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

2016-12-30 16:25蓝艳
青年时代 2016年19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蓝艳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民族音乐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民族音乐随着变化和发展,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可以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

关键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源远流长,而且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着交流融合的习惯、海纳百川的豁达和融会贯通的精神。在以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为三大来源的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淀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可以说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在不断的交流和交融中,它们互相辉映,互相兑争,进而衍生、发展。由于经济的强大实力和政治的相对稳定,在无数次的交流和交融中中原音乐文化都处于明显的“强势”地位。但是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对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来说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政治、经济等因素对音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的融合、四域之间的音乐交流等都无不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民间音乐,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有以下三个时期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

中国民族音乐新生期约在公元4世纪至10世纪,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人,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

三、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

中国民族音乐的整理期约在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这一时期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所以民间音乐包含于民族文化。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这是民族的艺术,是本土的特色,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希望我们能够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中国画独特的色彩语言探析

魏建明

摘要:色彩在中国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更是画品的精神载体。在艺术世界中,色彩是画品创作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任何画品创作都不可能忽略掉色彩的价值与感染力。基于此,本文拟从色彩语言的观念、价值以及表现这三方面,对中国画独特的色彩语言艺术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国画;色彩语言;色彩艺术;语言探析

色彩作为我国传统的回话艺术语言之一,属于视觉信息的一种,甚至是视觉效果最强的形式语言,在绘画艺术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色彩不但丰富了绘画作品的语言表达,而且能够直接传递出作者的心态与感情,尤其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所以,从某种角度去讲,色彩是中国画艺术中其他形式与语言无法超越和替代的,针对中国画的色彩语言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色彩语言的观念

中西画的色彩语言形式各种各样。正是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其色彩的语言观念也有着明显不同。有关中国画的色彩语言应用,历代绘画理论都有诸多精辟论述。比如,南齐时期的谢赫在论著《古画品录》中谈及绘画“六法”,所谓的“随类赋彩”就是指依据描绘对象的特征而赋予不同的色彩语言:还有南朝时期的大画家宗炳在其作品《画山水序》中所提到的“以色貌色”。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画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色彩语言应用经验。

南齐谢赫所提倡的“六法”中的“随类赋彩”,以及南朝时期宗炳提出的“以色貌色”,大体概括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应用基本原则。从本质上讲,这两者提出的色彩语言应用原则,并非是对自然主义的纯客观描绘,其中“随类赋彩”所讲的所随之类,不但囊括了物象原本的色彩属性,而且还包括了绘画艺术家根据创作需要所设计出的独特色彩属性。所以,这种特殊的色彩语言应用方式,既不完全依赖于对自然色彩的纯客观了解与认知,也不完全取决于对色彩的纯主观理解。根据物象原本色彩的“色”与绘画艺术创作所需的色彩的“色”进行貌色,即最终确定如何应用色彩,这才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用色规律。

二、色彩语言的价值

色彩语言不单单是艺术装饰,其还具有深厚的感情与强烈的精神意识。在中国画特别是在工笔画艺术中,色彩应用不但可以弥补线条和笔墨在表达方面的缺陷,而且可以丰富画面的语言,传达出作者的感情,进而判断出创作者的绘画功底与色彩修养。对于一幅绘画作品而言,其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与其所表达出的意境,随时随刻影响着观众的欣赏与心理。即便是在构图方面完全相同的绘画作品,但只要其应用的色彩不相同,所表达出的涵义与意境等也不尽相同。

色彩语言在绘画艺术中,对传达人们的情绪与心理也有着极强的表现力。色彩在抒发感情、表达美好愿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只是在应用色彩语言的时候,其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基本原则有两个:一是要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色彩语言关系,即“写实性色彩”或“再现性色彩”:二是依据画家的主观表现意图,对色彩进行主观性的搭配,以此彰显创作者的审美情趣与主观感受,这种色彩就被称之为“表现性色彩”。嘲从宏观角度去理解,色彩语言在人类的生命与日常生活中时刻存在,且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与想象,进而焕发其受众的各种情绪与感情,这就是色彩语言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三、色彩语言的表现

色彩语言应用的装饰性,即绘画艺术家凭借自身的艺术经验,将自然色彩进行再次加工与创作,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绘画创作之中,使得色彩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效果更好的色彩应用效果,进而更好地为画作服务。比如,上文提到的“随类赋彩”所包含的一层涵义,即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对画作进行赋彩,其中的“类”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不是指具体的物象,也并非是指某种特定物象,而是指相近似或者相同的不同物象,如将红色的花归为红花一类,然后根据所归属的这类色彩进行赋彩;另一层含义是画家的主观赋彩,即不是纯自然的色彩再现,而是画家的意象思维结果,如墨竹、墨虾等,都不是客观物象的原本色彩,而是通过画家的想象所虚构出来的。

色彩语言应用的装饰性,即在人类的感性思维过程中,通过人类的视觉,对客观形体的认真观察与感悟,并借助于特定的绘画材料进行表现。所以,在心理方面表现为人类的独特联想性,如不同色彩给人的冷暖感觉也不尽相同,朱砂、曙红、藤黄等属于暖色,能够给人一种热烈、温暖的感觉,而石青、花青等色彩属于冷色,能够给人一种凉爽之感。所以,中国画非常强调色彩语言的统一性,且注重统一之中的相对对比,即适当运用对比色彩以构造醒目效果。

综上所述,不同时代的绘画艺术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一定视角去看,中国画的色彩语言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与探索创新过程中,如著名的石涛语“笔墨当随时代”。所以,中国画要想创造出全新的语言形式与视觉效果,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对色彩语言进行革新。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