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负荷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研究

2017-01-03 09:37马齐慧王宪杰李曦东初晶晶王志宇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间歇心率负荷

马齐慧,王宪杰,李曦东,初晶晶,王志宇,林 央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不同运动负荷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研究

马齐慧,王宪杰,李曦东,初晶晶,王志宇,林 央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速度型间歇训练(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SIT)是以短时间间歇性剧烈活动为特征,间以休息或小强度运动的训练方法 。早在20世纪前叶速度型间歇训练就被田径运动员广为采用,但是对SIT的学术研究直到20世纪中叶才出现。通过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对SIT进行相关性的文章搜索,可以发现进入21世纪后,与SIT有关的研究文献迅速增加。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功率自行车实验来分析骑行次数不变和次数递减的两种功率车对速度型间歇训练方案运动负荷间的差异,并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踏蹬效率的影响,但这项研究的普遍性不高。所以,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SIT课中跑距不变组和跑距递减组的受试者在运动后的心率,来进一步探讨两种不同运动负荷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不同运动负荷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

选取高校田径专选班男生短距离跑项目运动员18名,运动技术等级均为二级以下,年龄在20~23岁。将他们按照能力的大小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跑距不变组(Constant group,CG),另一组为跑距递减组(Decreased group, DG),每组9名运动员,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以“间歇训练”“速度型间歇训练”等为关键词,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EBSCO数据库、Elsevier等,为本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针对速度型间歇训练的认识、速度型间歇训练的作用以及不同运动负荷速度型间歇训练对训练效果的影响等问题,向专家咨询,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2.3 实验法让18名运动员在连续4周内完成8节SIT课,每周2节课安排在周一和周三上午(8∶00~11∶00)。SIT课开始后先进行20min热身慢跑,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之后休息15min再开始训练。每节SIT课包括3组短距离跑,组间休息5min。其中CG组的3组短距离跑分别为200/200/200m,DG组为300/200/100m,两组运动员单次课中跑的总距离均为600m。

1.2.4 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获得的实验数据录入采用均值检验等方法来完成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

图1 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影响的4周变化折线图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一览表

图1为4周内CG组SIT对心率的影响的变化情况,CG组经过4周8节SIT课的训练可以看出,跑距不变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可以降低心率,但是每节训练课心率降低的幅度有所不同。由图可以看出,在第2周第4节SIT课时心率降低的幅度较大,降低了1±0.2次/10s,其余几周心率降低的幅度不大。从整体来看,4周内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成下降趋势,对于这种下降趋势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数据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跑距不变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

2.2 D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

图2 D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影响的4周变化折线图

图3 CG组与DG组对心率影响的4周变化折线图

表2 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影响的前后对比

表3 D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影响的前后对比

表4 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与D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影响的比较

图2为4周内DG组SIT对心率的影响的变化情况,DG组经过4周8节SIT课的训练可以看出,跑距递减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可以降低心率,但是每节训练课心率降低的幅度有所不同。由图可以看出,在第1周第2节SIT课时心率降低的幅度较大,降低了1±0.3次/10s,其余几周心率降低的幅度不大。从整体来看,4周内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成下降趋势,对于这种下降趋势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数据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跑距递减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

2.3 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与D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的比较

为了了解不同运动负荷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有无显著性差异,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数理统计。从图3可以看出,跑距递减组对降低心率的影响明显高于跑距不变组对心率的影响。由图1和图2比较可看出,跑距不变组第4周第8节SIT课时心率降低到18±0.1次/10s,跑距递减组第4周第8节SIT课时心率降低到17± 0.2次/10s。从表4可以看出,D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降低心率的影响大于CG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其具有显著意义。

3 结 语

跑距不变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响,可用于运动训练实践。跑距递减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心率的影响具有显著意义,但与跑距不变的速度型间歇训练相比较而言,更具有显著性。跑距递减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大于跑距不变的速度型间歇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更具指导意义。距离递减的速度间歇训练对速度型无氧耐力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 1 ]马国强,李之俊,梁效忠,等.不同负荷方案速度型间歇训练专项特征的比较研究[ J ].体育科学,2014(2).

[ 2 ]王秋菊.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及其机制研究[ J ].体育时空,2015(18).

[ 3 ]马国强,李之俊.速度型间歇训练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2).

[ 4 ]陈小平,褚云芳.田径运动训练经典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与发展[ J ].体育科学,2013(4).

2016-08-27

鲁东大学大学生创新课题(编号∶ld15w175)。

马齐慧(1994~),本科。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指导教师:董德龙。副教授。

猜你喜欢
间歇心率负荷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心率多少才健康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离心率
生如夏花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