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1-03 20:53荆玲玲陶楠张燕
商业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创业人才培养创新

荆玲玲 陶楠 张燕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我国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双创型”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高校应积极改革,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考核方式,培养创新人才。同时,高校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关键词]创业;创新;人才培养

一、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让那些有能力、想创业创新的人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为此国家为推进双创出台了很多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创新创业环境,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创业或就业的机会。在不少领域出现了很多创业创新亮点,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断涌现,双创在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在这种环境下各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又有了新要求,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

高校是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授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沟通交流,有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二、双创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双创型人才的数量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在这个产品更新换代迅速,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现状,一是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部分教师还未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优秀程度,就有大多数学生都在花心思应付各种考试。对于能否创新都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事,并未留意太多。二是“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

随着高校每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大幅度上升,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面临工作问题。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形式,更是其实现潜在价值的过程。近年来,政府为了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有所增加,但上升空间仍然很大。有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创业平均成功率仅为3%,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所以,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因此,各高校有必要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的目标就像海上的灯塔,尽管大海辽阔,但人们总能找到回到岸上的方向。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它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指明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并不重视这门课程,将其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随随便便找个老师上上就完事了,并未真正的重视。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部分的学生对未来一片迷茫,有的甚至连自己学的专业以后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所以,有专家表示职业生涯的成功规划可以开启学生的成长之路,促使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内容和过程,帮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在众多职业方向中做出合适的选择,找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引导学生个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双创型人才素质的培养

“双创型”人才应该具备些什么特征呢?我们又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双创型”人才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日常事务得心应手;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有独到的分析判断能力;善于把握机会、善于创新并且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具有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能够在团队中与成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第二应具有自己所属行业人才的专业特征。比如管理类人才,管理顾名思义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对经济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以达到有效运行和有效产出。所以,经管类专业的人在具备基本经营管理能力的前提下,要具备创新现有各方面管理活动的能力,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和捕捉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双创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知识根基。所以,完善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培养模式的构建,拓宽现有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校培养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选择的能力。同时,也利用学生、学校、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三)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双创型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作适当改进,不能一味地照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所使用的教科书仍然是六七年前甚至更久的教科书,有很多课本里的数据早就不适用于当下这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课程的讲解中,老师应该努力将当下的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不断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思考产生创新思维。另外,还要注重实践教育。第一要鼓励学生参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赛,比如:经济管理类学生常参加的全国市场营销大赛,这类比赛旨在使学生将课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学校可以购进一些科技类公司研发的软件,模拟公司经营;第三要加强以毕业设计为核心内容的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环节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并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严格选题申报与审查制度,明确要求选题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实际生产、社会工作等,同时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更新率,保证题目的先进性、新颖性;第四学校应该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校外实习经历,使学生能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在学校中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合二为一。

(四)改变考核方式

在我国,大部分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评判一个人学习好不好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的高低。往往只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偏重于对知识的记忆考核,像这种大部分考死记硬背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而“双创型”人才则着重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仅考核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种考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所以要树立科学的考核观,端正对考核目的的认识,对原有的考核内容与形式进行变革,使新的考核内容与形式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极其迫切,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担负起为国家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责任。因此高校必须把培养“双创型”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去完成,积极改革,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创业人才培养创新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