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2017-01-09 08:40宝乌云塔娜刘保良
会计之友 2016年23期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宝乌 云塔娜 刘保良

【摘 要】 文章采用2000—2013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修正的Jonse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度量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从所有权性质的视角研究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强,民营企业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而国有企业,只在应计盈余管理层面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 所有权性质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34-06

一、引言

会计盈余是反映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书面文件,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直接影响股东对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未来投资决策的制定。Jensen和Meckling早在1976年就发现,企业管理层和外部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代理成本问题。理性的管理层为获取私利,采取盈余管理行为,操控会计盈余,误导股东和债权人的决策。Roychowdhury[ 1 ]采用操控性现金流、操控性生产成本和操控性费用指标度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后,盈余管理问题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外许多学者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视角研究盈余管理问题,但结论并非一致,Karuna和Markarian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管理层采取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2-3 ]。但也有学者认为,激烈的产品竞争能有效缓解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4-5 ],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6 ]。

国内对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比较少。陈骏和徐玉德采用2000—200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10 265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产品市场竞争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行业内竞争地位高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且主要倾向于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 7 ]。而周夏飞和周强龙发现,公司产品竞争势力越弱,越倾向于选择更高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 8 ]。张欢从金融危机冲击视角,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金融危机后,相比竞争劣势的企业,行业内处于竞争优势的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且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9 ]。

显然,国内对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未得到一致结论。导致不同结论的原因除度量方法和样本区间的差异外,可能因为我国特殊的企业所有权性质影响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因此,本文以2000—2013年全部A股企业为样本,以修正的Jonse模型和Roychowdhury(2006)模型计算应计项目操控值、生产操控值、费用操控值和销售操控值作为盈余管理程度的替代变量,以市场占有率作为行业内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替代变量,从不同所有权性质的视角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本文的贡献在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从不同所有权性质的视角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为研究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供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

现有文献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信息机制和约束机制的作用。从信息机制的角度分析,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4,7 ]。但Markrian et al.发现,只有当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投资者能够完全观察到公司经营状况时,产品市场竞争才能发挥抑制盈余管理的信息机制[ 10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较差,股价暴涨或暴跌现象和资产增涨异常现象普遍存在,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达到完全有效。本文推测,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产品竞争的信息机制并不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反,有些学者认为,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可能是激烈竞争环境的回应[ 9 ]。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企业,为避免竞争对手掠夺性威胁,会降低盈余信息含量[ 11 ],保护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2,10 ]。周夏飞和周强龙发现,相比于产品竞争势力弱的企业,行业内产品竞争势力较强的企业,具备更高的定价能力和外生负面成本转嫁能力,从而盈余管理动机相对较弱[ 8 ]。

从约束机制的角度分析,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企业破产清算可能性,从而迫使管理层付出更大的努力提升企业价值,维护自身声誉,在这种情形下,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逐渐趋同化,管理层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 12 ]。因此,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行业内竞争优势越弱,则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正如上述分析,产品市场竞争的约束机制在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上真的起到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吗?会计盈余表明公司处于竞争劣势时,会使其在股票市场上遭受更大的惩罚[ 3 ],从而使经理人的私有租金受损,比如受到更严格监督,显性与隐性收入降低,甚至被解雇[ 7 ]。因此,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弱,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越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推测产品市场竞争的信息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不能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反而可能激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提出假说H1:

H1:相比产品竞争优势弱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强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越低。

(二)产品竞争、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

我国资本市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不同,我国资本市场的绝大部分上市公司是国有资本改制形成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存在投资者缺位、信息严重不对称现象。但相比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不论是市场惩治还是资源配置(融资压力)方面都面临国家的保护,不遵循市场经济的“达尔文”优胜劣汰规则。首先,由于国有企业承担更多就业、国防、基础建设和资源稳定等社会责任,即使盈余情况并不乐观也不会面临破产或管理层被解雇的风险。其次,从社会资源配置和银行信贷融资角度分析,由于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国家,而银行是国家的金融工具,因此,具有良好政府背景的大型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商业银行追逐[ 13 ],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14 ],社会资源更倾向于为国有企业开放。因此,不论从企业破产、管理层失业还是外部融资压力的角度分析,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较弱时,民营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显著高于国有企业。相反,行业内产品竞争优势越强,民营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低于国有企业。从而提出假说H2:

H2:行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强,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越显著低于国有企业。

三、研究设计

(一)盈余管理度量指标

1.应计盈余管理度量指标

本文采用修正的Jonse模型度量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该模型首先计算出企业的正常盈余管理部分,然后用实际盈余管理减去正常盈余管理部分,即得到操控性应计盈余项目值,修正的Jonse模型用该值代替应计盈余管理程度。

TAt/At-1 = ?琢0 + ?琢1(1/At-1) + ?琢2(?驻SALESt - ?驻ARt/At-1) +

?琢3(PPEt/At-1)+?着t (1)

其中TAt为企业第t年应计项目总额,用企业第t年营业利润NIt减去第t年经营现金净流量CFOt后的金额计算。At-1为企业第t-1年年末总资产价值;?驻SALESt为企业第t年营业收入的变化额;?驻ARt为企业第t年的应收账款变化额;PPEt为企业第t年固定资产原值;a0为截距项;ai为回归系数,i=1、2、3;?着i为残差项。首先,分行业、分年份对模型(1)回归,得到截距项和回归系数值,然后带入模型(2)得到正常的应计项目值。

NDAt=■0 + ■1(1/At-1) +■2(?驻SALESt - ?驻ARt/At-1) +

■3(PPEt/At-1) (2)

可操控性应计盈余项目,即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表示为:

AMt=■-NDAt (3)

2.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度量指标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销售操控值、费用操控值、生产操控值替代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其中,销售操控是采用激进的现金折扣或不合理放宽信用条件来增加企业报告期销售收入,提高利润。因此,Roychowdhury设计企业经营性净流量与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4),分年行业回归得到回归系数,并代入无残差项的模型(4)得到正常的经营现金流量值,然后用实际经营现金净流量减去正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得到销售操控值。该值越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高。

CFOt/At-1 = λ0 + λ1(1/At-1) + λ2(SALESt / At-1) +

λ3(?驻SALESt/At-1)+?着t (4)

其中,λ0为截距项;λi为回归系数,i=1、2、3;?着t为残差项;企业生产成本PRODt等于销售成本和报告期存货的变动额之和,且销售成本和存货变动额可以表示为销售收入和销售收入变化额的线性函数。故生产成本的函数为:

PRODt/At-1=?茁0+?茁1(1/At-1)+

?茁2(SALESt/At-1)+

?茁3(?驻SALESt/At-1)+

?茁4(?驻SALESt-1/At-1)+?着t (5)

计算过程也同理,首先对模型(5)进行分行业年度回归得到截距项和回归系数,然后把截距项和系数带入无残差项的模型(5)得到正常的生产成本PRODt。然后用企业实际生产成本减掉正常的生产成本,得到成本操控值。其中?茁0为截距项;?茁i为回归系数,i=1、2、3、4;?着t为残差项。费用操控模型(6)由酌量性费用和销售收入的线性函数表示,其中酌量性费用等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合计。模型如下:

DEXPt■At-1=?滋0+?滋1(1/At-1)+?滋2(SALESt-1 / At-1)+?着t

(6)

其中?滋0为截距项;?滋i为回归系数,i=1、2;?着t为残差项。上述销售操控值、生产操控值和费用操控值分别用RM_CFO、RM_PROD、RM_DEXP表示,并且借鉴Roychowdhury的做法,得到综合真实盈余管理模型RM=RM_PROD-RM_CFO-RM_DEXP。

总盈余管理程度TM=AM+RM。

(二)回归模型的设计

本文借鉴Cohen[ 15 ]、袁知柱等[ 16 ]的做法,设计盈余管理EM的多元回归模型,检验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EMt=x0 + x1COMPE + x2MKT + x3BALANCE + x4NOA+

x5SIZE + x6AGE + x7LEV + x8TURNOVER + x9LTA + x10ID +

∑24 i=11xiYEZR+∑35 i=25xiINDUSTRY+?着 (7)

其中,被解释变量EM分别由总盈余管理程度TM、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M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AM组成。COMPE为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程度;x0为截距项;xi为回归系数,i=1、2、3……35;?着为残差项。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见表1。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0—2013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企业作为样本,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企业数据;被ST、*ST、SST、S*ST、G、S、G*ST、PT、GST的企业数据;上市时间少于3年的企业数据;总资产为负的企业数据;净资产为负的企业数据;极端或异常值数据;数据信息不全的企业数据和计算RM或AM时行业年份回归观测值小于30家企业的数据。最终选择6 791个样本观测值。本文需要的数据来源于万德数据库。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所有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表2。从表2可知,AM、AM+、AM-、RM_CFO、RM_DEXP标准差小于0.100,但RM_PROD和RM的标准差高达0.46。Cohen等[ 15 ]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变量标准差基本大于0.310,最高达到0.5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低于美国上市公司。但我国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应计盈余管理。行业内市场地位COMPE变量均值为0.0111,标准差为0.0237,与袁知柱等[ 16 ]研究的均值0.016基本保持一致,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市场占有率都低于2%,竞争比较激烈。股权制衡变量BALANCE的均值为0.540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与袁知柱的结论一致。

(二)相关性分析

表3是本文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变量和盈余管理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从表3可知,产品市场竞争COMPE与应计盈余管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相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正向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与负向应计盈余管理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行业内产品竞争优势越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初步验证本文假说H1;但产品市场竞争优势COMPE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RM和RM_PROD正相关,与RM_DEXP和RM_CFO显著负相关,说明行业内产品竞争优势越强,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本文假说H1在真实盈余管理层面未得到验证。本文在回归分析中,引入控制变量,并且按所有权性质分组,进一步分析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关系。

(三)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

本文把被解释变量TM、AM和RM带入模型(7),进行线性回归得到表4。从表4可知,产品市场竞争COMPE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与TM显著负相关;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AM显著负相关;但与RM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行业内产品竞争优势越强,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越低,且主要表现在应计盈余管理层面。本文H1再次得到验证。这个结论与周夏飞等的结论一致。本文进一步分析产品市场竞争COMPE与正向应计操控、负向应计操控、生产操控、销售操控和费用操控之间的关系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COMPE与AM+和AM-显著负相关,与RM_PROD、RM_CFO和RM_DEXP显著负相关。说明行业内产品竞争优势越强,正向、负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生产操控方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而费用操控和销售操控方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四)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对产品竞争优势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影响,本文按实际控制人是否为国家控制为依据把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组,且采用模型(7)分别对国有企业样本和民营企业样本进行线性回归得到表5。从表5可知,在民营企业样本里,行业内产品竞争优势COMPE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TM负相关,但在国有企业样本里,未发现上述显著相关关系。本文H2假说得到验证。进一步对AM和RM线性回归发现,在民营企业样本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COMPE与AM和RM显著负相关;但在国有企业样本里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COMPE只与AM显著负相关,与RM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从所有权性质的视角研究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采用2000—2013年非金融类A股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行业内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且应计盈余管理层面更显著。(2)进一步考察所有权性质对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后发现,民营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越强盈余管理水平越低,且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但国有企业,除应计盈余管理层面外,未发现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对国有企业提出如下建议:(1)股权结构调整,大量引入民间资本,降低国家资本份额,有效解决实际控制人缺位现象,使国有企业民营化。(2)降低电力、石油、医药等国有企业居多行业的进入壁垒,实现有效竞争,同时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使国有企业产品在无国家庇护的情况下提升市场竞争能力。(3)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确保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工作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 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2] KARUNA C,SUBRAMANYAM K R,TIAN F.Industry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Z].Working Paper,2012.

[3] MARKARIAN G,SANTALO J.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informa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14,41(5/6):572-599.

[4] HOLMSTROM B.

Moral hazard in teams[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2, 13(2):324-340.

[5] SCH ARFSTEIN D. Product-market competition and managerial slack[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8,19(1):147-155.

[6] HESLY P,SERSFEIM G,SRINIVASAN S.Market competition, earnings management,and persistence in accounting profitability around the world[J].2014,19(4)1281-1308.

[7] 陈骏,徐玉德.产品市场竞争、竞争态势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财政研究,2011(4):58-61.

[8] 周夏飞,周强龙.产品市场势力、行业竞争与公司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4(8):60-69.

[9] 张欢.金融危机冲击、产品市场竞争与盈余管理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3):73-83.

[10] MARKARIAN G, SANTALO.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informa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2014,41(5/6):572-599.

[11] BAGNOLI M, WATTS S G. The effect of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earnings management :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0,19(4/5):377-397.

[12] WU P, GAO L, GU T T. Business strategy, market competition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2015,9(3):401-424.

[13] 王彦超,林斌.金融中介、非正规金融与现金价值[J].金融研究,2008(3):177-199.

[14] 李朝晖.商业信用、产权性质与企业现金持有量[J].经济与管理,2012,26(9):33-37.

[15] COHEN D A, DEY A, LYS T Z.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16] 袁知柱,王泽燊,郝文瀚.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J].管理科学,2014,27(5):104-119.

猜你喜欢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研究
审计质量、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
CEO变更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分析文献综述
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