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

2017-01-07 07:47
关键词:永久性B型缬沙坦

肖 洁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250)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

肖 洁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25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永久性房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永久性房颤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永久性房颤疗效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显著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确切,可有效保护心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阿托伐他汀;缬沙坦;永久性房颤;疗效

心房颤动为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多数患者因难以复律或复律后复发可出现永久性房颤,目前对房颤多采取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疗,但效果欠佳。有研究显示,房颤发生过程炎性因子发挥重要作用,而他汀类药物对持续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患者均有维持窦性心律的良好作用[1]。本研究就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永久性房颤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经查体、病史和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房颤,病程在半年以上,除外心力衰竭、原发性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所致房颤者和近期急性感染性疾病者。

其中对照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73±5.18)岁。观察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4.58±5.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洋地黄、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20 mg/次,1次/d;缬沙坦8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永久性房颤疗效;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显效:症状消失,静息心室率为60~80次/min;有效:症状改善,静息心室率为80~100次/min;无效:症状无改善,静息心室率为>100次/min;永久性房颤疗效=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永久性房颤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永久性房颤疗效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永久性房颤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显著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比较(±s)

注:与治疗前对比,#表示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表示P<0.05

组别 时期 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mg/L) (ng/L)观察组 治疗前 8.89±2.31 472.41±32.23治疗后 3.01±0.61#* 246.67±21.59#*对照组 治疗前 8.87±2.32 473.41±31.22治疗后 5.03±0.82# 325.11±26.94#

2.3 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房颤为常见心律失常类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永久性房颤。有研究显示,炎症可促进房颤进展,引发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且相关报道显示,永久性房颤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因此,永久性房颤患者的治疗应注重炎症的消除[3]。

阿托伐他汀属于HNG-CoA还原酶抑制剂,用药后可发挥血脂调节作用和内皮功能调节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发生。缬沙坦则属于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拮抗剂,特异性高,可将血管紧张素II和AT1受体结合阻断,有效改善心肌重构。两种药物联合,可发挥抗炎作用,又可有效保护心肌,高效安全[4]。

本研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永久性房颤疗效显著比对照组高,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NT-前端B型钠尿肽显著比对照组好,且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均比较轻微,说明阿托伐他汀与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确切,可有效保护心肌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1] 何卫华.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83-85.

[2] 黎 红,龙健猷,贾旭荣,等.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57-1058,1062.

[3] 陈 鹏.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和对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2):124-126.

[4] 曲会君.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对CRP和NT-proBNP水平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9):38-39.

本文编辑:刘欣悦

R541.75

B

ISSN.2095-6681.2016.22.071.02

猜你喜欢
永久性B型缬沙坦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验 血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潜伏》等48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