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半期中共留学生精英党内地位研究

2017-01-06 02:40张绍安
关键词:精英书记留学生

张绍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20世纪前半期;中共留学生精英;中共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队;党内地位

摘要:在20世纪前半期的2000多名中共党员留学生中,自中共一大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曾有170余名留学生精英担任过中共党、政、军省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由于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在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和革命军队三大系统中,领导级别越高,领导岗位越重要,留学生精英所占比例就越大,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也越深刻。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5-0093-10

Key word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PC);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CPCs overseas student elites; CPC Central Committee; peoples government; revolutionary army; status inside CPC

Abstract: Among more than 2000 CPCs overseas student elit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more than 170 overseas student elites held senior leadership positions at or above provincial level in CPC,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military institutions from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to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Since those students had relatively high education and theoretical levels, the higher the leadership levels were and the more important the leading posts were,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verseas students elites occupied, and the more profound influence they exerted on Chinese revolution.

本文所述的“20世纪前半期中共留学生精英”,特指中共一大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曾担任中共党、政、军省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的中共党员留学生。从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和周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200多种文献资料看,20世纪前半期,中共党内曾有2000多名党员通过各种途径赴海外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成为党内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都相对较高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中,主要是留日、留欧和留苏学生。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绝大部分自觉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中。

从王健英主编、红旗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看,20世纪前半期学成归国后曾担任中共党、政、军省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的留学生精英有170余人。遵义会议前,先后担任中共最高领导职务的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实权由李立三掌握)、王明和博古等人都是留学生。遵义会议后,绝大多数留学生团结一致,众星拱月般地团结在毛泽东周围,鼎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杰出指挥,为中共党组织、人民政权和革命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一、20世纪前半期中共留学生精英概况(一)留日精英

20世纪前半期,留学日本的中共党员有300多人。担任中共高级领导职务的留日精英情况见表1,其中,自陈独秀至朱镜我等23人是中共成立前即已赴日留学而后才加入中共组织的,占76.7%。虽然大革命失败后仍有许多中共党员赴日留学,但担任过中共高级领导职务者只有王步文、廖承志、李葆华等7人。

(二)留欧精英

20世纪前半期留学欧洲的中共党员也有300多人。在担任中共党内高级领导职务的31位留欧精英中,28人出身于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占884%,是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主要成员。大革命时期,大部分留欧精英应召回国或转赴苏联学习,见表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仍有为数众多的中共党员赴欧学习,并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组织原则参加留学国家的共产党组织,成为该国共产党中国语言组成员,但学成归国后担任中共高级领导职务者极少。

(三)留苏精英

20世纪前半期留学苏联的中共党员高达1000多人,其中担任中共高级领导职务者至少有100人,是同时期中共党内留学人数最多、留学情况最复杂、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一个群体。见表3。

该群体以政治留学为主,绝大部分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和列宁学院等院校;军事留学也占很大比例,主要集中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列宁格勒军政学院等军校。

(四)“特殊”精英

20世纪前半期,中共党员除留日、留苏和留欧外,还有些人留学美国和东南亚。留学美国的中共党员只有100多人,目前仅章汉夫担任过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施滉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余光生1941年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职务;而同时期赴东南亚以谋生和革命活动为主的近百名“特殊”留学生中,担任过中共高级领导职务的也只有洪水(越南人)、何畏、袁仁远、曹菊如、曾镜冰和黄逸峰等6人。如表4所示。

二、20世纪前半期中共留学生精英在党内的地位20世纪前半期的中共留学生精英以政治留学和军事留学为主,其他专业知识留学所占比重较小。在众多党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普遍很低、文化素质总体不高的情况下,留学生精英凭借特殊的留学经历和政治、军事知识特色,在党内普遍受到重用,特别是在中共党、政、军中央领导层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中共中央领导层中的留学生精英

中共中央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最高核心权力机构,虽然中央委员本身不是具体官衔,但通常都兼有具体的党政职务,一般能当选为中央委员的至少都是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

在中共第一至七届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中,领导级别越高,留学生精英所占比例就越大。除第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00%是留学生外,其他届次的留学生中央候补委员都比较少;而除第二、三届留学生中央(执行)委员不到总数的一半外,其他几届的留学生中央委员都超过50%;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除第三届的留学生只占33%以外,第四、五、六、七届的留学生中央政治局委员都超过50%;而第五、六、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留学生精英所占比例更高达80%以上(见表5)。在历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中,除毛泽东外,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实权掌握在李立三手中)、王明、博古、张闻天都是留学生出身。

在中共六大至七大的17年间,中央领导机构多次发生变化,涉及中共留学生精英的重要变化有:1930年9月,六届三中全会补选王克全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1月,补选刘少奇、王明为中央委员,王明不久进政治局常委,“由陈绍禹(注:王明)或卢福坦代理总书记,实际决策者是陈绍禹”〔1〕;1931年6月,博古任中央负责人(1934年1月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1933年1月成立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李竹声、康生、盛忠亮、王云程等为常委,李竹声和盛忠亮先后任书记;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补选朱德、王稼祥、何克全和李竹声为中央委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调张闻天任中共中央总书记〔1〕。

由上可见,各个时期中共中央机关各部门的领导职务都主要由留学生精英担任。193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转变为全面抗战时期的关键一年,当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设立的中央机关各部门比较齐全,除中央交通局局长吴德峰和《新中华报》社社长向仲华为非留学生外,其他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都是由留学生精英担任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博古(后由陈云接任),副部长李富春;中央宣传部部长张闻天,副部长杨松、陈昌浩和吴亮平;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李维汉;中央敌区工作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副主任张浩(即林育英);中央审查委员会书记董必武;中央秘书长王首道;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康生,副主任张浩(即林育英,1938年1月);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代理书记帅孟奇(六届六中全会后王明任书记,帅孟奇、蔡畅、孟庆树、张琴秋等担任中央妇委常委);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何克全(1938年11月由陈云兼);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王观澜;中央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副院长王学文,秘书长朱光;中央党校校长康生;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主编张闻天,责任编辑吴亮平;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成员任弼时、王稼祥、邓发、陈潭秋、周恩来。六届六中全会后新设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王明,副部长柯庆施;中央管理局局长方仲如。其中,柯庆施和方仲如都是留学生。

在中共中央根据各地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立的多家派出机构中,留学生精英也担任着许多重要领导职务:1936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成立时,刘少奇任书记(1938年杨尚昆接任),李大章任宣传部长,朱瑞为军事部长,关向应为委员;1936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时,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朱德、关向应、陈昌浩等为委员,总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副主任李卓然,张琴秋兼任组织部长,黄火青任军人部长;1937年8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时,博古任书记,董必武任民运部长,叶剑英任军事部长;1937年1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时,王明(后为周恩来)任书记,组织部长博古,宣传部长兼军事部长周恩来;民运部长董必武,妇女部长邓颖超,皖鲁联络局书记张友渔,《新华日报》副总编辑章汉夫;1938年1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成立时,曾山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李一氓任秘书长。

中共七大前的许多省份中,相当数量的留学生精英先后担任省(市)委书记职务:邓中夏、陈云、王云程、潘汉年、陈延年、赵世炎、李维汉、章汉夫在江苏;陈望道、施存统、庄文恭、尹宽、王一飞、罗亦农、李维汉在上海;李大钊、赵世炎、刘伯庄、马骏、彭述之、李葆华在北平;冯菊坡、陈延年、张太雷、李立三、邓中夏、李富春、章汉夫在广东;李维汉、任卓宣、王一飞、任弼时、夏曦、易礼容、任作民在湖南;彭泽湘、李立三、罗亦农、任弼时、张太雷、刘伯庄、钱瑛在湖北;李富春、罗亦农、汪泽楷、曾山在江西;陈正人、刘少奇、李子芳、林育英、陈潭秋(1930年11~12月)在中共满洲省委;陈原道、殷鉴、施滉、柯庆施在河北;柯庆施、王步文在安徽;陈明、陈潭秋(1933年4月至1934年1月)、万永诚(1934~1935年)在福建;潘自力、欧阳钦在陕西;王尽美、尹宽、邓恩铭、张昆弟、任作民在山东;傅烈、罗世文在四川;王若飞、关向应、童长荣在河南;庄文恭在浙江。另,孔原任西南工委书记,乌兰夫任绥蒙工委书记,蔡书彬任湘鄂边特委书记,王首道任湘赣省委书记,沈泽民、曾中生先后任鄂豫皖特委书记,万永诚(1932年12月)任闽浙赣省委书记。

中共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会后,大批政治理论水平高且实践经验丰富的留学生精英进入中央领导层,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成员,陈云、李富春、董必武、李维汉、王若飞、邓小平、陈毅、张闻天、王稼祥、林伯渠、李立三、陆定一、徐特立、廖承志、蔡畅、刘宁一、陈绍禹、康生、陈伯达、林彪、饶漱石、邓子恢、何克全、聂荣臻、马明方、刘长胜、吴玉章、章汉夫、周保中等人成为中共中央机关、各中央局或各地省委的领导骨干,他们团结一致,鼎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杰出指挥,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二)人民政府中的留学生精英

在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得到较好的巩固和发展,鄂豫皖、湘鄂西、湘赣和湘鄂赣等革命根据地也都发展到相当规模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央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以带领各根据地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更好地发展根据地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大会选举产生的63名中央执行委员中〔1〕,张国焘、周恩来、朱德、瞿秋白、王稼祥、王明、关向应、任弼时、沈泽民、黄平、陈郁、夏曦、邓子恢、刘少奇、何叔衡、陈毅和徐特立等17人为留学生,占27%。在临时中央政府19个部门中,12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人由留学生担任,占63%:张国焘任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兼司法人民委员,王稼祥任外交人民委员,朱德任军事人民委员,邓子恢任财政人民委员,瞿秋白任教育人民委员(徐特立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何叔衡任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兼最高法院院长,周恩来任劳动与战争委员会主任(朱德、邓子恢等为委员),蔡树藩任财政委员会委员,总务厅长方维夏,《红色中华》主笔先后为周以栗(非留学生)、王观澜和沙可夫,周月林任中央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

1934年1月21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在大会主席团17名成员中,张国焘、朱德、张闻天、博古、周恩来、瞿秋白、刘少奇、林伯渠、李维汉、周月林等10人为留学生,占与会代表的58.8%。在大会选举产生的175名中央执行委员中〔1〕,博古、王明、何克全、刘少奇、吴亮平、瞿秋白、周月林、李富春、蔡畅、张绩之、李卓然、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刘伯承、何长工、滕代远、杨尚昆、聂荣臻、刘伯坚、蔡树藩、聂洪钧、王如痴、万永诚、乐少华、叶剑英、陈毅、毕士悌、陈洪时、朱瑞、刘畴西、陈昌浩、张国焘、张琴秋、关向应、夏曦、王维舟、洪水、成仿吾、李维汉、林伯渠、刘群先、曾洪易、张闻天、王盛荣、任弼时、何畏、吴玉章、何叔衡、高自立、梁柏台、徐特立、董必武等53人为留学生,占30.3%。另外,邓子恢、李一氓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人民委员会21个部门中,10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人为留学生,占47.6%:张国焘为苏维埃中央政府副主席,张闻天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外交部长王稼祥,军事部长朱德,土地部长高自立,财政部长林伯渠,国民经济部部长吴亮平,司法部长梁柏台,教育部长瞿秋白(副部长徐特立),中华苏维埃大学校长瞿秋白,最高法院院长董必武,《红色中华》主编沙可夫。

经过艰苦卓绝的艰难跋涉,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陕北从此成为全国革命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中心根据地。同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博古任主席(1937年5月后由林伯渠继任),13个部(委)中有7个部委的主要领导职务由留学生担任,占53.9%:王稼祥任外交部长(后由博古兼任)、蔡树藩任内务部长,林伯渠任财政部长,王观澜任土地部长,徐特立任教育部长,何克全任粮食部长,王首道任西北政治保卫局局长。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合作协议,西北办事处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自此至1950年1月19日撤销,历时12年零4个月,期间经历4届政府,林伯渠一直担任边区政府主席,张国焘、高自立、伍修权、李维汉等人曾担任过边区政府副主席,伍修权、李维汉先后任政府秘书长,蔡树藩、林伯渠、高自立、伍修权、曹菊如、徐特立、陈正人、马明方、张曙时、李维汉等曾担任过政府厅(局)长职务。

除陕甘宁边区政府外,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各解放区人民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加强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建立巩固的解放战争后方基地,中国共产党还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原等解放区建立人民政府,余光生、阎宝航、李延禄、特木尔巴根、李富春、董必武、杨秀峰、蓝公武、聂荣臻、滕代远、成仿吾、雷任民、乌兰夫、张友渔、康生、李一氓、邓子恢等大批留学生精英在这些区域性人民政府中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

(三)革命军队中的留学生精英

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法宝。留学生精英是革命军队的中坚力量。

党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1924年2月,张申府从欧洲留学归来,被李大钊和陈独秀推荐到黄埔军校,受到国民党的热情欢迎,5月12日被孙中山委任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经张申府引荐和各地中共组织推荐,周恩来、赵世炎、卜世奇、冯菊坡、邵力子、鲁易、于树德、胡公冕、李侠公、徐成章、高语罕、沈雁冰、聂荣臻、李富春、熊雄、叶挺等中共留学生精英陆续进入黄埔军校任职。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人还组建革命武装力量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叶挺独立团,该团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共重要军事骨干。

1925年10月中央军事部成立,张国焘任部长;次年11月改称中央军事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聂荣臻任前敌委员会书记,王一飞任秘书,主要工作人员有颜昌颐等人。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李立三、叶挺、朱德等30多名中共党员留学生为主领导的南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8年4月末,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三大主力红军中,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周恩来任总政委,刘伯承和叶剑英先后任参谋长,王稼祥和杨尚昆先后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任红二方面军政委,关向应为副政委,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张国焘任红四方面军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任政委,李特任参谋长。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最高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留学生占66.7%。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重新改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弼时、叶剑英、林彪、贺龙、刘伯承、林育英和徐向前等11人组成,留学生占63.6%。毛泽东为军委主席,朱德和周恩来任副主席(1938年11月增补王稼祥为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任军委秘书长,肖劲光任军委参谋长(1938年滕代远接任),任弼时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傅钟任总政治部副主任,陈正人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协议,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朱德任八路军总指挥,叶剑英和左权分别任正、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总政治部主任(1938年9月后由王稼祥接任),邓小平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朱光任秘书长,傅钟任野战政治部主任,肖劲光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司令兼政委。聂荣臻任115师副师长兼政委;关向应和甘泗淇分别任120师政训处正、副主任;刘伯承任129师师长,林育英为政训处主任兼政委(林调回延安后,邓小平于1938年1月接任政委),蔡树藩任政治部主任。

1937年10月新四军成立时,叶挺任军长兼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陈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朱克靖任政治部顾问,李子芳任组织部部长,朱镜我任宣传部部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陈毅代理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任政委(1942年刘少奇调延安后,饶漱石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冯达飞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兼新四军副参谋长。

在中共组建和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中,主要领导职务也是由留学生担任的:魏拯民任抗联第二军政委兼军党委书记、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任抗联总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抗联第五军军长兼第二路军总指挥。他们与杨靖宇等人领导东北抗联坚持抗战达14年之久。

另外,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曾有55名中共党员担任过省委军委书记职务,其中张伯简、周恩来、熊雄、聂荣臻、杨殷、董必武、周逸群、罗亦农、赵世炎、顾顺章、杨闇公、罗世文、傅烈、颜昌颐、王则鸣、彭湃、汤儒贤、柯庆施、韩源波、毕士悌、周保中、李兆麟、廖划平等23人为留学生精英,占418%。具体任职情况是:1925年秋张伯简奉调广州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军委书记,1926年8月张伯简病故后,周恩来、熊雄、聂荣臻、杨殷、张太雷先后接任广东军委书记职务;1926年5月后罗亦农、赵世炎、周恩来、顾顺章曾任上海军委书记,1926年夏秋后董必武、聂荣臻、周逸群曾任湖北军委书记,1926年后杨闇公、罗世文曾任重庆(含四川)军委书记,1926年后傅烈在江西任军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颜昌颐、王则鸣在湖南任军委书记,彭湃在江苏任军委书记,汤儒贤在山东任军委书记,韩源波、毕士悌、周保中、李兆麟在中共满洲委员会任军委书记,廖划平在中共顺直委员会任军委书记,柯庆施在河北任军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任副总参谋长,杨尚昆任军委秘书长,刘少奇兼任政治部主任,傅钟任副主任。在各大军区中,林彪任东北军区总司令兼政委,周保中任副司令,陈云、李富春任副政委,刘亚楼任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刘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滕代远任副司令员;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三、结语本文研究的是20世纪前半期中共党内留学生精英学成归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担任过党、政、军高级领导职务的基本情况。在历次革命斗争洗礼中,这些留学生精英的政治表现和人生结局是相当复杂的,他们大多为革命弄潮儿,但也有时代落伍者。整个20世纪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上都与这些留学生精英有关: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是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是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陈云、叶剑英、杨尚昆等人是邓小平改革路线的坚定支持者;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林彪、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和叶剑英是这些留学生军事上的杰出代表;李大钊、瞿秋白等人成为受人尊敬的革命烈士;遵义会议前的“留学生执政”给中国革命积累过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也留下过惨痛的教训: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曾给中国革命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中共建党领袖陈独秀与早期重要领导人彭述之、郑超麟等人蜕变为党内主要不同政见者;张国焘、向忠发等人叛党投敌,最终为人民所唾弃;张闻天、博古和王稼祥等人迷途知返,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文献:

〔1〕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G〕.北京:红旗出版社,1983:149,190,234,162-163,196-197.(责任编辑:武丽霞)

猜你喜欢
精英书记留学生
它们都是“精英”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读书记
留学生的“捡”生活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