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发呆五分钟”身心皆宜

2016-12-29 18:29王琴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6年12期
关键词:脑电波心理疾病身心

王琴

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五分钟发呆时间”的新概念。这一提法乍看有些“不可思议”,很多人对此抱有怀疑:发呆真的有助于健康吗?

发呆是一种自我保护

据国家疾病防控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有一亿多人患有各种心理疾病,表现有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症状。

适当的发呆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属于一种自我保护和调适。短暂的发呆属于积极心理自我调节的一部分;忙碌之后发发呆,则是对紧张身体和心理状态的一种放松;被挫败后发发呆,做一些小小的“白日梦”,可以适当疗养现实中受到的伤害;困惑时发发呆,则可能在情绪缓解之后,突然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每天发呆五分钟不是无聊的举动,而是和运动、游戏、与人倾诉等行为一样,都能释放压力,是维护、重启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值得我们每个现代人重视。

发呆好处多

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了一项针对发呆的实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心无旁骛、脑子里没有杂念的时候,大脑中的α脑电波会加强。这种特殊的脑电波可以抑制信息超载,从而改善情绪,减轻压力,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心理学家也表示,发呆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每天适度发呆能将焦虑和抑郁风险降低25%。

该项实验还发现,α脑电波激活的脑皮层和负责记忆的海马回神经活动水平关联程度很高。也就是说,发呆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力。同时,长期坚持发呆,还可以使大脑皮层的灰质变厚,脑细胞活跃程度提高。

在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过快的今天,很多人常感觉精力跟不上,出现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下的症状。当无法集中精神时,不如发发呆,使人的意识活动减弱,处于清醒而放松的状态,大脑不再去接受、筛选、分析和处理信息,身心会呈现安定、愉快、心旷神怡的感觉。让平日里高速运转的大脑得到片刻休息,有利于集中精力投入后续的工作中。

科学发呆有讲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倡导每天发呆五分钟,不仅具有科学的道理和依据,更是希望社会公众通过有效的情绪和健康管理,树立起一种“我要爱我”的健康生活理念,在竞争激烈、压力较大的工作生活状态下,更加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通过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对于可以自律的成年人,发呆是一种休息和调剂的方式,但切记时间不可过长,尤其是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孩子如果经常发呆,家长要及时干预。如果任由孩子经常性的、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疾病。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常会出现想说又说不出来、一下子愣住了等类似发呆的情况,这很有可能是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失语、失忆等障碍,也可能是心血管类疾病的征兆,出现这种状况则必须要重视,最好立即就医检查。

猜你喜欢
脑电波心理疾病身心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能感应人的脑电波并自动关机的电视机
脑电波情绪分类算法的研究
基于脑电波传感器的智能轮椅控制系统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