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印后的碰撞

2017-01-03 21:44唐小兴
今日印刷 2016年12期
关键词:雅昌书籍装帧书籍

唐小兴

追溯史源,中国最早的装订形式,是源于公元前16世纪殷商时代的“龟骨册装”,即便从简策和版牍书算起,中国书籍装帧技术的发展也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而印刷技术的最早雏形——“拓石”法源自公元前7世纪的中国春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即便远早于世界其他文明印刷术的出现,却也是直到11世纪才被发明,相对于装订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时间,印刷技术的发展历程不过是沧海一瞬。

恰恰传统印刷技术的同质化趋势,使得多数企业的印刷环节质量差异日益缩小,而客户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却日益强烈。企业要想在产品层面打造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印后装订环节将日益成为这一竞争领域的主战场,印后将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雅昌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档艺术书籍作为企业所提供的核心产品之一,是雅昌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围绕艺术书籍制作领域,雅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印后装订技术体系。

雅昌所拥的印后书籍装订技术及工艺:包含从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技艺到西方独具特色的手工书籍;从古老的手工加工到自动化生产;从简单的单机生产到复杂的联动生产。既有历经千年传承的古法手工艺技术,也有现代科技的规模化制造手段。不一样的技术、工艺及材料,有不一样的特点,应用于不一样的产品,满足各异的客户需求。

技术与材质,相得益彰

2016年10月12日至11月17日,一条长达近百米的卷轴,装帧着一页页的书籍与彩色图片,遇风则灵动翻飞,宛如一条五彩真龙盘于雅昌(深圳)艺术中心5楼,似游龙出世,临风飘举翻飞,动若惊鸿,气势磅薄!龙鳞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晓栋携获得中华印制大奖金奖的龙鳞装《三十二篆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龙装《清·孙温绘程甲本图文典藏版红楼梦》等书籍,举办以“惊世再造,藏于游龙”为主题的书籍艺术展,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龙鳞装书籍装帧形式宛若惊鸿舒展“逐叶翻飞,形似旋风,鳞次相积”,不仅能大大缩短书卷长度,更增添了阅读的意趣:可正读,可反观,页页藏趣,相映成章。

书籍装帧设计,除了版面布局、内容设计的独特构思之外,其他设计效果的展现,均是通过合适的印后装帧技术及装帧材料来实现,它们与书籍装帧设计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张晓栋所制作龙鳞装书籍的卷底以加厚的绢或者绫为承载体,为长卷的承载力提供保障;叶心以中国宣纸为材质制作,宣纸具有柔中带骨,刚柔相济,开合有度,动静合宜,空灵飘逸之感;而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的融入,则赋予龙鳞装书籍十足的中国人文艺术色彩。

艺术化的装帧工艺

书籍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中国又是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闻名于世的民族。过往,书籍的本质是知识和经验的传承,书籍的编纂重点更侧重于内容;现今,书籍除了本身内容所包含的知识传承的意义之外,越来越多的被赋说予室内环境装饰和美学普及的作用,拥有独特创意的书籍愈发像艺术创作一样,熏陶、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及艺术修养。

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风格和生产工艺层出不穷,设计理念、方法、方向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传播媒体的竞争态势下,传统观念的书籍装帧面临巨大挑战,设计师必须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培养新的现代审美观,使书籍满足基本阅读功能的前提下,还具备欣赏、品味、收藏的价值。

雅昌的书籍制作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书籍装帧的工艺技术开发立足于服从市场的需求,工艺技术的设计思路以时代意识为基础,在满足丰富内涵的同时,更大程度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企业的书籍装帧技术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雅昌结合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发出融合贵重金属、石材、纺织料、PVC等物料的具有非凡艺术特色的印后装帧形式,并建立起成熟的技术标准,为精美艺术类印刷品提供有效保障,提升书籍的整体艺术品味。

雅昌新开发系列大尺寸书籍装帧技术,所制作的艺术大书的展开尺寸达到1060mm×740mm,厚度可达150mm,张张内文似精美艺术创作一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的色彩、层次,以及质感得到超凡的呈现,可谓颠覆了观者的阅读体验。

工匠化的技术创新

11月14日,雅昌为全球最知名、最顶级的科技公司(后简称“A公司”)印制的两款新书发布,分别售199美元、299美元,当全球用户为其制作工艺而感叹时,笔者想用奥运选手傅园慧的名言来表达此刻的心情:“鬼知道我们在背后经历过什么。”

以前,常常在为A公司的精美产品感叹的同时,抱怨其产品高昂的售价。而此次亲身的合作经历,让笔者更深入地理解其产品的内涵,理解这个公司追求极致产品的态度,更感悟到这个公司对于其每个产品赋予的内在价值。

当我们的第一轮新书样品制作完成时,前述科技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告诉我们,产品合格率是2%,而基于雅昌现有的质量标准体系,我们的产品合格率是在98%以上。窥一斑而见全豹,可见A公司对于其产品品质标准的要求是超乎寻常的高。

雅昌的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勇于直面挑战,对精品的执着坚持和追求精神,支撑团队不断取得新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日益升华的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与突破,雅昌在后续的小规模打样中,产品成品率也从2%提升到25%,再从25%提升到45%,最终达到56%。最后一轮技术测试完成后,A公司项目负责人竖着拇指并以敬佩的眼神望着我们说道:“这样的产品成品率数据,在我们全球范围内的众多供应商当中,都是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不少企业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企业需要的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自动化的常规生产

随着智能工业技术的持续进步,印后加工技术的多工序自动化集成技术也取得长足发展,通过多工序的自动化集成生产技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中间转运环节极大缩减。这即降低了产品损耗,又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人工经验干预的减少,为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供了保障。

精装书的制作工序是书刊印刷中最为复杂的产品类型,其印后制作工序从折页开始算起,总体来看基本上有近30道,按传统的印后生产制作方式,仅仅是中间流转环节便是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巨大消耗。

雅昌与全球最顶级的印后装订设备制造商合作,为深圳、北京、上海三大生产运营基地各定制一套精装书籍自动化集成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包含从“书芯压紧”到成品“包护封”共计18道工序,实现精装书籍多数制作工序的流水线化的、无缝衔接的自动化生产方式。而且各工序模块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动使用,相较传统制作方式,精装书籍自动化集成生产系统各工序模块同时开动时解放的人力资源总数达30余人,在时下人力成本日益高昂的时代背景下,其优势不言而喻。

针对印后装订技术的发展,行业多数企业可能会更为推崇自动化、智能制造等看起来高大上的硬件领域,这是一个只要资金到位便能较快实现的技术领域,这也是企业互相之间最容易被模仿的,企业很难通过硬件的投入去保持绝对的优势。

故企业对于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领域固然要关注,保持与时俱进,但也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企业应当从自身的客户群体、产品结构、未来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毕竟“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作者单位: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雅昌书籍装帧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艺的书——深圳雅昌艺术中心
雅昌艺术财经指数
雅昌艺术财经指数
雅昌艺术财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