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017-01-03 20:40戴恒年
商业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监督

戴恒年

[摘要]在不断推动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国有资产的产权转移渠道不恰当以及对国有资产的价值测度不准确等原因,国有资产浪费与被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保证新形势下国企改革的有效实施与推进,监督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是:完善对国有企业资产的审计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强化外派监事会监督管理的力度和对国有企业实施党的纪律情况的监管;整合各种外部的监督管理方法;完善国有企业违法处置资产的追究制度;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关键词]国企改革;国有资产流失;监督

一、引言

国有资产是指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的、并能够为国家创造各种经济性与社会性的效益的经济性资源的综合资产。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在于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保证国内经济运行环境的稳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的。然而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相关改革的进行中,存在着归国家所有的资产不同程度流失现象。

二、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分析

在进行国有企业的重整组合、实施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各项改革进程中,由于国有资产的出资人、管理人员、经营运作人员等主观意向行为及错失行为而导致了相关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国有资产的产权转移渠道有不恰当之处

国有企业的新一轮的企业改革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产权明确的、与现有改革相契合的国有企业的相关制度,以求能够有效实现法人治理的环境机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国家所有的相关资产的转移与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所谓的产权转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转移渠道的问题导致部分国家所有资产的损失。如相关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利益,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将企业内部的国有资产以较低的价位售卖给个人,将国有资产转变成个人资产,这种资产转移的方法虽然实现了国企改革,并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部分损失,没有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二)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价值测度不准确

国有企业在进行资产的产权转移之前,没有对需要转移的资产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在资产测度时,部分人员为谋得一己私利,与对资产进行测度的专业机构进行不正当的合作、勾结,有倾向性地将待评估的国有资产进行低价值的判定。而这就影响到接下来的资产转移计划的设定,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有资产的变相贬值,资产损失问题滋生。

新形势下,在有效实施各方面的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对国家所有的相关资产进行调整的同时,应该采取相契合的监督管理措施,以求能够有效解决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为保持国民经济的提升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中监督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

面对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历程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该有针对性的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体系,尽可能的保证涵盖范围广泛、职责明确、协调联合、约束制约力度恰当。从监督管理的角度,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以求防止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出现,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保证新形势下国企改革的有效实施与推进。

(一)完善对国有企业资产的审计制度

要有效的完善国企关于国有资产的审计制度,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明确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资产的出资人审计以及政府审计部门审计这三者责任和彼此之间的关联,以求能够实现对国有资产审核、监管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同时,应该监督与促进国有企业相关审计人员对国有资产进行审计的效度与力度,当相关人员离职时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对在职人员的审核也是有必要的,在该工作人员任职的周期内最少进行一次审查。对于那些需要重点关注与审查的资产项目进行专门地严格审查。如国有企业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务问题、额度较高资产流失以及部分境外资产等。同时,也应该对国有企业的一些较为重大决策涉及到的资产或资金进行全程跟踪式的审计。

(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

对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它们应该将出资人监督与管理两个部分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整合,而且要重点关注出资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在制度方面,就有关于国有企业在改革进程中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重组整合、财务测评、绩效考核、甄选与使用人才以及薪酬设计等方面,约束与规范资产的使用与处理,进而较少国有资产的损失与减值。资产监管机构应该不断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强度,可以固定周期地对相关事项的实施情况与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尤其是对那些利益关系重大、较为显著的资产问题。同时,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应该设置相关的部门,分门别类地对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资产问题进行监督管理与解决。而且监管机构有必要委派会计师到正处于改革的国有企业内部进行试点工作,加强出资人对国企内有关资产的重要财会事项的监督与管理。

(三)强化外派监事会监督管理的力度

由相关的政府部门委派出相关的监事会,代理实行出资人的监督管理,在监管的过程中,主要对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的管理、关键性决策、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损失与贬值等重要问题,进行严格、有效地过程监督。其中,对于关系重大的问题、风险及违反法律规范的事项进行如实汇报,并在审核认定之后进行透明化公开。接下来,由被外派的监事会在自身的职权范围内,处理与解决所出现的资产问题,有权限对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与谈话,以求能够将问题的责任准确落实到个人,便于以后解决与监督国有资产的相关事项与问题。

(四)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党的纪律情况的监管

针对国有企业因为国有资产处置不当而导致的违反党纪的腐败性问题,应该强化对国有企业遵循党纪的监督管理力度。其中,应该重点监督管理国企内部各层人员是否有所违反党所提倡的政治纪律与工作作风。对于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出现的制度改革、资产重组资产产权的转移、对外投资、企业资产并购、物资的购买以及招标与投标等关键性事项出现的贪污腐败等问题,应该进行严格的调查与处理。同时在审查处理国有资产的贪污腐败问题时应该做到以上一级的党委领导为中心,关于相关线索的调查内容与流程,不仅要对同级的党委领导进行如实汇报,更应该对上级领导进行汇报。通过以上各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是否遵规守纪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进而有效防止国企改革过程中资产的流失。

(五)整合各种外部的监督管理方法

外部监督管理主要包括出资人的监督管理、政府委托派出的监事会的审计与监管以及对国企是否遵守党纪进行监管等方式。而要想有效、系统、全面地对处于改革中的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监管,并避免国有资产的损失,有必要将以上这几种监管的方法进行整合,使其协同性的使用,进而能够有效地减少重叠性的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与信度的同时降低监管的成本。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当代的大数据进行信息的收集与汇总,并利用信息化的渠道将监管信息在各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减少繁杂的环节。一旦发现有导致故意导致资产流失的不法行为,应该立即向相关的部门汇报,并立即着手调查。

(六)完善国有企业违法处置资产的追究制度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保障国家所有资产的安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是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一旦出现违法处置国有资产的行为或结果出现,应该及时、严格地追究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的惩处、罚款、处分以及刑事责任的追究等方式,对处置国有资产不当的行为进行严格调查与处理。尤其是对于那些为一己私利贪污、私吞、挪用国有资产的不法行为进行严惩。针对造成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应该追究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

(七)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首先,应该制定国有企业内部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的制度,健全财务审计的监督管理体制。尤其是对于国企内部有关国有资产的财会处理、购入、营销管理、境外投资等关键环节,企业应该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与内部控制的体系建设。其次,通过内部设立的监事会以及董事会,加强对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报告进行有效核实与审查,进而加强企业对国有资产处置的规范化与系统化管理。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监督
全面深入推进各项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青田:“精准热紧”求实效
浅谈国企改革中如何做好人才开发管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研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