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09 09:26朱会华何小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个性化服务

朱会华++何小贞

关键词:显性需求;隐性需求;就业服务;个性化服务

摘要:当前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就业服务中存在与读者就业需求不对称、与就业信息机构联系不紧密、对就业信息关注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引入需求理论作为指导,以图书馆就业服务平台为媒介获取显性需求,并挖掘隐性需求,使隐性需求显性化,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24-03

《2001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报告显示,2001年高校毕业生有114万人,2015年增长到749万人[1],就业人数不断激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求职人员中应届毕业生占26.15%,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占20.52%[2],其中对本科生的需求相差更甚,本科学历求职人员占29.63%,而用人单位所需本科毕业生岗位仅占18.59%,相差11个百分点,本科生就业压力更大,竞争更加激烈。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大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场所,具有良好的环境、先进的技术设备、强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专业化的学科馆员队伍等优势,应利用其自身优势增加就业服务功能,为大学生提供具有准确性、针对性且优质的个性化服务,使其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

1大学生就业需求理论分析

1925年,英国一位图书馆员奥尼·麦可文首先提出了需求理论,他强调公众需求是图书馆馆藏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图书馆馆藏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公众的需求[3]。图书馆界一直在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其中以科亨的“三状态理论”为代表。“三状态理论”把用户信息需求分为客观层、认识层、表达层三层,其中客观层和认识层受外在客观条件所限存在于主体需求之外,因此可以视为用户较为隐蔽的信息需求;而表达层是用户直接表述自身需求,视为显性信息需求。

基于需求理论分析,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也可分为显性就业需求和隐性就业需求,其中显性就业需求指大学生能够用语言或书面语形式直接提出的就业需求;隐性就业需求指大学生虽然没有直接通过语言或书面语形式直接提出,但却对实现其显性需求具有潜在作用的一类需求[4]。用户的就业需求会随着时间和空间而不断变化,显性就业需求与隐性就业需求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隐性就业需求来源于显性就业需求,是显性就业需求的延续,与显性就业需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显性就业需求往往具有共同特点,图书馆比较容易获取,但是隐性就业需求则随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与个体素质差异性而改变,不容易获取。显性就业需求是隐性就业需求的部分反映,也就是说隐性就业需求在显性化过程中存在着逐步消减的特点,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才能转变成显性就业需求。因此,挖掘大学生隐性就业需求,是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的重要体现。

2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服务的现状

2.1图书馆服务与大学生就业需求不对称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空间。目前,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图书馆的借还图书、自习空间等物理环境的需要,而是提出更多个性化需求。如: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馆个性化教研空间、互动学习空间等现代化的需求。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之下,迫切希望图书馆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然而多数高校图书馆尚未意识到开展就业服务的重要性。实际上大学生自入学起,其就业目的就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涯,高校图书馆具有环境、文献资源、设备技术等优势,应利用这些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现代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图书馆有效地开展就业服务能够提升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目中的认同感。

2.2图书馆与就业信息机构联系不紧密

大学生就业服务涉及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教务处、学工部、图书馆等部门。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教务处对课程设置提供指导,合理的课程分配能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学工部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等。因此,图书馆应与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各学院、教务处、学工部紧密联系,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2.3图书馆对就业服务信息关注度不够

高校图书馆往往关注已有馆藏资源,强调对现有资源信息的营销和推广,对于馆外资源关注度较低,然而有效的就业资源信息往往来源于各大门户网站就业信息发布、企事业单位就业信息公告等。这种信息是海量的,大学生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犹如大海捞针,因此存在海量就业信息与大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优势,通过数据挖掘抓取与本校学科发展相关的就业信息知识,有利于大学生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信息。

3基于大学生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途径

3.1准确把握大学生显性需求,开辟就业信息专栏

就业信息资源需求强烈、目的性强、能够主动通过图书馆或图书馆员了解就业动态、就业文献的大学生,是具有显性就业需求的大学生。图书馆应开辟线上线下就业信息专栏,不定期在图书馆大厅、走廊、阅览室等展出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就业情况、公务员考试信息、考研信息、学科需求分析、笔试面试指南等相关就业信息。同时,在图书馆网页的就业信息专栏推介图书馆馆藏就业文献资源。如相关图书、期刊、音像、视频、数据库等,并做好文献检索、获取与利用等相关培训,让大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资源。图书馆应增加就业信息专栏互动沟通功能,读者直接提交就业信息需求问题,图书馆定期进行回复,保持信息传递畅通,让大学生通过就业信息专栏获取更多的就业知识,强化就业意识,树立学习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3.2挖掘大学生隐性需求,开展个性化就业信息服务

3.2.1开发图书馆就业服务平台。大学生显性就业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在大学生未意识或不能准确表达其需求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就业服务就不能有效开展。为此,高校图书馆应以测评系统[5]为依托,开发图书馆就业服务平台[6],通过该平台挖掘大学生隐性就业需求,达到深化大学就业服务目的。图书馆就业服务平台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平台依据大学生个人信息和各种测评系统的分析报告进行评价职业发展需求,在大学生填写客观真实信息的前提下,平台能够获取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帮助大学生将潜在的就业需求及时转化为显性需求,并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3.2.2开辟个性化就业服务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资源优势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拓展图书馆学习空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将自习空间多样化,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小组交流空间、教研实习空间等;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提供视听室、录音室等服务空间。就业服务学习空间根据大学生的就业兴趣和就业需求进行不断变化和完善,让读者在图书馆逐渐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3.2.3提供就业模拟服务。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不仅仅是提供信息资源信息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宽敞的环境、个性化的自习空间、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可以提供就业现场模拟服务。图书馆还可以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协作,合力举办就业模拟服务比赛,邀请专家、企事业单位人员做评委,对选手们进行评议,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应对面试的素质;同时,也可以将就业模拟服务嵌入图书馆信息服务之中,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虚拟就业服务。

3.3了解大学生间性需求,协作化就业服务

3.3.1图书馆应与学校各部门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表现为显性,有时表现为隐性,有些则介于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之间,可称之为间性需求。间性需求没有及时发现可能转化成隐性需求,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挖掘,间性需求又可能显性化。为有效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图书馆应联合学校其他就业服务部门,共同开展就业服务,及时把握大学生显性就业需求,将隐性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更准确地提供就业服务。

3.3.2图书馆应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就是图书馆及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在大学生入校之初就传授与就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等,使其了解就业市场与社会需要,客观评价自我,不断加强个人知识储备,提升自我素养,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应积极关注就业市场,了解社会需求,树立符合社会实际的就业理念,从个人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不盲目选择高薪职业。学校要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开设专业从社会需求出发[7],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将就业指导服务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4结语

按需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是解决图书馆与读者就业需求不对称、图书馆与就业信息机构联系不紧密、图书馆对就业信息关注度不够等问题的方式之一。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辟就业信息专栏解决大学生显性就业需求;通过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挖掘大学生隐性就业需求以及让隐性就业需求显性化,解决了图书馆就业服务盲目性、需求弱等问题,有效开展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拓展就业服务功能;通过与各部门协作、全程化就业指导解决大学生间性就业需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网.2001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2015-06-18].http://www.cssn.cn/zt/zt_xkzt/gxzt/byjzjy/jyxstp/201506/t20150618_2040702.shtml.

[2]中国人才资源市场网.2015年第二季度全国部分省市人才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分析报告[EB/OL].[2015-08-21].http://www.chrm.gov.cn/Content/843/2015/8/98257.html.

[3]全昌淑.用户信息需求特点与图书馆服务改进[J].情报探索,2013(5):131-132.

[4]吴江华.高校图书馆读者隐性需求问题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4):34-35.

[5]就业测评系统推荐[EB/OL].[2015-08-18].http://www.bjbys.net.cn/cpxt/.

[6]朱会华.基于测评系统的图书馆就业服务平台框架与功能[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7):166-169.

[7]井海明,王淑玉,何大年.国外大学生就业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6):31-35.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个性化服务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几点思考
浅析移动时代的图书馆发展策略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山西自驾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饭店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基于顾客满意的个性化餐饮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