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对气滞血瘀腰痛病证候改善的研究

2017-01-07 07:47杨冬梅
关键词:气滞腰痛腰部

杨冬梅

(广西省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痛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从而引起腰脊部或是脊旁部位疼痛[1]。其中尤以长时间坐姿不良者、体力劳动者最容易发生腰痛。我院遵循辩证施护原则对气滞血瘀腰痛实施中医护理,对证候改善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中医护理方案对气滞血瘀腰痛病证候改善的研究

杨冬梅

(广西省河池市中医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对气滞血瘀腰痛病证候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痛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气滞血瘀辩证原则实施中医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实施组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滞血瘀腰痛病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证候,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及应用。

汽滞血瘀;腰痛病;中医护理;改善效果

腰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痛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从而引起腰脊部或是脊旁部位疼痛[1]。其中尤以长时间坐姿不良者、体力劳动者最容易发生腰痛。我院遵循辩证施护原则对气滞血瘀腰痛实施中医护理,对证候改善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评估比较。(1)疗效: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度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腰部活动度大幅恢复;有效:症状体征及腰部功能有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2)VAS疼痛评估:采用VAS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尺(0~10分)进行疼痛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痛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9:16;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1.5±8.46)岁。实验组男女比例20:15;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62.2±8.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给予相同的西医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展开护理;实验组根据气滞血瘀辩证原则实施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1.2.1 一般护理

做好患者腰部保暖,采用卧位休息或直立体位,以减少椎间盘所受压力,减轻患者疼痛;尽量采用卧硬板床休息,以稳定病情、巩固疗效;叮嘱患者日常注意饮食禁忌,少食、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食物。

1.2.2 临症施护

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在急性期时必须卧硬板床休息,观察症状基本缓解,给予腰围保护后方可允许下床活动。同时,针对剧烈疼痛的患者,在积极用药治疗的基础,取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委中等穴位针灸,以缓解疼痛。叮嘱患者多食冬瓜、韭菜、黑木耳、洋葱、西红柿、鱼、山药、薏苡粥等能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物。遵医嘱给予外用活血膏、内服活血胶囊,以起到祛瘀止痛、活血行气之效。

1.2.3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以心医心”是促进疗效的有效方式,因此需做好腰痛患者的情志护理。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全面掌握患者身心状况,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个体化沟通与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的配合度[2]。

1.2.4 并发症护理

针对便秘,取天枢、关元、中脘等穴按摩,并叮嘱多饮水;针对压疮,协助患者轴线翻身,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1.2.5 中医护理技术

根据患者腰痛情况及实际需求,合理采用拔罐法、艾灸法、刮痧法等中医护理技术进行护理,以达到疏经通络、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作用。

1.3 效果判定标准

两组均在治疗护理2周后,对疗效、VAS疼痛情况进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实验组VAS评分(1.05±0.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腰痛属于中医“痹症”、“腰痛”的范畴,其中以气滞血瘀型腰痛最为常见,多因长期劳损或风寒湿邪入致导致寒凝瘀结、气血失中、血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3]。西医治疗腰痛多以止痛为原则,治标不治本,虽能一时控制患者疼痛,但易反复,长期效果差。鉴于西医治疗弊端,我们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中医护理方案,通过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中医护理技术,达到利水消肿、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之效。同时结合中医情志护理、中医饮食调节、体位、并发症护理等,加快疼痛缓解,促进患者配合,进一步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对气滞血瘀腰痛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医辩证施护,对急性腰痛的止痛、缓解肌肉痉挛等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短期内患者证候就已得到显著改善,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 胡丽娜.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67-68.

[2] 王小亮.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的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0):162-164.

[3] 寇贤丽,张德娟,魏欣妍.中医特色疗法配合中医护理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6,35(1):71-74.

本文编辑:孙春宇

R248

B

ISSN.2095-6681.2016.22.124.01

猜你喜欢
气滞腰痛腰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