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山歌,发微信,首议制,网格化云安党建创新深入民心

2017-01-11 03:24小康张玉荣
小康 2016年35期
关键词:云安云浮市山歌

《小康》记者 张玉荣

唱山歌,发微信,首议制,网格化云安党建创新深入民心

《小康》记者 张玉荣

云浮市云安区主动跳出“惯性思维”“传统套路”,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党建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氛围。

“饮水思源歌万千,建党迄今近百年。沧桑道路大转变,健全发展到今天。”在广东云浮一个小山村里面,几位当地年逾70的“歌王歌后们”放开了嗓子,合唱了一曲高村山歌《念党恩》。

高村山歌是云浮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云安区高村镇。古老的“歌村”高村镇,结合高村山歌文化,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拥党情、颂党恩、宣党章、学讲话、做合格”写入歌词,唱响全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氛围覆盖全镇。

像高村镇这样主动跳出“惯性思维”,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党建工作,在云浮市云安区已“全面开花”。近日,《小康》记者走访了云安多个村镇,实地感受了当地的创新活跃氛围。

种桑养蚕唱山歌党员带头群众跟

来到高村镇,村委曲艺室屋内80岁老人黄德周和他的 “歌友”们现场演唱着《念党恩》的山歌。

黄德周告诉《小康》记者,《念党恩》中的歌词介绍的都是他所经历的真实情况,建设道路、扶贫政策、对单身老人的关怀等等,党的恩情让大家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

“结合古老的高村山歌文化,高村镇大力推动文艺事业发展,弘扬高村的传统文化,将党建工作开展出了地方特色。”高村镇文化站站长叶淑敏介绍说。

除了山歌,种桑养蚕也是高村镇的一大特色。蚕桑养殖曾是高村镇一个传统特色的农民增收行业,高峰时全镇种桑养蚕达到1500户。由于市场上蚕茧曾一度价格低迷,导致种桑养蚕失去优势。目前,全镇养蚕不足50户。

坐落在高村镇的云浮市御华茧丝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桑养蚕到蚕丝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专业企业,也是一家成立了党支部的企业。

公司党支部书记黄敏容介绍,通过基地示范带动、党员技术指导,推广“方格轴”养蚕方法,对传统技术进行升级,提升了蚕茧质量和产量,以种一亩桑叶计算,“方格轴”比传统方式养蚕法每亩增收3000多元,2015年种养户户均增收2650元,全镇的养蚕户也不断增加;在蚕茧加工环节上,通过党员的传帮带,培养技术能手,提高了产出率,增加了收入。

远程教育、微信群打通信息“便利桥”

石城镇是云安区的一个山区大镇,该镇先锋村是一个试点村,村干部自发建群,注重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微信QQ邮箱等媒体平台开展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来到石城镇先锋村,《小康》记者了解发现,为了方便村民们前来观看视频、接受远程教育,该村远程教育平台从原来的二楼搬到了一楼,工作日每天都对外开放。“搬到一楼后,村民们很愿意过来点播远程教育平台的视频栏目,接受党建教育、观看种养知识。比如近期大家都很关注金煌芒种养技术。”石城镇党委副书记陈建恩向《小康》记者介绍。

而就在村委会门口,《小康》记者发现墙上有一个“石城先锋村”的二维码。陈建恩告诉记者,这个大群目前已有103人在里面,在整个石城镇,有大大小小的微信工作群16个。

先锋村女支书冯建芳介绍说:“我们村的年轻党员外出打工多,流动党员分散,利用微信群发动宣传组织生活比较方便。今年区镇领导换届,党代表人大代表选举,针对以往信息不能及时转达的问题,现在通过微信群发送大家沟通很便利。”

冯建芳还谈到,群众比较关注微信,对于微信开展工作参与度也很高,村里议事,搞活动搞建设也都会在群里讨论、搜集意见,根据意见核实开展工作。未来他们还会建设微信公众号,完善党建工作沟通渠道,和流动分散的村民们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

80岁老人黄德周(左一)和他的 “歌友”们现场演唱《念党恩》高村山歌。图/张玉荣

党员网格化管理党员凝聚力更强

长者党员、骨干党员、流动党员,当这些词汇分门别类,在一个大网格中出现时,可以发现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这个脉络理顺抓牢。这是云浮市国资委办公室主任朱宇飞,任富林镇庙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工作不久就有的深刻感受。

云雾山脚下的富林镇,庙山村委会墙上有一张 “庙山村党建网格化管理一览表”,通过这张表,当地的党员网格化管理格局便一目了然。按照富林镇委部署,庙山党建管理为“一网、两员、三类。”一网为建立全镇党建一张网,两员为配备党建指导员和党群联络员,三类则指的是上文所指的党员三类管理。

循着这张大网格,富林镇庙山村的党建工作开展从而有“表”可循。“建起网格化,党员凝聚力更强了,党员管理更严谨,每个人都在网格上,能落实到每个党员。村‘两委’班子各有条理,开展很方便,整个党组织的战斗力更强了。” 朱宇飞说。

采访中,《小康》记者遇到南海区九江镇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曾劭俊。初来之时他不知从何下手,党员网格化正好给了他一个抓手。“按照这个表格,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很便利,比如危房改造、建设文化楼、成立助学济贫促进会等都进展很快。”

富林镇委书记陈伟权对《小康》记者说:“村一级党务、政务、事务虽多,但是结合自身特色可以参与到网格化中,能提高凝聚力影响力,巩固党组织的基层参与基层决策,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决策作用。结合区、市‘两学一做’教育开展,方便直接联系群众,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实践。”

循着这张大网格,富林镇庙山村的党建工作开展有“表”可循。图/张玉荣

党员首议制破难事村事务决策科学化

顺着西圳大圳,《小康》记者来到白石镇西圳村。这个渠道是西圳村灌溉的主脉,曾是当地人们艰辛开凿、激情干事的产物。而今它的整修再次点燃群众的激情。

大圳整治之前,涉及当地群众的土地利益。许多农民的农作物就种在附近,党员们积极带头沟通群众主动配合,为施工的顺利进行起了积极作用,这离不开西圳村委党员首议制的推行。

“首议制要求我们党员第一时间知道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村‘两委’收到人民反映的事情,能够解决的即时解决,能够落实的立刻落实。” 西圳村委党总支部书记梁光忠向《小康》记者介绍,如果村两委不能解决的,西圳村委就反应到上级部门,最重要是顺应民众的诉求,帮助民众解决问题。老党员梁英德多次深入特殊五保户家庭慰问考察,帮助其申请五保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包括贫困户调查、贫困户识别。相比我们,当地党员们更熟悉情况,他们带头调查识别完后再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达到基本识别目的。”南海区民政局驻西圳村工作队队长李孝端介绍。

“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云浮市政府办公室驻西圳村第一书记陈浩耀谈到对口帮助项目建设中,党员首议制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党员“先知晓、先讨论、先行动”,化解矛盾,推动了项目建设。

“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

今年以来,云安区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攻坚年行动。

云安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学华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谈到:“云安以强化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保障为抓手,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基础,统筹推进全区党的建设工作各项任务,全面履行党建责任。相比于往常传统的做法,结合当地特色,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走出了创新的路子。”

云浮市委常委、云安区委书记、云浮新区党工委书记梁海卫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强化‘主业’意识,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努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针对当前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梁海卫表示,首先,要认真落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一把手要亲自抓,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落实。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来确定我们党建工作的重点。比如保障问题、发展党员问题、基层党组织运作问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管理问题等等。其次,要坚持不懈抓好固本强基工程。要健全党组织机构设置,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抓好党员素质提升,整顿后进党支部。第三,要围绕重点问题抓好专项治理,坚定不移落实治党从严的要求。(感谢卓超明对本文的帮助)

编辑/韩静

猜你喜欢
云安云浮市山歌
凉风有信
ORLICZ-LORENTZ SEQUENCE SPACES EQUIPPE WITH THE ORLICZ NORM*
山歌还要妹起头
云浮市博物馆藏唐至宋青铜葵花镜等10件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
云安村里闯富路
山歌
云浮市政协主席黄达辉到龙美达石材调研
云浮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龙美达石材共享平台
苗山歌
苗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