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

2017-01-07 07:47黄文珍
关键词:负性原发性实验组

黄文珍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上营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舒兰 132607)

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

黄文珍

(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上营镇中心卫生院,吉林 舒兰 132607)

目的 分析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先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然后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低于实验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SAS、SDS评分都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实验后SF-36量表的评分都升高,而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低,再加上很多基础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心血管事故,所以做好老年人血压控制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而言非常重要。另外,相对其他疾病,紧张、环境刺激等会对高血压患者产生的巨大的影响,使患者血压波动更加严重,所以应对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以此改善上述情况,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详细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都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年龄均>60岁。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各90例。参照组男37例,女53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是(66.13±11.15)岁,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是(156.32±9.08)mmHg、(94.68±15.71)mmHg。实验组男3 9例,女5 1例,年龄6 3~8 1岁,平均年龄(66.6 5±11.4 3)岁,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是(157.61±8.94)mmHg、(94.03±16.02)mmHg。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血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先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然后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及用药指导等。实验组不仅给予常规护理,还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措施:第一,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在老年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口头宣教,同时发放住院手册以此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及治疗方案等内容,在患者有疑问时耐心回答问题,随时保持亲切的态度,假如患者的听力不佳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必须时配合肢体语言,以此缓解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进而感受到医院良好的治疗氛围[1]。第二,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每周开展一次和高血压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活动,活动中为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治疗情况、用药说明及自我监测的方式等,还要让患者意识到吸烟、酗酒及精神紧张等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激励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每天定时进行查房,还要询问患者的服药情况,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若发现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第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和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家属能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然后适当的给予患者鼓励和关爱。另外,患者的家属还可以和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为患者举行文娱活动,结合患者的爱好、文化水平等提供适合的文娱活动的机会,以此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增强治疗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实验前后的治疗依从率、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负性情绪用SAS及SDS进行评价,分数低说明负性情绪轻。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分数高说明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依从率对比

参照组中不依从患者15例,治疗依从率83.33%(75/90);实验组中不依从患者4例,治疗依从率是95.56%(86/90)。实验组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的SAS、SDS评分都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s,分)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对比(±s,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46.24±2.75 43.89±3.17 47.22±2.65 44.83±2.86实验组 46.48±2.91 41.97±3.05 47.04±2.59 41.70±2.66

2.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在实验后SF-36量表的评分都升高,而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类型,其也属于心血管疾病,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及记忆力减退,容易出现服药不当的问题,再加上一些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足够认知,或者因治疗费用的影响会出现治疗依从性不高的问题。另外,很多老年患者和子女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治疗中很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所以在老年患者的高血压疾病护理中应该重点强化对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鼓励,进而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以此改善疗效和情绪状态[3]。本研究中对实验组进行了心理护理,重点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入手,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减轻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还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1] 王建华.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5:85-87.

[2] 唐华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9:13-14.

[3] 邢姝霞.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0:73-74.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22.105.02

猜你喜欢
负性原发性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