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机制探析

2017-01-07 07:47庞彬彬
关键词:汀钙贝沙坦胺碘酮

庞彬彬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250)

胺碘酮+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机制探析

庞彬彬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5250)

目的 研究胺碘酮+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取常规疗法和胺碘酮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再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血压、心律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前和用药12周患者心功能分级、QTC和QTD的差异。结果 B组相较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相较于A组低血压、心律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心功能分级、QTC和QTD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周B组相较于A组心功能分级、QTC和QTD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胺碘酮;厄贝沙坦;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机制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所致心室负荷过高导致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综合征,发病后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四肢无力、水肿、活动受限等症状,存在大血管和心脏疾病的患者若治疗不当、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均可导致病情加重,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死亡率。本研究对胺碘酮+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机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除外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和免疫力低下者。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1~64岁,平均年龄(51.29±4.41)岁。病程4年~12年,平均病程(7.29±0.21)年。其中,冠心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从心律失常表现看,频发多源行室性早搏12例、频发单源行室性早搏19例、连发成对室性早搏9例。B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1.34±4.13)岁。病程4年~12年,平均病程(7.51±0.29)年。其中,冠心病19例、扩张型心肌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从心律失常表现看,频发多源行室性早搏13例、频发单源行室性早搏20例、连发成对室性早搏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采取常规疗法和胺碘酮治疗,其中,常规疗法为抗感染、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治疗,胺碘酮0.2 g/次,3次/d,治疗12周后改为2次/d,在2周后药物剂量减少为0.1~02 g,1次/d。

B组在A组基础上再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厄贝沙坦0.75 g/d,若患者无不适,可逐渐增加药量至1.5 g/d。

两组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低血压、心律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前和用药12周患者心功能分级、QTC和QTD的差异。

显效:临床相关症状和体征消失,心功能改善≥Ⅰ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降低≥80%,频发室性早搏降低≥70%;有效:临床相关症状和体征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级,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5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降低≥50%,频发室性早搏降低≥50%;无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

B组相较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相比较 [n(%)]

2.2 用药前和用药12周心功能分级、QTC和QTD相比较

用药前两组心功能分级、QTC和QTD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周B组相较于A组心功能分级、QTC和QTD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用药前和用药12周心功能分级、QTC和QTD相比较(±s)

表2 用药前和用药12周心功能分级、QTC和QTD相比较(±s)

注:与用药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A组用药12周相比较,*表示P<0.05

组别 时期 心功能分级 QTC(ms) QTD(ms)B组 用药前 3.37±1.34 411.05±43.22 62.48±10.62用药12周 1.21±0.21#* 502.52±60.59#* 40.97±7.68#* A组 用药前 3.35±1.36 411.06±43.21 62.46±10.61用药12周 2.78±0.59# 461.98±56.34# 52.57±9.69#

2.3 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律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B组相较于A组低血压、心律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低血压、心律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n(%)]

3 讨 论

心力衰竭为心脏疾病发展终末阶段,出现心力衰竭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神经体液均可发生改变,可导致心功能不断减弱和恶化,出现心室重塑[2]。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脏病等基础心脏病均为诱发心室重塑和发展的常见疾病,可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发左心室负荷运转和左心室壁增厚,出现心室重构,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心脏舒缩功能变化,加重病情。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多采用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常见并发症,在治疗时多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3]。

胺碘酮为心脏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可有效组织钠离子、钙离子和β受体,还有抗交感神经、抗心律失常和肾上腺素功能,其负性肌力作用小,安全性高,是治疗各类房室颤动的有效药物。而胺碘酮协同受体阻滞剂、ARB和ACEI等药物治疗可增强治疗作用[4]。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可特异性拮抗紧张素转换酶Ⅰ受体,从而可阻断紧张素转换酶Ⅰ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确保胺碘酮充分发挥疗效,两者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胺碘酮+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有效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心室重构的发生,且用药安全可靠,无严重副作用发生,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推广。

[1] 郭 涛,孙 莹,张 辉,等.比较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21-122.

[2] 徐雅丽.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并结合优质护理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4):205-206.

[3] 寿飞燕,赵振华,杨芳芳,等.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6):589-591.

[4] 邵红春.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5):72-73

[5] 张英杰.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临床研究,2016,24(2):61-62,63.

[6] 罗爱国.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采用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7):1048-1049,105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541.7

B

ISSN.2095-6681.2016.22.083.02

猜你喜欢
汀钙贝沙坦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不同晶型XRD方法研究
瑞舒伐他汀钙或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氨氯地平在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
清脑舒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