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7-01-07 07:47郭万珍
关键词:氯吡格雷心绞痛

郭万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郭万珍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前,A组与B组各项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临床疗效、LVEF水平高于A组,PAG水平、APTT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后,可提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氯吡格雷;冠心病;疗效;安全性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中老年患者,症状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多采用药物治疗,但常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具有预防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本院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4 观察指标

显效:基本消除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改善50%以上,或T波表现为直立;无效:心绞痛症状并未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并无改变[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4例,女62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7.3±3.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6±0.8)年;不稳定型心绞痛82例,稳定型心绞痛37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合并症:高血压33例,糖尿病12例。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3)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4)3个月内未接受过外科手术;(5)无药物过敏;(6)排除伴有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100 mg,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美托洛尔50 mg,1次/d;盐酸维拉帕米80 mg,3次/d。在常规治疗基础上,B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150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A组与B组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聚集率(PAG)、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A组68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其中,腹泻2例,皮疹1例;B组68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均为腹泻。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EVF、PAG、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LEVF低于B组,PAG、APTT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A组相比,*P<0.05

组别(n=68) LEVF(%) PAG(%) APT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0.40±0.08 0.42±0.05 0.60±0.11 0.44±0.09 34.2±1.4 49.2±1.3 B组 0.38±0.10 0.58±0.09* 0.59±0.12 0.33±0.08* 34.3±1.4 40.7±1.5*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中,患有冠心病后,会造成心肌供血异常,从而损伤心肌,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为临床常见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相关研究指出,冠心病发展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参与其中,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2]。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时,介入治疗为比较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采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阿司匹林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时使用比较多的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1,对血栓素、前列环素的生成发挥阻滞作用,防止血小板聚集,实现治疗目的,但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比较高,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肠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3]。

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较为理想。氯吡格雷属于吩噻并吡啶类抗血小板类药物,可选择活性代谢物,有机结合二磷酸腺苷受体(位于血小板表面),抑制该受体结合纤维蛋白原,将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4]。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经氯吡格雷治疗后,其PAG水平明显低于A组患者,这说明,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氯吡格雷的效果更佳,同时,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APTT低于A组患者,这说明,氯吡格雷也可能会凝血因子发挥作用[5]。此外,治疗期间,A组与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可见,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时,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后,可有效的提升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安全性良好,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及应用。

[1] 于 萍,尹海霞,许 丽.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13(02):192-193.

[2] 李 俊,戎晓敏.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32(02):225-226.

[3] 罗时旋,张艳秋,李 莉,等.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17(03):34-36.

[4] 杨珍旭,刘 信,徐晓佳,等.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4071例稳定型冠心病的大样本病例临床回顾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0(11):21-23.

[5] 谢文剑,谢红光,陈绍良.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对安全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15(05):593-596.

本文编辑:刘欣悦

R541.4

B

ISSN.2095-6681.2016.22.021.02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在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乌七散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