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改造传统出版产业

2017-01-06 13:48房芳
关键词:思维方式改造大数据

房芳

摘 要: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变革,时至今日,几乎人人口袋里都揣有一部智能手机,办公桌上都放着一台电脑,人类无时无刻不被信息与数据围绕。但是,虽然信息设备发展迅速,信息本身的用处却并没有像电子设备这样的引起人们注意。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方式;改造;出版产业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79-2

0  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全面融入日常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质变的程度,它不仅使我们包围在繁多的信息中,而且信息的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最先经历信息大爆炸的学科,例如天文学、基因学、医学等,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如今,这个概念几乎应用到了所有人类社会的领域。

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中写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潜移默化地变革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对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版行业需要应用大数据的思路和技术,做相应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经营管理变革,才能幸免于被时代所淘汰。

1  思维变革

1.1 改变采样调研思维模式

大数据思维方式的特点核心是利用可以采集到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仅仅依靠小部分数据。就出版行业而言,传统出版物选题策划阶段进行市场分析时,为了使分析过程变得较简单,我们会把数据量缩减到最少,例如选取代表性数据点等,通过尽量少的数据获得尽量多的信息,就是传统的取样分析方式。我们认为取样分析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作为我们项目策划的数据基础。我们把与数据交流的困难看成是自然的,而没有意识到这只是当时技术条件下的一种人为的限制。

如今,技术条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虽然人类可以处理的数据依然是有限的,也永远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已经大大地增加,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取样数据分析方式造成的片面性,使我们无法宏观的认识到所调研对象的全面性。这要求我们用大数据的思维进行改造调研分析方式,例如传统选题策划阶段的数据分析基本是基于现有阅读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截止到市场数据调研节点的结果,对未来情况的预测都是基于主观的或惯性的分析方法;而大数据思维的特点则是预测,它是把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的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使机械产生的数据分析结果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模式,从而使预测准确性大幅度提升。

1.2 不再纠结于数据的精确性

我们在进行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时候,常常把分析结果建立在数据精准的基础上。假设只要我们拥有一个电子表格,然后进行数据排序,再通过各种机械检索方式,就可以找出和我们检索的内容完全一致的检索记录。这种思维方式适用于掌握数据量小的情况下,因为需要分析的数据量很少,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精准地掌握原始数据。而运用大数据进行调研时,数据样本不止数量巨大,纷繁多样,优劣掺杂,而且可能分布在全球多个服务器上,所以运用大数据进行调研时,不能用传统数据分析方式。即拥有了大量数据的情况下,我们不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究底,只要掌握大体事物的发展方向即可。打个比方,一个小商店在晚上打烊的时候要把收银台里的每分钱都数清楚,但是我们不可能用“分”去精确度量国民生产总值。

以图书行业为例,我们对一个关注的图书项目进行市场调研时,传统调研方式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时间段内,某地区相关读者群规模,某几个书店相关图书的销售情况,类似产品的市场反馈情况等,这些作为精确市场数据,可以作为传统市场调研报告的基础;而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市场分析时候,我们可能会依据某个地区甚至整个中文阅读市场范围内,一个时间段内出现在网络环境中与该选题有关的一切数据,包括:网络评论,销售情况,相关关键词在网络中的出现概率等,藉此,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到一个关键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热度变化,这种热度变化不需要了解到数据精确的程度,而只要让我们了解一个趋势即可。当然,我们也不是完全放弃了精确度,只是不再沉迷于此,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随着规模的扩大,对精确度的痴迷将减弱。

2 商业变革

这一个部分笔者先来讲一个例子。美国亚马逊公司生产的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会记录并反馈读者在读物中反复标注和强调过的内容,但是亚马逊公司并没有把这些数据信息卖给任何一个作者或是出版社。图书经销商肯定很乐意知道哪些段落是受读者喜欢的,因为这样他们就能提高销量;作者应该也想知道书籍的哪些地方受欢迎,这样他们就能根据读者的喜好提高作品质量;出版社则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得出图书调研数据,知道涵盖哪个主体的书籍更有可能成为畅销书。虽然由于版权保护等问题,这一现象在我国实用性略低,或者说亚马逊中国公司掌握的读者偏好数据的可分析性较低,但即便如此,亚马逊阅读器的读者偏好数据对于出版企业仍然有着相当强的可参考性。不过遗憾的是,作为掌握相关数据的亚马逊公司,把这部分数据雪藏了,并没有有偿的甚至无偿的与别人分享。

而作为中国的出版企业,现阶段大面积有效地运用类似于开卷公司提供的固定采样范围数据,尚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能够做到雇佣大数据分析公司分析读者数据或购买现有大数据型预测数据在现阶段几乎无法实现。所以,放宽眼界地利用其他行业的数据或许能够成为一个捷径。抛开纸媒体类和传统声像媒体行业,互联网媒体或许能够成为我们截取商业信息的一个良好领域。大数据的根基是互联网,而互联网资源中,不乏有意识或无意识产生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我们就会发现大量对于出版行业至关重要的数据与数据分析结果。

3  经营管理变革

互联网时代以来,我们每一个人,哪怕极少接触网络的人群,都在被互联网无时无刻地记录着和监视着。每个人的偏好、社交圈、生活习惯、购物习惯乃至健康状况、情感状况,很大一部分都可以由掌握大数据的企业分析得出,淘宝网监视着我们的购物习惯,百度监视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而微博似乎什么都知道。这是大数据时代一个颇受争议的特征,保护隐私权和资源共享两个论调一直在分庭抗争。

今天不对以上争议发表意见,仅就大数据时代,应用数据分析结果,对企业,主要是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产生的影响做简单探讨。图书出版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传统上以经验体系、采样数据分析报告等方式进行,而运用大数据思维去改革经营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例如,企业人事管理方面,假设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得出,未来2年用少儿类电子出版物投放中国学龄前儿童市场,企业收益率增加的概率大于75%,那么,出版企业会招收更多的美术、软件设计以及适合经营该类别图书的销售等人员,并从政策上支持该类别图书的制作。这个例子指出的重点在于,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很多以前只有主观和经验才能告诉我们的预测情况,而大数据时代,经验与主观意识是可以部分由数据分析预测的,且伴随着技术与网络的进步,这个分析预测的成功率还在逐年提高。

4  结语

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工具,它告知信息但不解释信息,它指导人们去理解,但有时也会引起误解,这取决于是否被正确使用。大数据的力量是耀眼的,我们必须避免被它的光芒诱惑,并善于发现它固有的瑕疵。

大数据时代,并非一个机械的时代,而是一个为数据带来思想的时代。作为代表传统与积累的出版行业,善加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改造管理经营方式,将使自己幸免于被淘汰,并且有望恢复以往的活力,重放光芒。

参 考 文 献

[1] 宋永刚.大数据时代加快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 中国编辑,2013(05).

[2]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6).

猜你喜欢
思维方式改造大数据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