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衣钵与谋定思变

2016-12-28 03:15刘筱
中国书画 2016年9期
关键词:设色纸本传统

◇刘筱

传承衣钵与谋定思变

◇刘筱

金陵风骨 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系列专题

“离退休艺术家”

编者按:本期推出的江苏省国画院31位“离退休艺术家”,他们或为名门之后,或是师出名门,在继承画院第一代艺术大家的创作技法和艺术思想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新的风貌和精神,创作出一批有感情、有艺境的书画作品,能够让人在观赏之余获得心灵共鸣。本专题选发他们的部分代表作品,以飨读者。

一、整体特点概述

这31位书画家基本都出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个别出生于50年代初期,现在都已退休。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与“九老三大家”直接有过师承实践的。他们有些是名家后代,有些是师出名门,在幼年或是少年时期就接受了父辈、师长的熏陶,可谓对“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箴言的有力传接。他们所成长和活跃的时代是20世纪60至80年代社会发生大变革进而发生大发展的时代,如何坚守中国画创作传统的底线?如何学习前辈“随时代”的笔墨?如何理解和刻画自己所处的当下?这是他们在自己的画笔之下、画纸之上伴随着自己的思考所解决的问题。

二、个人艺术风格赏析

喻继高,生于1932年,江苏徐州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师从傅抱石和陈之佛,深得二位大师教诲。他的画没有古代院体画那种富贵气、宫廷味,也没有古代在野派那种恬淡幽远的隐逸气、江湖味,它是入世的、属于新时代的艺术,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他多用细巧有力之浅墨线双勾,以轻色填彩,不拘于传统的“三矾九染”,而是根据艺术效果所需灵活为之,以得其天趣为佳。他将浓艳富丽与纤秀典雅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结合起来,使雅与俗融为一体。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感受到繁盛、充盈、丰实、欢乐、光彩照人、典雅秀丽、风流蕴藉、活泼天真、雍容豁达和泱泱大度,同时作品又能自然流露出新时代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喻继高 春和景明 105cm×179cm 纸本设色 2009年

陈修范,生于1934年,江苏南京人,陈之佛之女。毕业于华东艺专美术系,1978年入江苏省国画院。陈修范自幼得其父亲教诲,并耳濡目染,心摹手追,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孕育了高雅的艺术素养,创作态度非常认真。她认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由于其家学渊博,学画刻苦,基础扎实,因此她的工笔花鸟画精妙传神、格高气清、风韵天成。作品既有传统工笔花鸟画刻画细腻、构图精巧的特色,又有作者意境深邃、清新明快、闲庭信步的个人风格。

尚君砺,生于1934年,江苏扬州人。尤以塑造刻画“秦淮风光”为一绝。他笔下的“秦淮风光”浓缩了秦淮两岸烟岚浮动、燕归白鹭的景观,宛若一首首清幽绝俗的抒情诗。淋漓酣畅的笔墨源之于胸中、流之于画间,恰是其对理想境界的真诚塑造。他的秦淮风光图尤以气势见长的长卷十里秦淮而著称,画中的亭台楼阁高低错落,宫殿馆堂疏密有致,船舸轻帆鳞次栉比,给人以“望之中虚、若可提足”的真实感。尚君砺把自己对生活的情感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景物中,用一般山水画的浑韵风格和传统笔墨再现秀蕴的秦淮风光,意趣横生而又内涵醇厚。

徐宁,生于1936年,江苏南京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创作室副主任。1984年入江苏省国画院。曾受教于钱松喦、亚明先生。从事水墨人物画创作五十余载,出人意料“花甲变法”,推出“蓝色水乡”系列。他以单色的花青作画,文人笔意中糅合了蜡染、青花瓷、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因素,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水镇特有的历史感,体现出清新透澈的典雅之美。

傅二石,生于1936年,江西南昌人。现为傅抱石纪念馆名誉馆长。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1979年入江苏省国画院。自幼随父亲傅抱石学习中国画,作为“傅派山水”的传人。傅二石善画水石和雨景。抱石画水使人如闻其声,画出了泉水奔流的动态与气势,是古人所不及的。傅二石的山水画决不仅仅是在画山水的表面形态,而是在画生命丰富的体验,画心灵智慧的闪光。他笔下的山水云蒸雾润,清新秀美,独具精神。他尤善绘山泉飞瀑,喷珠溅玉,令人如聆清音。其山则刚健俊秀,总体风格浑厚滋润,深合中国传统美学之精神,又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他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师法古人,师法自然,不为外界的各种风潮所动,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深厚意蕴又不乏强烈时代气息的力作。

陈修范 春之歌 110cm×79cm 纸本设色 2007年

华拓,生于1940年,河北景县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研究所所长。跟随钱松喦、亚明学习多年。他在他的青绿山水里大大提升了色彩的饱和度,泼彩、勾线填色、渲染等手法频繁出现,突破性地在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笔墨中混合着色彩,增强彩色与墨色的亲和度,总结了一套泼彩与填彩、浓墨与颜色相交融的独特技法,让我们在欣赏中国传统笔墨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色彩的亮度与纯度带来的审美愉悦。

盖茂森,生于1941年,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6年入江苏省国画院。盖茂森深得画院前辈艺术大师的教诲,他的很多作品大多视角新颖,人物鲜活,意味隽永,反映出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而表现方法则不拘一格,能工能写,写意人物画既吸收了西洋的写实因素,又借鉴了平面构成意识,既重视笔墨情趣又大胆发挥光与色的效应。但在多种面貌中,他的个人风格依旧是明显的:造型简练传神、线条准确流利、用笔简洁。尤其善于大面积落墨、大面积的墨色,或清润通透,或辉煌绚丽,在与线条的对比中,抒发出明朗而欢快的感情。

张德泉,生于1941年,江苏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所长。1960年至1965年在江苏省国画院深造,得到傅抱石、钱松嵒等前辈大师的悉心指导。张德泉的工笔花鸟作品善于在大自然中吸取英华,使作品具有构思睿智、自然儒雅、神清气正的审美品位。在他的作品中,总焕发着一种清新、秀丽、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郁郁葱葱的山花野草和生气勃勃的飞禽小鸟,构成画面的主旋律,充满清澄明亮、纯洁宁静的气息,充分表达出他对大自然生命活力的赞美。张德泉从不画残荷败柳、凄鹤哀鸿,也从不抒写所谓“淡淡的忧伤”,他所吟唱的是一曲曲积极向上的生命欢歌。

尚君励 水乡丽人行 102cm×198cm 纸本设色 2012年

徐宁 清明时节 135cm×105cm 纸本设色 2008年

秦剑铭,生于1942年,江苏武进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业务组副组长及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1961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学习,师从著名画家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并得傅抱石亲为指教,后长期追随亚明、魏紫熙学画。作品主题突出,风格清新,尤其擅长绘制写生巨幅山水作品,勇于开拓创新,自觉承前启后,把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把城市的建设成就作为描绘对象,用传统的山水画形式绘就了新时期新时代新画卷,将传统中国画笔墨同自然人文环境融为一体,结构准确且气韵生动,细节描绘之入微、结构布置之磅礴令人钦佩和赞叹,气势恢宏,意境开阔,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

黄鸿仪,生于1942年,福建南安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9年入江苏省国画院。黄鸿仪几十年来不仅辛勤耕耘在中国画创作的沃野上,还孜孜不倦对中国画理论深入研究,撰写了数篇与中国画艺术创作本体理论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同时还致力于“岭南画派”与“新金陵画派”的深入研究,可谓以研究带动创作,通过创作发展研究。黄鸿仪一直心系家乡,情结深厚,对家乡美丽的山川名胜、历史人文、风情民俗深藏胸臆,创作了一大批生活气息浓郁、格趣清新、意蕴深厚,又形象生动、笔墨娴熟的优秀作品。

萧平,生于1942年,祖籍江苏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专修班,受到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名师的指导,是一位精于书画鉴定的学者型画家,曾于南京博物院任书画鉴定之职。书画鉴定的丰富实践推动了萧平对传统的深入领悟,使他创作才能的发挥有了深厚的基础,使他在按个人情性选择传统精粹时得心而应手。萧平无论是作山水、花卉还是人物,均体现出一种清空、灵动、率意而适性的风貌,淡而厚、实而清,一些出色的作品仿佛均在山泉的荡涤下,从内部放射着隔帘看月、隔水看花般的清光,极大地增加了透明度。

赵绪成,生于1943年,江苏沛县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第三任院长,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196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赵绪成在江苏省国画院院史上任职时间最长,他曾提出“四大气象”学说,倡导多元创新,其作品人物、飞天、都市、书法,以充盈着激情、趣味和力量的境界得到认可,尤其是他用中国传统水墨表现现代都市夜景中的声、色、光、电,用坚定的线条和墨色作大面积铺陈,用饱满、粉亮、炽热的颜色在黑底上营造华灯初上的绚丽和流光溢彩的车水马龙,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给人以强力的心灵震撼,既富有装饰性又不失绘画性和艺术内涵,在墨彩对撞、墨彩幻化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现代书法,泼辣大气、创意独特,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书法创作的新灵感和新形式,酣畅淋漓地体现出他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力,又不失丈夫气,令人耳目一新。

施永成,生于1943年,施耐庵后裔,江苏海门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馆长、院办主任。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86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尤善描绘动物,所画动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似有人性情感渗透其中,画虎生威,画猴留趣,用色沉着大方,下笔利落,造型准确。作品中浮现出施永成对自然界的关爱与对和谐共生的诉求。

汪廷怀,生于1943年,江苏南京人。1961年师从亚明先生学习绘画。197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汪廷怀的作品传统气息突出,所用笔法皆为传统沿革,构图布局也皆为传统所见,现代许多画家接受西方艺术思潮的现象在他作品里很少见到,这也是他精研传统的表现。他作画的题材多为江南山水,而且很注意蒙眬意境的营造,与江南地域的气候特征很是接近。

武晓历,生于1945年,山东济南人。1983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其父武中奇影响,自幼学习书画艺术。武晓历的仕女画,勾线笔笔中锋,慢慢写去沉厚稳健,笔中见骨,有扛鼎之力;施色素雅、清丽,媚而不俗,毫无矫饰之嫌。她的白描观音,清淡娓娓,有如品香茗,清新可人、祥和隽秀,淡雅中透出浓浓的书卷气。

贺成,生于1945年,山东嶧县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艺委会主任。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9年入江苏省国画院。贺成坚持与时俱进,总以昂扬的激情关注社会人生,突出对时代人物精神气质、内在人格的把握和挖掘,以大写的气度追求人物画丰厚的精神内涵。他的军事画多借鉴山水画的皴擦点染,显得苍劲厚拙;他的古装人物画多得力于传统“笃笔”花鸟画的勾、点、泼、甩,生动灵活,他的都市人物画将这两种借鉴综合运用,以“没骨”画法和勾勒法相结合,发展传统,创新笔墨。贺成凭着对中西方绘画的理解,把西画中的光、彩、点、面引入自己的中国画笔墨体系中,达到一种“以彩亮墨、以墨醒彩、亦中亦西、墨彩交融”的境界。

周晓光,生于1945年,河北沧州人。1980年拜亚明先生为师。周晓光早年的山水画多呈雄伟磅礴之势,气脉相通、浑然一体。他擅作大画,浑厚、凝重,以气势雄伟见长。近年来他又尝试以诗的语言去开发画的境界,在“简”与“疏”上做文章,常有飘逸灵秀之作,铺排宣泄出朴率天真、且清且奇的心境,有“北人南画”之相。

魏镇,生于1946年,河南遂平人。毕业于南京轻工美术学校设计专业,1981年入江苏省国画院。自幼在父亲魏紫熙的指导下,坚持基本功训练,颇得父亲真传。他的作品兼得北派山水画与南派山水画之长,清雄、苍润,山石、树木、流水、行云诸元素在画中变化组合,构建出春山倩笑、夏山滴翠、秋山璀璨、冬山淡冶种种美境,涤人心胸,怡人性情。在骨法用笔的主干之下,勾与皴、点与染、墨与色、浓与淡、重与轻、黑与白、虚与实、刚与柔等艺术手法变化运用,构成画面丰富微妙的形式美感。

徐善,生于1946年,江苏武进人。曾任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现为傅抱石纪念馆艺术顾问。毕业于苏州大学外语系,198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自幼得新金陵画派大师魏紫熙嫡传。徐善是一位学者型画家,精研古今众多名家作品,对古今金陵画派诸家研究更深,尤喜傅抱石先生画风。他对傅抱石的生平、绘画理论、笔墨技巧、创作方法等都有独到系统的研究,使得他从史论到实践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进而对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探索。他吸收了傅抱石的绘画表现笔法和技巧以及图式特征,又融入了极具个人特点的学养以及修为,使得他的山水画作品体现出整体温润圆融却又不失高耸峭拔气质的整体面貌。

郑钦,生于1947年,山东泰安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办公室副主任。郑钦对中国画艺术有着执着的酷爱,研习传统,师法造化。他的作品有

傅二石 杜甫诗意 180cm×45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着北方男子壮阔雄浑的大气,同时又能看出其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勤奋与刻苦。

华拓 金秋图 139cm×69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盖茂森 牧歌 181cm×123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宋玉麟,生于1947年,江苏太仓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第四任院长。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79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宋玉麟自幼受其父宋文治以及陆俨少、朱屺瞻、谢稚柳等诸家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坚持“用传统技法表现对传统的理解”。在他以“师于心”为主要特征的审美观念下形成的细笔山水,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承接整理了中国绘画中从晋唐宋元到明末清初,乃至近现代名家巨匠的笔墨图式,以新的视角发现和挖掘其中最富义理的新义,赋予其新的象征。这种对传统似有似无的认知,在传统和现实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也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范例。他的作品高雅、清新、明丽、静谧,丘壑跌宕而一尘不染,笔墨澄净而一丝不苟,既充溢着传统山水精品的神韵和书卷气,又蕴含了异于前人的灵性和现代感。

王道云,生于1948年,江苏泗阳人。20世纪90年代后期入江苏省国画院。王道云原是军旅创作员,常作毛泽东诗词及古人诗词书法作品,有多年的书法教学经验,并且能够研习书法史以及书法技法,撰写了不少的理论性文章及教学类著作。真草篆隶皆能,书风敦厚如其人,间架结构有张力,一笔一画见真知。

周汉,生于1950年,江苏扬州人。1980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周汉1964年拜亚明为师后又拜宋文治、魏紫熙为师,在绘画创作方面有扎实的传统基础,深入经典,修业问道,又酷爱钻研画史、画理、画论并撰写各类论文,能独抒其见。

吴冠南,生于1950年,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研究所副所长。他的写意花鸟画典雅灿烂,沉郁浑朴,大胆消解了花鸟与山水的边界,运用平面构成法打破传统构图程式,章法开合大度,赋予作品以新的面貌。他利用宣纸和水的特性,创造出一种如诗如梦、清雅寥廓的意境。他利用平面构成肢解传统花鸟画的构图,用纯粹色彩表现形象,一反传统以墨为主的方法,将墨作为众多色彩中的一种颜色来运用,创造出淋漓绚烂的写意气象。

宋新江,生于1951年,祖籍江苏兴化。1984年就学于江苏省国画院,先后受教于董欣宾、傅二石先生。宋新江特别长于书写江南水乡小景,空纳万境,具有宁静之气、野逸之气,尤其是他的夜景山水,充分发挥了他在笔墨语言方面的优势,用笔沉着果断,水晕墨彰,点、线、面交织出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张德泉 华彩盖世 68cm×137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常进,生于1951年,江苏南京人。曾任画院山水画研究所所长。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第二期学员班,后留江苏省国画院。常进的作品有中晚唐“二李”之韵味,精神上承接倪云林之传统,而开一代新画风,清逸但不冷峻,简洁而不呆板,冲淡却不无味,寂寞但却绵长,迷离更有静谧,常常是蕴含着一种悠远寥廓的诗意,但又给人出乎意料之感。用笔也是于凝重中见自如,他既不拘泥于传统笔墨用笔的规范,又能将西方绘画语言变通到自己的创作上,塑造成轻灵沉着的独特韵味。

秦卫东,生于1952年,江苏泰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支部副书记、书法研究所所长、山水画研究所副所长。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5年入江苏省国画院。秦卫东喜作毛泽东诗意山水画,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经典意味的山水画母题,作品想象浪漫丰富、气魄雄伟豪迈、格调阳刚恢弘、意境高远壮阔。

徐建明,生于1954年,江苏吴县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副主任。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2006年入江苏省国画院。1972年从师宋文治学画,中国画专业,曾受到刘海粟、陈大羽、张文俊等画家指导。徐建明传统功力深厚,笔墨技法娴熟,擅绘青绿,亦做水墨。造型上他吸取北宋山水的朴茂厚重的结构,以南宋山水的峭拔之势,化零为整,以直代曲,曲含直中,以山之拙形代巧形,达到浑厚沉雄的意象。在色彩运用上,水墨淡彩和青绿重彩都是徐建明常用的方式,青绿与水墨的结合更是运用得当,重而不腻,艳而不火。

尤捷,生于1955年,江苏南京人。198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感受大自然,使她笔下的作品体现出她对生活的感悟。尤捷的作品清新雅洁,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擅用工写结合手法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善于用色,以意赋彩也是尤捷作品的一大特点。她的作品情感充沛,为观者营造出一个个沁人心脾的艺术境界。

徐乐乐,生于1955年,江苏南京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和江苏省国画院二期学员班,后留江苏省国画院。擅长工笔人物,画法师承陈老莲。徐乐乐的作品风格顽皮、诙谐、睿智,处处体现出她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充满童真、好奇,无拘无束,直来直往;而她的线描传统技法又十分深厚,具有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紧劲绵长的线条在她笔下或曲或直,却总是能够承载她所要勾描的内容。无论是塑造中国传统的罗汉、童子、仕女,还是带有神秘东方色彩的波斯风格人物,亦或是西方特有的人物造型,她都能够将其融入自己的笔墨语言特点中加以培育和养护,形成她既有内涵又平易近人的画风。

叶烂,生于1955年,江苏灌云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花鸟画创作研究所所长。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入江苏省国画院。擅长大写意花鸟,尤喜作荷,具有十分鲜明的个人艺术面貌。他醉心于创造一种似真似幻的、讲究整体气势和整体精神的“大美”,大胆突破传统中国画中“水墨至上”的束缚,转而采用饱和度高、占据画幅面积大且对比度高的方式施彩,和着包含水分之笔,运笔纸上,水晕色彰。我们通过他在纸上留下的拖拽痕迹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他创作时一气呵成的激情。在构图方面,他的作品饱满充实、开朗舒展,融合了西方绘画构图中讲究构成和追求平面化、装饰性的特征,配合上他孔武有力的笔势,十分得当,可观可赏。

三、艺术风格总结

画院的第一批艺术大师,积极面对当时艺术创作(尤其是中国画创作)的压力,从不同角度直面新的社会生活,将束缚手脚的绳索巧妙借力,应用为攀岩登高的抓手,把压力变为动力,而这批衣钵的直接传承者,在吸收了前辈大师的精髓的同时,又在深刻地思考什么是自己所处时代最需要的东西以及什么样的创作方法才能完备地体现这种需要。我们看到,他们创作出的是一批有感情、有情境的时代风情印象画,这种感情既有深沉、儒雅的,也有热烈、明快的,这种情境既是有意味的形式,也是有意义的表达。而在创作手法上,无论是细致入微地描绘,还是淡彩浅线的勾勒,都能准确地表达出彼时精神,传递出画家具有时代感的人文关怀和经过深思熟虑渐渐成熟的继承创新,继而深深地打动人心,能让人在观赏之余获得内心的共鸣和震撼。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生,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宋建华

黄鸿仪 天路 180cm×96cm 纸本设色 2009年

秦剑铭 天下清规 82cm×48cm 纸本墨笔 2015年

萧平 雪野即景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施永成 国宝川金丝猴 138cm×69cm 纸本设色 2014年

赵绪成 飞歌 69cm×69cm 纸本 2016年

汪廷怀 依水生涯 69cm×46cm 纸本设色 2009年

武晓历 南无观世音菩萨 330cm×140cm 纸本墨笔 1992年

贺成 望果节 168cm×192cm 纸本设色 2001年

周晓光 根 68cm×68cm 纸本设色 1990年代

魏镇 太行山色 69cm×46cm 纸本设色 2004年

徐善 满身苍翠惊高风 131cm×63cm 纸本设色 2009年

宋玉麟 霜林远岫图 138cm×68cm 纸本设色 1998年

郑钦 雪域瑰宝 178cm×96cm 纸本设色 2003年

王道云 杜甫诗一首 180cm×96cm 纸本 2015年

周汉 云水共澄鲜 178cm×96cm 纸本设色 2004年

吴冠南 冰雪聪明 180cm×79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宋新江 渔家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16年

常进 江南云 200cm×103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秦卫东 江山翡翠万古常青 93cm×170cm 纸本设色 2007年

徐建明 云烟际会图 250cm×125cm×3 纸本墨笔 2014年

尤捷 故园 180cm×194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徐乐乐 小僧图 98cm×44cm 纸本设色 2013年

叶烂 不知芳渚远 但爱绿荷深 180cm×97cm 纸本设色 2012年

猜你喜欢
设色纸本传统
国画纸本设色《荷》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王少桓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独白系列之三》
兰华生作品
郑庆余艺术作品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