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部队打造特色强军文化的几点思考

2017-01-04 04:41张平才
政工学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强军舰艇官兵

张平才

文化是历史的灵魂、精神的血脉。习主席强调,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各舰艇部队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必须紧贴走向深蓝、挺进大洋的特殊挑战与独特优势,把正航向坐标、把准时代脉搏、把握官兵需求,全力构筑求乐求知、求美求新、积极向上、共栖共荣的精神家园,点亮精神灯塔,放飞心灵之舟,不断汇聚强军兴军正能量。

一要把握差异性,坚持以我为主、特色鲜明

舰艇部队文化谱系植根海天疆场活动的丰富实践,在大洋风浪中诞生,在历史潮流中前进,沉淀形成了一批官兵喜闻乐见、体现大洋特色的文化样式。为此,新形势下加强舰艇部队文化建设,既要牢牢把握军营文化的一般规律与共性特征,又要注重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与魅力,着力在突出差异性、凸显特色化上泼墨用力。

一要让“海味”浓起来。以海为伴、以船为家是舰艇部队官兵的独特情缘。舰艇部队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赖以维系的生命载体、事业平台,把大洋符号、深蓝元素、舰船特色融入其中,发挥“驶离领海”“跨越赤道”等特有节点,用好甲板舞、海上生日聚会等个性载体,让蔚蓝大海洋溢激情,让生命巨轮迸发青春。

二要让“战味”强起来。抓住远征大洋遂行任务、实战训练等有利时机,突出“请祖国检阅”“为祖国争光”主题,举行送船大会、誓师动员、总结表彰和接船仪式等,开展充满趣味性、对抗性和知识性的文体活动,组织“海天先锋”评选,发布决战海天“英雄帖”,有效整合资源,努力打造品牌,让党旗军旗在海天飘扬。

三要让“情味”多起来。舰艇部队远航即出征,割舍亲情、告别繁华、忍受寂寞是常态。要把情感因素融入文化建设中,让亲人和家属走进舰船、了解军营,在零距离接触中增进对事业的支持;远航期间积极开展陆海连线、亲情邮递、视频互传等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体现关心、承载厚爱、寄托期待,让官兵以“后顾无忧”的良好精神状态聚精会神去远航、一心一意干任务。

二要把握功能性,坚持识良辨莠、去伪存真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变,思想文化角逐愈演愈烈,强军文化建设面临东与西的碰撞、攻与守的较量、进与退的考验。舰艇部队参与联合军演、远航执行任务,不可避免面临艰苦险恶的海上环境、敏感复杂的海外环境等多重考验,必须进一步强化自信自觉,精准对焦、疏浚泉源,巩固思想阵地,培育“四有”军人。

一要鲜明立起风向标。坚持把强军文化建设融入部队实践,引领核心价值、坚定“三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借力广播快报、视听活动、船艇氛围等,把训词训令搬出来,把科学真理拿出来,锻造绝对忠诚、强化打仗思想,讴歌英雄精神、砥砺战斗作风,让文化律动带动强军节拍。

二要坚决打好主动仗。面对潜在的文化入侵、蓄意的文化输出,有针对性地进行文艺创作,有意识地宣扬文化品牌,有选择地吸收文化成果,以我为主转化“灰色地带”,久久为功铲除“黑色地带”,尤其要对各类热点敏感问题,抓要害、揭真相,针锋相对、集中发力,主动过滤、激浊扬清,真正用文化清流涤荡浊水污垢、净化一池春水。

三要持续锻造铁身板。要注重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环境中架起强军文化的钢筋铁骨,把强军文化的根脉扎进理论园地、网络阵地、舆论高地,彻底肃毒强身、排淤健体,打造聚魂凝心的文化形态,建设沁人心脾的精神家园,帮助官兵练就“百毒不侵”的过硬体质,结成命运“共同体”、画好创业“同心圆”、走好强军“长征路”。

三要把握时代性,坚持推陈出新、历久弥新

青年官兵生长在思想、文化多元的时代,深受流行文化、时代元素的浸润,求乐求知求美求新的意识强烈。舰艇部队作为走向深蓝的“先锋队”,文化建设既要注重传统血脉的传承守望,也要坚持与时代旋律合拍、与官兵兴趣相投、与发展大势相趋,让官兵暇有所盼、盼有所乐、乐有所获。

一要聚焦时代精神吹响“集结号”。时尚文化是部队创新发展、保持生机的活力之源,文化建设必须突出时尚感、增强群众性。要有拿来主义的胆识和借梯上楼的智慧,利用流行文化的积极因素推进军营文化建设,把时代风采、时代元素、时代旋律体现到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让舰艇文化与时代并轨、与形势同频、与现实共振。

二要紧跟官兵需求找准“突破口”。针对青年官兵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求知成才等特点,改革创新文化载体媒介、设施环境和方法手段,丰富环境文化,充实竞技文化,开辟网络文化,创新甲板文化,并积极开展“达人秀”“军营好声音”等时尚文化活动,引导官兵积极、主动、广泛参与进来,架设起主流声音嘹亮、时代气息浓郁、领域涵盖多元、青春活力无限的文化体系。

三要坚持内外联合提升“新动能”。贯彻军民融合思想,引进先进技术,盘活可用资源,在军民深度融合中达到“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目的,切实与地方优秀文化无缝对接、融合并轨,力争实现同频共振、协调推进。利用舰队出访、与外军联合军演的契机,大力加强与外国政府、民间文化组织以及外军的合作,举办各类艺术节、展览、演出和中外联欢活动,开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为强军文化建设开阔眼界思路。

四要把握系统性,坚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远洋航行期间,舰艇是移动的国土、作战的单元,同时也是密闭的空间、信息的孤岛,官兵的精神需求旺盛、心理调适迫切,但同时也面临资源有限、条件有限的现实挑战。为此,必须着力在文化建设上使劲用力,走出一时一地、一事一景的局限,放眼全局布阵,系统筹划推进,让强军文化的坐标不断延伸扩展。

一要坚持虚实结合。既抓好物质层面的“实”,又务好精神层面的“虚”,将现实与虚拟、有形与无形、内涵与外延统一起来,继续加强舰船荣誉室、俱乐部以及网络中心等实体场馆建设,大力加强“海天图书角”“心理放松吧”“多彩生活网”以及书法、国画、科普长廊建设,充分借鉴《朗读者》《开讲啦》等电视节目的成功做法,在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确保活水不断、营养全面。

二要坚持拓土开疆。既用好教育课堂、横幅板报等传统媒介,也积极运用局域网络、微视频等新兴阵地,举办以体育竞赛、文艺创演、学习成才等为主要内容的海上文化体育节,拓渠开源、提升容量,让官兵在视听“轰炸”中受熏陶、受感染、受教育。

三要坚持雅俗共赏。文化建设要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增强娱乐性,结合自身特色创作轻松、愉快的文化作品,占领官兵文化生活阵地。要着力打造“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等众口可调的“风花雪月”,在资源内容上注重齐全齐备,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多维多样,在作品样式上注重灵活灵动,倾力为官兵奉献有滋有味、有血有肉的“饕餮盛宴”,让大家在赏心悦目中有所悟、有所乐、有所得。

猜你喜欢
强军舰艇官兵
舰艇入列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强军路上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