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7-01-11 06:37刘忠华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

刘忠华

(七台河市桃山区七煤总医院,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刘忠华

(七台河市桃山区七煤总医院,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收并行介入治疗的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展开研究,均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治疗,通过术后造影观察其血管残余狭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

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发病率最高可达到75%,主要包括了脑梗死以及脑内动脉狭窄、脑血栓等[1]。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早期常采取溶栓治疗,需要较长的要为治疗周期,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患者依旧具备较高的残疾率。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使用,使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助于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我院对收治的110例对象均采取该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收并行介入治疗的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展开研究。其中,女性50例,男性60例;年龄均处在32~83岁的范围中,平均(46.8±5.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PTAS的适应症,即有症状的动脉狭窄>50%、无症状的动脉狭窄>70%,患者存在与狭窄相关的脑实质缺血、神经系统症状、三周内未发生无脑卒中。

1.2 治疗方法

110例患者均采取Allura Xper SD20仪器诊断,消毒后展开股动脉插管操作,将造影剂注入后行全脑血管造影,与此同时对患者脑血管正位、侧位片进行拍摄。所有患者均与介入治疗的适应症相符合,均接受了PTAS手术。

患者接受全麻后扩张其血管狭窄部位,然后选择适应的支架与其动脉内壁紧贴,此时要注意不对外动脉血供血造成影响,然后再对支架的位置不断调整,指导整各支架完全放入[2]。

1.3 观察指标

术后再次对患者行造影操作观其血管残余狭窄车道,同时展开为期半年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提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110例患者残余血管狭窄程度

术前,110例患者血管狭窄情况为:20例血管狭窄程度<50%、45例患者血管狭窄50~70%、40例血管狭窄>70%,其余5例为完全闭塞。

1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接受了介入治疗,术后再次造影的结果提示:患者血管狭窄的程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了,其中,10例残余狭窄20%-40%,其余100例患者残余狭窄度均低于20%。

11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析110例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10例患者均接受为期半年的随访,在此期间共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是2例血压下降,3例心率减慢,5例患者采取多巴胺、阿托品等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

3 讨 论

在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高危疾病类型之一,发病率非常高,一旦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轻则导致患者残疾,重则致死,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以往临床上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溶栓治疗等,其中药物溶栓治疗难以对血管内已形成的斑块产生较显著的治疗作用,加之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耐受力低;而外科手术治疗会对患者带来一定创伤,其适应症要求也较为严格,使得该术式的临床运用受到限[3]。

PTAS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术式,术前通过数字造影,可以对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及病变位置进行有效诊断,有利于全面提升介入治疗疗效。在此组研究中,110例患者术前血管狭窄情况为:20例血管狭窄程度<50%、45例患者血管狭窄50~70%、40例血管狭窄>70%,其余5例为完全闭塞。治疗结果提示除10例残余狭窄20~40%,其余100例患者残余狭窄度均低于20%。由此可见,110例患者治疗后的血管狭窄程度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110例患者中出现2例血压下降、3例心率减慢,均属于PTAS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放入支架后对患者迷走神经、压力感受器等造成一定的刺激,所以出现了一系列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患者但经过多巴胺、阿托品等治疗后不良反应均完全消失。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运用价值高。

[1] 曾 敏,龚细礼.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7,10(02):243-245.

[2] 陈 斌,金 林,张冬子,等.颅内血管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6(06):1131-1134.

[3] 卢 新,罗海彦.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7,10(09):6-7.

本文编辑:李 豆

R743

B

ISSN.2095-6681.2017.17.33.01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造影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