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朗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7-01-10 21:48罗玉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范围朗读情景

罗玉霞

摘 要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朗读 情景 范围 习惯 练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1创设情境

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这种朗读方式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中,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品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品析自己喜欢的词句。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才能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去心领神会,他们在读中品味语意,在赏析中加以品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扩大范围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3养成习惯

有人说:字典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朗读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和朗读比赛的活动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

4精选练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形式多样

朗读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齐读、个别读;学生感兴趣的有:引读、表演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配乐读等。

在讲解《爱国将领邓世昌》一文时,不管是教师范读,还是采用比赛读,学生都很难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豪情。因为学生对甲午战争这段历史一无所知,要想读出英雄气概相当不易,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读通文章后,适时地播放了当时战争的电影短片:在硝烟四起的茫茫大海上,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敌舰“吉野”号,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那场面惊心动魄,使人身临其境,激情在顷刻间燃烧起来,在这个时候,指导学生对文中人物处境和心理进行换位模仿,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他们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采取比赛手段

(1)利用阅读课进行背诵古诗、背诵优美片段等朗读比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激起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要特别重视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除了要求学生都有要放声朗读之外,教师也和学生一起朗读,这样做既可以起示范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3)进行积累大赛,读完一课后,让学生说说积累了哪些优美的词句或片段,看谁积累得又多又好,并能用自己的朗读形式背出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能力,又增强了朗读水平,真是一举多得。

通过以上几种朗读方式的指导,就能在小学阶段使学生朗读水平有质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中,让我们用朗读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爱美的情操。

猜你喜欢
范围朗读情景
情景交际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研究
翻译条件与翻译标准之间的关系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