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6-12-29 16:11赵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26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赵璐

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赵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多元文化并存成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大学生是将来要担当国家发展重任的主体。如何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碰撞、排斥和融合也日益加剧,多元文化格局逐渐形成。多元文化格局形成,深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他们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使大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基本理论概述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和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为主题进行评价、取舍和选择提供立足点与最终标准。价值观分为两大类,即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处于社会价值观体系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种价值观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更是区别不同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是文明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是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我国多元文化的形成

多元文化是国家、社会和民族中存在的多种文化的统称。文化由不同的因素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文化因素是价值观。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会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上我国的儒家思想、大乘佛教和律令制度通过汉字传入东亚其他国家,影响那里人们的语言、价值观、宗教和体制。这种文化现象被日本等国的学者称作“汉字文化圈”。近代以来,东亚文化圈逐渐衰落、分裂,进而跟现代世界文化格局接轨。冷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优势地位。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世界上很多年轻人穿的是美国的Levi’s牌的牛仔服、喝的是可口可乐、吃的是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快餐、看的是好莱坞的电影听的是英国的摇滚音乐等情形中,可略见一斑。现在美英文化已带有某种“世界文化”的色彩,就连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担心美国大众文化的大量涌入会冲击和削弱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不断增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之路。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不断深入,我国多元文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如丰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开阔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维方式,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等,但同时使大学生价值观选择多元化、复杂化,这种多元价值选择冲击着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使他们的价值选择出现兼容、多元、矛盾和困惑。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对价值认同的危机。多元文化使大学生价值观选择困惑,表现为政治信仰淡漠、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在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下,有的大学生太实际,功利心太强,缺乏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追求;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和迷茫,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误区。甚至个别大学生因为价值观扭曲酿成悲剧,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如震惊全国的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杀害室友案和最近刚发生的川师大杀害室友案等。

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和容易能接收到西方文化,他们缺乏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制约,解读西方文化的主动性较差。因此大学生或对主导价值观出现认同危机。有的大学生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甚至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了它背后隐含的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导致行为方式上的不确定性和对本国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危机。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丧失了前进的方向,进而影响国家的稳定。

多元文化价值评判体系使大学生无所适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和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被打破,出现了价值观念的新结构和新格局,价值观上的一元评判标准也被多元评判标准取代。多元评判标准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适合个性发展的价值观的机会,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对各种价值观的甄别力,又失去了一个明显的文化权威和价值评判标准,当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各种言论时,很容易迷失在多种价值观的选择困境中。他们一方面表现出无所抉择的困惑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上的迟疑和絮乱,价值观模糊性与确定性的矛盾日渐突出。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融,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矛盾。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容易形成价值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把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中的固有因素视为价值的源泉。“价值相对主义”意味着多元主义,意味着个人有权在不受他人干预的情况下随意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在80后、90后、00后中,“价值相对主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的认可。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评价和价值观选择时出现冲突和矛盾。一方面,大学生能够认真热情的关心社会的变化都是由他们强烈的主体意识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对传统保持着一种天生的怀疑和批判态度,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样,就导致大学生缺乏对各种文化的判断和选择,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做不到充分的认识,同时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也存在着不足。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突陷入了“价值相对主义”。

多元文化视阈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大学生是一个极其活跃、极其敏锐、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大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既有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可能,也有向消极颓废方向发展变化的可能。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随着时代、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和最高层面,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能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是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立足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概括、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价值认同。

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引导力构建。国家相关部门应不遗余力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提高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学生才能更好的认同本民族文化,自觉抵制西方的“文化入侵”,进而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要充分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具体要求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多元文化格局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学生价值需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渺说教之间脱节断层,社会矛盾激化的复杂现实形成了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张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改革和创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授课内容应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问题及学生中可能的价值困惑,结合理论知识对大学生讲解其本质,引导大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另外,辅导教师、团委、任课教师应合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向心力,共同构建高效立体的、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高校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教育活动的方式。例如,高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宣誓仪式等活动,还可以利用一些国家社会的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纪念活动,积极传播主流文化理念,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信仰最终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构建网络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普遍使用新媒体,学校应注重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就要求高校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工作。首先,加强校园网络阵地硬件设施建设工作,提高校园网络水平,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及时有效地清理各种不良信息、适时引入优秀的教育资源。例如,建立红色网站、校园BBS、手机校报、微信公众平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还要加强网络监管,抵制低俗文化,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及时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媒体应用能力,这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多元社会思潮借助网络迅速传播的实际情况,通过新媒体等媒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如教师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来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变化开展核心价值观培育。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