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土话

2016-12-29 20:25李瑄
特别文摘 2016年24期
关键词:土话饺子古城

李瑄

我推测我小时候说的是北方话,因为从小是跟着奶奶长大的。弄堂里的人,叫奶奶为山东老奶奶,叫我们为小山东。那时的上海人,以为中国北方都是山东,过了山东就是东北。

奶奶是河北保定人,虽不识字,小脚,但出身乡绅之家,善良好客,特讲礼数,富传统教养。

我哥哥比我大一岁,他上小学后学普通话,渐渐地就觉得奶奶说话与学校老师说话不一样,渐渐地又判断出是奶奶说话不标准,最后得出结论:奶奶说的是土话。我记得奶奶听哥哥这么说很是生气,骂哥哥:祖祖辈辈都这么说话,你嫌奶奶说话土?小兔崽子,丧良心了。

这时我也上小学了,开始懂事了,觉得哥哥说得对,站在哥哥一边。结果也属于“丧良心”一类。比如,妹妹很小的时候,奶奶哄她玩一种北方游戏,特简单,就是用两个食指一边对点,一边说:du、du、du、飞——当说到拉长声调的“飞”时,两个手就张开了。我们认为,这个du就是土话。

实际上,奶奶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新华字典是有这个du字的:厾。其含义就是“轻轻地点”。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人生识字糊涂始。我要永远记住这个教训:当自以为懂了的时候,说不定是不懂的开始。奶奶有些话,如:矫情、显摆、嘚瑟……现在都是时髦用语。时代证明,奶奶说的话是很超前的。

我们最早发现是自己错,不是奶奶错的时候,是在停课之后,开始阅读《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小说。尤其是《野火春风斗古城》,这个古城就是我们保定,奶奶说的话,书里都有。比如:墙旮旯(墙角)、倒磨子(自言自语)、气拍拍(气鼓鼓的样子)、大晌午的(在这之前,我以为奶奶说的是“大上午的”)……

奶奶很注重养成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她教我们做家务:家里要经常拾duo(掇)拾duo(掇),拿着ma布到处mama(这个ma,我还以为是加个扌的麻。实际是“抹”,但我见到“抹”,读成mo)。自己动手,huo面,包饺子。这个huo,就是“和”。

“约了几斤面回来包饺子。”当我在小说中读到这句话时很不理解。“约请面粉回家”?查了字典才明白,这个“约”在此地念yao。就是上海人说的:称(分量)。我立刻想起,奶奶经常说:去,到菜场,yao它几个……去,到粮店,yao它几斤……原来是这么写呀:约。

很久以来,每当我读到那些奶奶说过的词语,我就想起奶奶。就觉得奶奶还在床头,戴着老花镜,为我们补衣服,补袜子,纳鞋底。小时候,我贪玩,甚至早上溜出去,奶奶不在院子叫我吃饭就不着家。奶奶就对我们说:一个人将来想出息,打亲小就要好好念书。没见过你们这样贪玩的。

我现在六十岁了,天天在读书,不是为了出息,而是为了有奶奶在身边的感觉。

(摘自《新民晚报》 图/子依)

猜你喜欢
土话饺子古城
幸运饺子
翘街古城
永州市蓝山县竹管寺土话亲属称谓探析
语言现象,千变万化——析贺州等地土话现象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湘南濒危土话的程度分级及其性质
安居古城
包饺子
春秋古城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