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民宿

2016-12-29 00:50骆丹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住宿民宿主人

骆丹

作为一个热爱旅行的文艺青年,我对以“人情味”著称的民宿向往已久。所以端午假期出游预订住宿时,特意选择了旅游目的地的民宿。

我以为我即将入住的地方将会是农家小院,能够吃到当地的家常便饭,还可以跟民宿的主人喝茶聊天、逗狗弄花。但实际上我看到的是:一栋三层楼的楼房,面无表情的前台,经济型酒店的房间布置,统一的房卡。唯一能和民宿搭上边的,是挂在门口写着“某某民宿”的招牌,让人大为失落甚至扫兴。

近年来,人们的旅游偏好从走马观花的拉练式旅游,变成了希望能够切身感受当地风土民情的深度游,因此,充满人情气息的民宿火得一塌糊涂,但泛滥的热潮似乎也玩坏了“民宿”这个概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民宿就已经在英国出现。当时,英国西南部和中部人口较少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采用“Be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为外地来的人提供住宿和早餐,家庭招待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也奠定了当代民宿的基调。

所以,真正的民宿并不只是一个简单为旅客提供住宿的地方,更与当地生活、人文紧密相连。通常,民宿的设计、布局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家庭温馨感或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更重要的是,民宿的重点在“民”,民宿主人与游客并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双方应该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民宿主人能够帮助游客深入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在当代,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的民宿发展相对成熟。去年,我的一个朋友去台湾省旅行,特意预订了台北的民宿。沟通好时间之后,民宿主人答应到机场接机。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晚点了3个小时。原本以为民宿主人早已经回去了,但朋友一出机场,就看到举着自己名字牌的民宿主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交流后发现,民宿主人是一对喜欢旅行的夫妻,特意将自己的住处改造成民宿,用来接待世界各国的旅客。朋友到民宿安顿好行李后,已是晚上10点,这对夫妻还特意带着没有吃饭的朋友到台北著名的士林夜市吃小吃。

这样的民宿经历自然让朋友津津乐道,也让无数人对民宿充满了向往。因此,不少商家也喜欢贴上“民宿”的标签追逐热点,但通常只是以民宿为名,大多依然停留在贩卖“住宿”的阶段,根本没有“人文情怀”。

眼下,好多酒店集团都打着“民宿”的旗号,在景区修建具有特色的度假村,实质上这种所谓的“民宿”背离了民宿的真正本质,却更倾向于精品酒店,配置的是一整套高标准硬件设施和酒店服务系统。另外,政府为了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民宿领域跑马圈地,大规模建设民宿集群,民宿由政府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统一规划,进行整体设计、修缮和改造,这就使得一个地区的民宿完全相同、整齐划一,毫无个性和特色。而我在端午假期遇到的所谓“民宿”,不过是当地的一家小宾馆改造而成的。

“民宿”不仅仅是一个住宿名词,这个称谓代表着太多特定的内涵。有“宿”而无“民”,民宿这个概念就只能是披着时髦的外衣,却并没有脱离传统酒店的套路,被商家“玩坏”了,而被“玩坏”的民宿也就失去了最显著的特点——温度,住在这样的“民宿”,难免会让人失落、扫兴。

猜你喜欢
住宿民宿主人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主人有的我也有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你是民宿达人吗
弓的主人
P大的住宿学院
我当小主人
酒店住宿
“住”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