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茶树菇Y BS-408的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分析

2016-12-29 06:48杨本寿孔艳娥苏丽娜
种子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茶树菇菌草药渣

杨本寿,孔艳娥,苏丽娜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研究所,云南 曲靖 655000)

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茶树菇Y BS-408的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分析

杨本寿,孔艳娥,苏丽娜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研究所,云南 曲靖 655000)

采取常规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采用巨菌草混合中药渣为主料栽培茶树菇YBS-408。依据国标及常规方法,测定以巨菌草混合中药渣为主料栽培的茶树菇YBS-408的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测试样品中的重金属铅、砷未检出,镉、铬、汞的含量依次为0.47mg/kg、0.39 mg/kg、0.018 mg/kg。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均未检出。利用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安全、可行,该研究为进一步实现中药渣资源化利用和推动巨菌草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巨菌草;中药渣;茶树菇YBS-408;重金属;农药残留

曲靖市是云南省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州市之一。201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6万hm2,实现现价产值13.01亿元,中草药产业成为曲靖市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各大制药企业对中药材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后,产生了大量的中药废渣,约占药材总量的70%[1]。一方面遗弃的中药渣严重污染环境,危害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中药渣仍然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例如,与淫羊藿原药进行比较分析,淫羊藿药渣中剩余的黄酮类物质达到了40%[2]。而将中药渣用于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中药渣循环利用的问题,也增加了经济收入。

巨菌草是一种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高产优质菌草。巨菌草光合作用的生化途径为C-4途径,属于四碳植物,光合效率高,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抗逆性强,产量高[3-4],非常适宜在云南山地、石漠化地区种植。在食用菌栽培中,巨菌草含量为48%时是栽培灵芝的最佳配方[5]。利用巨菌草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地解决菌林矛盾,到目前为止已可用菌草栽培55种食用菌、药用菌[6]。

茶树菇被世人誉为“菇中之王”、“山中珍品”,食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7]。研究表明,食用菌能对某些微量元素进行生物转化和富集作用,且富集能力远超绿色植物[8-9]。因此,食用菌中重金属的含量一般高于其他食品[10]。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农药残留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11]。监测以巨菌草混合中药废渣为主料栽培茶树菇产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标非常有必要。

本试验以中药渣和巨菌草为主料栽培茶树菇YBS-408,对其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指标进行初步的检测和分析,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

1 材料与方法

1.1 食用菌菌株来源

茶树菇YBS-408,由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生物研究所分离、保存。

1.2 栽培材料来源及配方

1.2.1 中药渣

收集自云南省曲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剩余残渣,使用时,将各中药废渣组分混合均匀并粉碎。

1.2.2 巨菌草

由云南珠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种植并提供。

1.2.3 代料栽培配方

中药废渣39%、巨菌草39%、蔗糖1%、石膏粉1%、麦麸20%,pH值=6。121℃蒸汽灭菌2h,灭菌处理后,接种菌种,袋栽,置于25℃条件下培养。

1.3 监测样品

收获生长出来的茶树菇子实体,80℃烘干至恒重,粉碎,过80目筛,备用。

1.4 仪器与设备

电热鼓风干燥箱、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GC 2010气相色谱仪、Alianee-2690高效液相色谱仪、AA-67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日立MPF-4型荧光光度计等。

1.5 监测项目与方法

重金属确定监测茶树菇中总铅、镉、铬、砷、汞含量为监测项目,测定方法依据分别为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2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及GB/T 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等。

农药残留确定监测茶树菇中六六六、滴滴涕、甲胺磷含量为监测项目,六六六、滴滴涕监测方法依据GB/T 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甲胺磷监测方法依据GB/T 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1.6 评价依据

评价标准依据GB 2762-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其中,重金属汞、砷、铅、镉依据本标准中对食用菌及其制品的限量标准。重金属铬依据本标准中对蔬菜及其制品的限量标准。具体限量标准见表1。农药残留限量和再残留限量依据GB 7096-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的规定,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2014的规定。3种农药残留量均依据本标准中对蔬菜及其制品的限量标准。具体限量标准见表2。

表1 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YBS 408子实体中总铅、镉、铬、砷、汞含量

表2 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YBS-408子实体中农药残留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A.cylindracea YBS-408子实体中总铅、镉、铬、砷、汞含量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A.cylindraceaYBS-408子实体中重金属总铅、砷未检出,汞含量0.018mg/kg,而镉含量达1.26mg/kg。谢福泉[12]等对利用未添加重金属的栽培料栽培茶树菇子实体中的重金属铅、镉、汞、砷进行了检测,含量分别达0.249 0 mg/kg、0.110 0 mg/kg、0.115 0 mg/kg和未检出。利用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A.cylindracea YBS-408子实体中重金属铅、镉、汞含量总量上均低于后者,均达到了国家标准。总镉含量达到了0.47 mg/kg虽然高于谢福泉[12]等测定的数据(0.110 0 mg/kg),但低于国标规定的最低限量。此外,总铬含量0.39 mg/kg也低于国标最低限量。5种重金属的含量检测结果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最低限量,因此,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A.cylindraceaYBS-408不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2.2 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A.cylindracea YBS-408子实体中农药残留含量

中国在2013年3月1日起实施具有唯一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食用菌作为主要农产品第一次单列一类,检测食用菌产品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项有17项、农药有23种,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依据[13]。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具有高生物富集性、高残留性和高危害性。在20世纪60~80年代曾经在我国大量生产和使用,被禁用后,再残留仍然污染农业环境、食用菌栽培料,致使很多食用菌中含有农药残留[14]。甲胺磷是一种有机磷广谱性剧毒杀虫剂,残效期长,农产品中甲胺磷农药超标是最常见的问题[15]。通过表2可以看出,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A.cylindraceaYBS-408子实体中3种农药残留检测结果非常理想,六六六、滴滴涕和甲胺磷均未检出。符合GB 7096-2014国家标准最大残留限量和再残留限量的要求,不存在质量安全风险。

3 讨论

通过对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的茶树菇A.cylindraceaYBS-408子实体中的5种重金属和3种农药残留含量的检测,结果检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标要求。因此,利用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茶树菇安全可靠。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进一步利用巨菌草和中药渣作为原料培养茶树菇乃至其他各类食用菌,消除污染,增加收入,变废为宝,就能很好地实现中药渣资源化利用,推动巨菌草产业化发展。

食用菌重金属危害是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严重问题,重金属离子都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不能被生物体降解且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影响生物体的正常代谢,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是食用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而栽培食用菌环境中的土壤、水以及栽培基质的重金属污染都能明显增强食用菌的对重金属的富集,从而导致子实体重金属含量超标[16]。

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有适宜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同时,由于食用菌子实体肉质营养丰富并散发出特殊的气味等特点,非常容易诱发病虫害的侵害。用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食用菌病虫害见效快、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很容易被菇农接受。因此,在生产食用菌过程中乱用农药的现象非常普遍、严重[16]。为减少和根除农药残留,保证质量安全,在栽培食用菌时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控制农药残留。①选择良好的生长环境;②选用抗虫、抗病能力强的优良菌种;③选择无农药残留污染的原材料作为栽培料;④合理使用农药,尽量使用低毒、安全的生物农药等。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从利用巨菌草和中药废渣培养的茶树菇是否食用安全的角度出发,着重强调巨菌草和中药废渣的可利用性,没有检测栽培料配方中的中药废渣、巨菌草、麦麸等成分的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含量。但就茶树菇子实体重金属和农残检测的数据看,此次采用的栽培料配方重金属及农残污染得到了控制。但在利用巨菌草混合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应该严格控制栽培料巨菌草和中药废渣的重金属及农残污染,在栽培前就应该做好检测巨菌草、中药渣以及麦麸等栽培料特别是中药渣中的重金属及农残污染含量的检测工作,对重金属及农残污染严重、超过国标的栽培料进行处理或不能作为栽培料,从而在源头上控制重金属及农残对食用菌子实体的污染。

[1]张波,廖朝林,金茜,等.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研究[J].南方园艺, 2016,27(2):36-38.

[2]马逊风,马宏军,唐占辉,等.中药渣剩余成分分析及利用途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2):108-111.

[3]丁铭,白璐,王龙清.巨菌草引进试验及栽培种植技术[J].农村科技,2013(12):60-61.

[4]陈碧成,林洁荣,罗宗志,等.巨菌草不同生长时间的常规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1): 101-103.

[5]董晓娜,陈喜蓉,钟剑锋,等.巨菌草栽培灵芝试验初探[J].热带林业,2013(1).

[6]郑金英,陈丽凤,林占熺.菌草产业成长及其多功能性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04-308.

[7]王世平,毛慧玲,欧阳涟,等.硒元素对茶树菇As-1菌丝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J].食用菌,2010(2):68-69.

[8]佘红英,曹海军,宋鹏,等.三种常见食用蕈菌对重金属的耐受与富集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5(5):1 263-1 268.

[9]郑伟华,王成,张红艳,等.7种食用菌铅,镉,汞,砷含量监测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2):396-401.

[10]胡桂仙,王小骊,董秀金,等.3种干食用菌中汞,砷,铅,镉重金属的污染的检测与评估[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2): 349-352.

[11]孙敏华,吴学谦,魏海龙,等.食用菌有毒有害物质及控防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林副特产,2007(5):74-77.

[12]谢福泉,黎志银,陈仁财,等.4种重金属元素在茶树菇栽培过程中的迁移特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5(2015年03): 303-306.

[13]高陈玲.五种食用菌对重金属吸收规律以及农药对其生长影响[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9-11.

[14]熊园园.食用菌农药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与生活, 2012(4):186-186.

[15]刘文海,邓先余,向言词,等.一株甲胺磷高效降解菌——巨大芽孢杆菌[J].海洋与湖沼,2009,40(2).

[16]黎志银.食用菌重金属,农药的吸收规律与残留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0.5-14.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收稿日期:2016-10-24)

扫一扫,看你的观点

(收稿日期:2016-08-21)

1005-2690(2016)12-0112-03

S646Q936

B

2016-11-14)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4Y599);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5Y297)

杨本寿(1971-),男,河南获嘉人,博士,研究方向: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猜你喜欢
茶树菇菌草药渣
중국이 세계에 준 선물 ‘중국초’
种植与处理菌草的机械现状探析
菌草复合饮料配方的研究
茶树菇菜谱
有些中药渣要挤汁
阿拉套大戟药渣化学成分的研究
林占熺:中国菌草背后的“另类”科学家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
莫让陋习误真情
什么水煮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