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2017-01-07 07:47马晓青
关键词:氯沙坦实质性那普利

马晓青

(贵州电力职工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氯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马晓青

(贵州电力职工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目的 评价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运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24 h内蛋白尿、血肌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舒张压为(83.16±5.33)mmHg,收缩压为(132.61±5.14)mmHg,24 h内蛋白尿为(94.26±10.53)mg,血肌酐为(94.27±5.31)μ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患者血压、24 h内蛋白尿以及血肌酐能够得到极大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肾实质性高血压;贝那普利;氯沙坦;疗效

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贝那普利、氯沙坦等药物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本次选取8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的初衷是探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血肌酐、24 h内蛋白尿的影响,结果所获颇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临床资料不全者、精神障碍者、生命体征不稳者、多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非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4.5±8.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4.2±8.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贝那普利(Ranbaxy Laboratories Limited,国药准字H20110054)10 mg进行治疗,1次/d,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治疗,患者口服氯沙坦(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48)50 mg,1次/d,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①血压:包括舒张压、收缩压;②24 h内蛋白尿;③血肌酐;④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咳嗽、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舒张压为(98.65±4.67)mmHg,收缩压为(1 5 9.8 3±9.5 8)m m H g;对照组舒张压为(9 8.6 3±4.5 4)m m H g,收缩压为(1 5 9.5 7±9.6 4)m m H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舒张压分别为(83.16±5.33)mmHg、(87.69±4.82)mmHg;收缩压分别为(132.61±5.14)mmHg、(137.61±6.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24 h内蛋白尿比较

两组治疗前24 h内蛋白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24 h内蛋白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24 h内蛋白尿分析(±s,mg)

表1 两组患者24 h内蛋白尿分析(±s,mg)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0 167.35±24.61# 94.26±10.53*对照组 40 167.42±24.54 153.62±25.37

2.3 两组患者血肌酐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肌酐比较(±s,μmol/L)

表2 两组患者血肌酐比较(±s,μmol/L)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0 133.62±9.34# 94.27±5.31*对照组 40 133.57±9.36 122.43±8.2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咳嗽、头晕以及腹痛分别为0例、2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咳嗽3例,头晕4例,腹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肾实质性高血压主要是多种肾实质疾病引发的高血压,占高血压疾病的5%~10%,其发病率略低于原发性高血压,而在继发性高血压中高居榜首[1]。此类患者存在严重的眼底病变,常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原因是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伴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存在尿毒症毒素、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微炎症、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等高危因素,从而极大提升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2]。一般情况下,肾小管萎缩、肾小球缺血性皱缩(又或者缺血性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等损害会加速肾实质疾病进展,并出现恶性循环,务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3]。

由于叠加作用的影响,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越多,高血压肾损害就会越严重。临床认为蛋白尿可致使肾小球内高滤过、高灌注与高压,使肾小球硬化,也会使肾间质纤维化[4]。此外,不及时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危及患者肾脏,也会导致其死亡。因此,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需要得到严格的控制。

在治疗方面,常规药物治疗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那么患者的肾脏病变就不能得到阻止,最终会发展为慢性肾衰、尿毒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贝那普利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够帮助患者肾脏得到舒张,并可以减少肾小球通透性,提高肾血流量,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其肾脏功能损害程度[5]。因为贝那普利存在ACE活性抑制作用,会在人体中大量释放肾素,单用时会降低患者的疗效,所以临床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氯沙坦属于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心力衰竭,具有保护肾脏、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解决患者病情反复的问题,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的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24 h内蛋白尿、血肌酐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16±5.33)mmHg、(132.61±5.14)mmHg、(94.26±10.53)mg、(94.27±5.31)μmol/L、7.5%,明显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治疗的对照组舒张压(87.69±4.82)mmHg、收缩压(1 3 7.6 1±6.5 4)m m H g、2 4 h内蛋白尿(153.62±25.37)mg/24 h、血肌酐(122.43±8.23)μ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其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可显著降低其血压,改善血肌酐、24 h内蛋白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朱岫芳,康 凯.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35(23):4250-4252.

[2] 蔡华珍.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5,10(04):160-161.

[3] 贾秀丽.肾实质性高血压采用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5,16(09):158-159.

[4] 王文君.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6(01):24+26.

[5] 陈 莉.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3(04):187-188.

本文编辑:孙春宇

R544.1

B

ISSN.2095-6681.2016.22.033.02

猜你喜欢
氯沙坦实质性那普利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HPLC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片中贝那普利拉和盐酸(3S、1R)-贝那普利的含量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