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模式初探

2017-01-05 13:35向晓明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摇尾巴理解课文山羊

向晓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遵循美育的交互原则、形象性原则与情感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创设学习情境--感知美;引导自读自悟--赏析美;辅导练习实践--表现和创造美”的“以美育人”的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淡化理解,加强诵读”观点,体现了先进教学思想,此模式的“无问题”读书观点新颖,值得研究。

下面,我以小学语文第五册《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情景,初读课文,感知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无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效果。

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我首先制作了会张嘴的小羊、会张嘴和会摇尾巴的狼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陷阱里是谁?陷阱上面是谁?它们的嘴巴一动一动地正在对话。它们在说什么呢?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这时候,让学生们去读课文来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遍不清楚就自觉再读一遍,然后纷纷举手回答。从他们把手举得高高,左顾右盼的神情不难看出,他们对课文内容之美,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理解情景,读懂课文,欣赏美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进一步提出朗读要求:找出狼和山羊的五次对话读一读。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想一想,在狼对山羊的五次说话中,狼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讨论、交流,你对狼有什么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狼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前后变化来认识狼的本性。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找--品--读的方法来学习。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品”领悟言中之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狼当时的心理、神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突出表现狼的虚伪与狡猾,山羊的机警与聪明。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狼的态度变化--谎话揭穿前,花言巧语;谎话揭穿后,凶相毕露。从而加深对山羊聪明的赞赏之美

三、深化情景,美读课文,表现美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观点。所以,在学生反复读过对话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再选出好的给全班读,体会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变化。首先通过分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们体会到狼再会伪装,最终也会露出它凶恶的本性,达到了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先讨论各个角色的表情、动作,再上台表演,由同学们评议表演效果(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给动画片配音)。在演、评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因为分角色读和表演课本剧(或给动画片配音)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再加上亲身体验了角色,所以演、评的过程气氛一直是认真而热烈的,且评起来能有感而发,体会深刻。突出了同学们的表现之美

四、延伸情景,读活课文,创造美

新编语文课标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上,还应读活课文,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造美。我决定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采用了以下两个步骤:

1、续写课文。课文结尾是:“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老山羊走了以后狼会怎样?猎人来了吗?猎人来了结果又怎样?猎人没来,又可能发生什么事?续写课文。学生们兴趣盎然,想出了许多不同的结尾,内容十分丰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议一议。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会摇尾巴的狼”式的坏人?哪些人是这种“会摇尾巴的狼”?遇到这种“会摇尾巴的狼”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这样的反复读,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诵读,学生们不仅懂得了狼是狡猾的,狼虽然会伪装,但最终还是要暴露出它凶恶的本相,还了解了一些生活中“会摇尾巴的狼”式的坏人的一些表现以及怎样识别善于伪装的坏人的一些方法,增加了一些自我保护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没有老师主观的“教”,只有学生自主的学,使师生都获得充分的身心愉悦。同时也真正创造了美。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淡化理解,加强诵读”的小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模式值得倡导。

猜你喜欢
摇尾巴理解课文山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狗狗摇尾巴很可爱,但狼摇尾巴是什么意思?
狗可以用尾巴说话吗?
山羊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