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污染对人居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

2017-01-11 08:22于志娜王晓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污染源农村土地黑龙江省

于志娜,王晓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 163319)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污染对人居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

于志娜,王晓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 163319)

为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的污染状况,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对农村土地污染的四大污染源进行数据分析,阐述了对人居环境影响,从法律、政府支持、源头治理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土地污染的对策。

农村土地污染;调查分析;贡献率;人居环境

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追求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产能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受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土地污染加剧,据统计黑龙江省土壤受污染面积约10多万hm2,其中耕地占60%左右。从全省农业污染区域分布特征上看,水田区重于旱田区;经济作物区重于粮食产区;种养业生产结构单一区重于非单一区。农村虽然广袤,但土地污染却早已潜滋暗长,呈扩散趋势。土地污染已深刻影响到黑龙江省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和居住环境、人体健康,构成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威胁,为进一步分析黑龙江农村土地污染状况,文章对土地污染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1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污染源分析

1.1 估算参数的确定

不同污染源对土地污染的化学改变、调节阈值、二次污染程度均不同,即便同等面积土地等重污染源负荷量,土地受污染程度也必然轻重不同,但如果全面考量每种污染源的所有影响,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黑龙江省各污染源对土地污染不同程度影响的数据极难掌握,二是在这种复合差异背景下很难确定能够衡量所有污染源共同的标准系数。为便于研究,采用均值估算系数(t·hm-2)作为黑龙江农村土地污染的估算参数。鉴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等文献的研究数据是以全省为单位,黑龙省土地总面积为452 538 km2,其中农用地面积3 950.2万km2,约合39.5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3.5%,因此,文章未能直接获得的相关污染数据,用全省污染负荷总数据的83.5%。

1.2 农村土地污染源及数据

1.2.1 化肥、农药污染

表1 2009~2012黑龙江省化肥农药施用情况(万t)Table 1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applic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2(104t)

依表1可见,黑龙江省农药化肥施用量几乎逐年增长,从2009年的约205.6万t增加到2012年的248.4万t。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但恶化土质,而且导致重金属污染现象出现。

1.2.2 生活垃圾污染

由表2可见,黑龙江省生活垃圾清运量自2009年以来,虽2011年清运量稍高于2010年,但总体看垃圾清运量有所下降,而无害化处理率虽逐年增高,但相对于全国无害化垃圾处理率的平均水平明显滞后。且当前黑龙江农村垃圾处理办法主要为填埋和焚烧偶有回收。而填满和回收最终都将回归到农村土地。

表2 2009~2012黑龙江省生活垃圾清运量情况(万t)Table 2 Garbage disposal situ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2(104t)

1.2.3 畜禽养殖污染

由表3可见,黑龙江省的畜禽粪便排放量一直是小范围的波动,虽然截至目前,我国尚无耕地的畜禽粪便负荷量及N、P养分负荷量限量标准。但据研究表明:一般认为土地能够负荷的畜禽粪便量在30~45 t·hm-2左右,如果超过这一水平就会对土壤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显然,就表3看,黑龙江省年负荷要低于这一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与其他省份比,黑龙江的整体耕地面积较大,并且估算的畜禽粪便量只包括猪牛羊家禽等一些主要种类的畜禽。事实上各地畜禽废弃物处理不会按照理论计算方式均匀废弃至全省每寸农村土地。所以畜禽粪便污染现实存在。

表3 2009~2012年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含量与年负荷(万t)Table 3 Main pollutant content and annual load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from 2009 to 2012(104t)

表4 2009~2012黑龙江省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情况(万t)Table 4 Usage and coverage of plastic fil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2(104t)

1.2.4 农用塑料薄膜等白色污染

依表4[4],黑龙江省农用塑料薄膜覆盖率近几年基本维持在315 khm2·t-1左右。虽数量未明显增长,但使用量已经非常庞大,我国农村所采用的农膜,大部分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降解,对其回收利用或统一处理的难度也较大,把它埋在土壤里,严重影响着土地环境。

2 黑龙江土地污染计算公式及污染源贡献率分析

2.1 土地污染计算公式

同一污染源对土地污染的影响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如畜禽养殖污染对土地影响可以选取尿量排放、氮磷含量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等,因文章是拟通过测算出每一种污染源对土地污染贡献率,进而做出排序,那就必须保证不同污染源测算出的结果说明的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因此,在计算系数时以t·km-2土地污染物负荷量为原则,并假设了各污染源均直接注入农村土地这一共同前提,开展研究。

记S1为2009~2012四年化肥和农药施用总和。因此

记S2为2009~2012四年生活垃圾清运量总和。因此

记S3为2009~2012四年每公顷畜禽粪便主要污染物含量与年负荷量总和。因此

记S4为2009-2012四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总和。因此

2.2 污染源贡献率分析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污染源污染系数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黑龙江省四个污染源对农村土地污染贡献率如图1。

图1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污染源贡献率分析Fig.1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rural land pollu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3 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污染对人居环境影响

农村人居环境是以农村或乡村为地域范围限制的人类住区的环境,内涵极为广泛。鉴于人文环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社会基础,自然生态环境是农户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地域空间环境是农户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以及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核心区域,因此文章从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自然生态环境三个部分开展研究。

3.1 土地污染对农村人文环境影响

土地既是农民生存的保障,又是农民精神的重要寄托。农民中自古以来就有“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的土地崇拜观念,土地崇拜是中国农民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农民的传统习俗、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土地天然是农村人文环境的核心要素。近年,日益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愈演愈烈,轻者导致农民土地减收、绝产,重者引发群体性事件,矛盾激化现象严重。当作为农民生存根源的土地都不能获得有效保护时,农村人文环境建设必将失去根基,农村伦理道德的良性发展必将无从谈起。

3.2 土地污染对农村地域空间环境影响

农村地域空间是实实在在的地理空间,与农户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包括空间区位和空间范围,也包括地表空间上自然的生产生活资料和人工创造的物质财富。土地作为整个地域空间最底端的承载界面,一旦受到污染,对整个空间区位和范围的影响不言而喻。

3.3 土地污染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在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中,土地污染带来的影响普遍显而易见。土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污染直接或间接导致河流断流、湖泊淤积、赤潮频发、森林功能退化、草地生物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4 防控土地污染源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土地污染、农村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多,《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对农村环境、土地、污染均有提及,但总体看来立法内容偏离农村实际,规定也过于原则。对单一类型的破坏行为的规范与治理,缺乏整体性与综合性法律保护对策,对当今日益严峻的农村土地污染问题规制作用甚小。在未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上,应着眼于农村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考虑生态规律、体现生态原则,在农村土地污染、人居环境、防治保护三个问题有机结合基础上,制定专门的农村环境的相关法律,如《农村环境保护法》《农村土地污染防治法》等。

此外,黑龙江省应因地制宜,结合农业大省、重工业基地省份等特殊性,构建适合省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现有《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一是增加对土地污染的法律规制,建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激励法律制度,对农药化肥、薄膜使用、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处理等制定标准加以限定,在立法时充分考虑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对排污者制订征收费用的制度。二是确立农田土地污染的科学评估标准。在明确治理机构权限范围和职责的前提下,建立起土壤污染的调查、监测、评估制度,制定有关土壤污染整治与整治计划的制度,还有运用刑法手段保护土壤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污染刑事法律责任进行规定也势在必行。

4.2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多措并举

一是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在污染土地治理和开发资金筹措上建立资金机制。筹措渠道可以包括环境税收、清理补贴、贷款、担保和市场许可等,还可从美国超级基金法中汲取经验,以便开发出一套合理的操作的污染土地资金筹措机制。二是机制创新上,建立健全加强村级建设管理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高管理者与村民的整体素质。尝试引入社区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的运作模式,结合农村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办法[7]。同时应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三是管理驱动上,政府部门应该担负起农村土地污染管理者的职责,建设、国土、水利、卫生等部门要把村级管理纳入工作范畴,形成“政府牵头,各条线分头负责,村委会具体落实”的工作网络。从而形成对农村土地污染处理工作的监管、指导。

4.3 抓住源头治理,做好污染防治

一是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由研究可见,在四种污染源中,农村生活垃圾对农村土地污染贡献率居首位。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经济激励与惩罚等多种手段综合并用引导农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设专业部门对垃圾再行分拣,对于可回收垃圾回收循环利用,危险有毒的垃圾通过专业化手段处理,厨余垃圾通过有机降解方式堆肥处理,其他在垃圾在填埋场填埋。

二是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合理的化肥农药施用方法,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

三是加强治理“白色污染”。既要通过对废旧塑料收购部门的补贴,提高收购价格,提升民众收集塑料的积极性,实现废旧塑料的高效回收,又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适度包装,节约资源。提供垃圾分类回收,减少垃圾产生量。

[1]黑龙江统计局.2012年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统计出版社,2012.

[2]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14-617.

[3]何平平,倪艳芳.关于黑龙江省污染场地管理的几点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2):25-27.

[4]刘小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思考[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1):18-19.

[5]许丹妮.浅析黑龙江省农村环境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3(6):13-15.

[6]陈印军,方琳娜,杨俊彦.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J].中共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8):3-4.

[7]唐鑫生,占辉斌.黄山市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生态农业适宜性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6(1):109-11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uman Settlements Cause of Heilongjiang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

Yu Zhina,Wang Xiaoshua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

In order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pollution of rural area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paper analyzed four major sources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practice,expounding the effects on human settlements,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rural land pollution from three aspects of law,government support,source control.

pollution in rural area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Contribution;Human settlements

Q78

A

1002-2090(2016)05-0133-04

10.3969/j.issn.1002-2090.2016.05.027

2016-01-20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问题研究:13YJA82003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重点培育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XRW2014-15)的阶段性成果。

于志娜(1981-),女,讲师,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现主要从事农产法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污染源农村土地黑龙江省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