,市级直接在武汉市矿政信息系统中进行“退件”操作。②省级审批通过。主要针对省级审批通过的矿政业务,系统在接收到省级审批通过信息后,自动将省级审批通过意见读取到该项目业务审批表中,同时对该项目业务信息进行备案。

4 系统建设特点

通过武汉市矿政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建立和整合了各类矿政管理数据库,实现了多源信息的高度集成与管理,并在虚拟云设备客户端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调用与分析,提高了矿政管理质量和水平。系统建设特点如下:

1)创新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方式,实现了审批结果“立等可取”。针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业务特点,开发了基于触摸屏一体机的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模块;采用自助方式实现对申请办理未压覆矿产资源情况说明业务的数据录入、存储、审批、比对分析、查询统计和在线打印等应用,实现建设单位在办理“矿产资源压覆证明”时能够“立等可取”,创新了工作方式、提高了服务效率。

2)建立三级数据交换技术体系,保障了省、市、区矿政数据的同步更新。按照省国土资源厅标准格式要求,在市、区矿政数据同步的基础上,开发省、市矿政数据交换接口,通过前置服务器的方式实现省、市矿政信息的数据交换和衔接,确保审批业务实时推送和回传,形成省、市、区三级联网矿政管理运行体系。

3)应用图文一体化数据管理技术,创新了矿政监管工作方式。武汉市矿政监管信息系统强化了图文一体化功能,依托矿政管理数据库,通过图层叠加、辅助审查等应用,实现了各类矿政管理业务网上电子化协同办公,达到了“图上管矿、带图审批、全程监管”的工作目标,有效提高了矿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各级监管工作的效能。

5 结 语

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在武汉市采矿权/探矿权的业务审批、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证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等多项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共计办理采矿权延续15项、采矿权注销65项、采矿权变更申请5项、采矿权转让申请3项、探矿权延续5项、探矿权注销12项以及“立等可取”的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证明410项,实现了审批业务实时推送和省、市、区矿政数据的同步更新。下一步将结合“智慧武汉”工程建设,将矿政管理信息化纳入到“智慧国土”建设 范畴,为国土规划行政体制改革提供基础保障。

[1] 杨文森,陈洁,陆世东,等.湖北省矿政管理信息化系统(一张图管矿)建设技术思路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26(2):173-175

[2] 周桅.矿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5):55-59

[3] 齐昕.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办公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4] 施峰.基于GIS的区县矿政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5] 杨文森,胡凯,张玲.湖北省“一张图管矿”试点的研究与应用[J].国土资源情报, 2010(10):70-72

[6] 陈坤,詹骏,周训敏.重庆市矿业权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4):40-42

[7] 曲来超,许江涛.用于数字矿山的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方法[J].地理空间信息, 2015(1):59-61

[8] 尹永焕,李勇海.浅谈矿政管理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吉林地质, 2013(3):133-135

P208

B

1672-4623(2016)12-0087-04

10.3969/j.issn.1672-4623.2016.12.029

童秋英,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土规划信息化及信息咨询工作。

2016-08-24。

项目来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3BAJ05B02)。

猜你喜欢
市级前置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县域经济发展市级统筹篇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