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及时间演变格局

2017-01-11 00:56侯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实力竞争力江苏省

徐 姗, 侯国林, 杨 剑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江苏省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及时间演变格局

徐 姗, 侯国林*, 杨 剑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从产业构成及功能角度选取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3和2014年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差异较大,不平衡状况比较严重;各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年际变化较少,但长时段会有所变化。2010—2014年综合排名上升的城市有盐城、南通;下降的有扬州、镇江和连云港;其他城市排名大致不变。

旅游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时间演变;江苏省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对城市发展十分重要。由于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建立适当的指标体系。国外学者Enright等[1]认为,一个目的地是否具有竞争力,要看其是否能够对潜在的旅游者产生吸引力。Kozak等[2]选取旅游需求、过夜旅游增长率、游客季节分布及旅游地承载力等指标,对当时欧洲 39 个首都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勾画了各个城市 1975 年以后的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图,认为旅游需求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子之一。Enright等[3]。从实践层面对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目的地吸引物特性,还包括产业管理因素。

国内学者陆相林[4]利用SOFM方法选取了拥有12个指标的旅游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排序。王红国等[5]选取了8个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我国旅游的发展态势和地域规律。温碧燕等[6]从分析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入手, 构建了评价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 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傅云新等[7]从旅游竞争现实力和旅游竞争潜力两方面构建了一个包括2个子系统、5大要素和21个基本变量的多层次、多指标旅游竞争力综合测评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和比较了全国31省市旅游竞争力的竞争态势,并动态分析了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特征。目前学者对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的测度尚未有达成明确的共识,相关研究多集中全国范围内,而对省域内的研究很少。江苏省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各个地市也多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发展较好。

笔者构建了江苏省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0、2013和2014年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13个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排名的变化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研究结果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反映江苏省各区域的旅游发展状况,为制定旅游资源的开发战略提供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模型建构

1.1 研究方法 旅游综合实力的影响因素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因素众多,且其中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一,因此需要选出主成分,得出各成分的权重。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多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将众多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Fi),既能使各主成分相互独立,舍去重叠信息,又能更集中更典型地表明研究对象的特征。其基本原理为:假定有n个地理样本,每个样本共有p个变量,构成一个n×p阶的地理数据矩阵。

(1)

当p较大时,在p维空间中考察问题比较麻烦。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就需要进行降维处理,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而且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变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同时它们之间又是彼此独立的。主成分分析就是通过适当的变量替换,使新变量成为原变量的线性组合,并寻求主成分来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

记x1,x2,…,xP为原变量指标,z1,z2,…,zm(m≤p)为新变量指标,公式表示为:

(2)

系数lij的确定原则:

(1)zi与zj(i≠j;i,j=1,2,…,m)相互无关。

(2)z1是x1,x2,…,xP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2是与z1不相关的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zm是与z1,z2,…,zm-1都不相关的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

则新变量指标z1,z2,…,zm分别称为原变量指标x1,x2,…,xP的第1,第2,…,第m主成分。

从产业功能角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综合势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13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对主成分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疑难点进行深入探讨。

1.2 江苏省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依据代表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则构建指标体系[8-13]。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12个主要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由于有关政策、法规、文化及其他软件环境等因素难以量化,不易操作,且在省域内各地差异较小,对评价结果影响也较小,因此未选入内。用主成分方法建立评价体系的方法如下。

(1)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对13个市各指标的观测值进行标准化,即:

(1)

(2)分析有效性检验。利用标准化后的13地市12个指标观测值在SPSS20.0上运行,得到KMO值为0.592>0.500,Bartlett检验值为0。因此,上述数据较适合于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计算12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正交旋转后得各主成分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得到3个主成分,见表1。

表1 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

Table 1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eigenvalue

主成分Principalcomponents特征值Eigenvalue贡献率Contributionrate∥%累计贡献率Accumulativecontributionrate∥%F18.26968.90768.907F21.68214.32283.229F31.1129.26592.495

(3)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12个因子中有5个因子在第1主成分(F1)上得分较高,4个因子在第2主成分(F2)上得分较高,其余3个在第3主成分(F3)上得分较高,将12个指标分为3类。因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每一个载荷量表示主成分与对应变量的相关系数,所以提取2个主成分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 所以决定用3个新变量来代替原来的12个变量,结果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选定的各主成分,利用江苏省2010、2013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3个主成分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13个地市的旅游综合实力得分以及排名的年际和时段变化。结果见表3。

表2 江苏省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体系

从表3可以看出,2010—2014年,南京、苏州一直排第1或第2位,旅游综合实力远远大于其他各市。无锡、徐州实力虽然靠前,但与南京、苏州的差距大。综合排名上升的城市有盐城和南通;下降的有扬州、镇江和连云港。2013—2014年各城市排名大致不变。

2010—2014年名次上升的有南通、盐城。2010—2014年南通市加强了港口和陆上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城市道路体系不断完善;同时,加大了对旅游景点的建设和改造,A级景点个数明显上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外汇收入增加较多,使其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上升了2名。盐城市不断凸显湿地风光的“生态旅游”优势,A级景点数量增多,制作了新的城市宣传片,城市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外部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

表3 2010、2013、2014年江苏各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序

2010—2014年名次下降的有连云港、扬州和镇江。三者排名下降的共同原因是境外旅游人数、收入大幅减少。连云港排名下降了1位,2010—2014年连云港国内旅游人数虽然有小幅度的上涨,但是政府针对国外游客的宣传力度不够,境外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减收较多,2014年旅游外汇收入仅为2010年的20%。扬州市排名下降了2位,随着我国各个城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海外游客的选择机会变多,原本吸引海外游客的竞争优势大幅度较少,来访的海外游客大幅度减少,且其客运总量和旅客周转量在江苏省13个地市中排名靠后,其发展缓慢,其他地市的各个指标上升较快,也是其名次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镇江排名也下降2位,由于靠近南京,景点类型较为相似,星级宾馆数量又有所下降,公路里程数较小,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不断下降。

名次保持不变的有南京、苏州、徐州、常州、无锡、泰州、宿迁、淮安。南京和苏州的旅游综合实力一直遥遥领先,属于第一军团。其原因为: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在发展政策、城市知名度上都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南京市旅游行业紧抓“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机遇,策划了一系列创意营销活动,全面开发区域旅游市场,如推动智慧旅游,制定了专项的旅游发展专项战略规划。苏州市是国家首批认定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的古典园林,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第三产业发达,旅游配套设施发达,推出了体贴入微的“三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应注意到,两者的差距有所增大,其原因有:南京市的城市道路面积增加,旅客周转量增加,城市的内外部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行社个数、住宿餐饮就业人数、星级宾馆个数也多于苏州。

无锡、徐州、常州的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也较强,属于第二军团,与第一军团差距明显,二者的优势领域有所不同。无锡排名维持第3,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数量较多,旅游收入高,且城市道路面积大,城市旅游配套设施较完善,内部交通发达,但是旅行社数量、景点个数较徐州少,且公路里程数不多。徐州排名稳定第4,现有的旅游收入、接待人数较少,但是景点数量、旅行社个数较多,还重视“汉文化发源地”这一城市名片的宣传,且徐州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外部条件优越,为其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其余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层次。淮安的旅游资源较泰州和宿迁丰富;泰州和宿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因而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靠后。

3 结论与建议

(1)江苏省各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存在差异,且差异较大,不平衡状况比较严重。政府可以采用政策优惠推动综合实力弱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提高其竞争力。

(2)各城市旅游综合实力排名年际变化较小,长时段会有所变化。因此,城市旅游综合实力的提升是一个综合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政府的宏观引导,为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3)从长时间跨度演变看,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强且稳定,主要得益于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相对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综合实力强的城市如南京、苏州可以继续发挥优势,打造城市名片,不断提高实力,以带动江苏省旅游的发展。旅游周转量大,但进入游览人数不断减少或提升缓慢的城市,如连云港、镇江,应加强城市名片的宣传,利用自身优势增加旅游吸引力,加大吸引海外游客和过往旅客进入城市游览。参考文献

[1] ENRIGHT M J,NEWTON J.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A quantitative approach[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6):777-788.

[2] KOZAK M,RIMMINGTON M. Measuring tourist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finding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9,18(3):273-283.

[3] ENRIGHT M J,NEWTON J. Determinants of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etitiveness in Asia Pacific:Comprehensiveness and universality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4):339-350.

[4] 陆相林.基于SOFM法山东省地市旅游综合实力评价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269-272.

[5] 王红国,李娟文.我国旅游业综合实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4):360-363.

[6] 温碧燕,梁明珠.基于因素分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2):18-22.

[7] 傅云新,胡兵,王烨.中国31省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6):144-149.

[8] 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26(3):511-515.

[9] 温碧燕,张子澎.基于元分析的国内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旅游科学,2010,24(2):40-48.

[10] 张河清,田晓辉,王蕾蕾.区域旅游业竞合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5):871-875.

[11] 刘名俭,邹丽君.基于 TTCI 的中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J].经济地理,2011,31(3):518-522.

[12]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1,21(3):355-358.

[13] 朱要武,冯学钢.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J].开发研究,2003(4):56-58.

Comprehensive Strength Evaluation and Time Evolution Pattern of Urban Tourism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XU Shan, HOU Guo-lin*, YANG Jian

(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tourism comprehensive strength was constructed by selecting indicators from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 Using relevant data of 2010, 2013, 2014, adopt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ourism economy in 13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tourism economy in cities is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imbalance is more serious;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ranking is less, but it will be changed in a long period. During 2010-2014, rising cities of ranking include Yancheng, Nantong; decline cities include Yangzhou, Zhenjiang and Lianyungang; other cities are roughly constant.

Tourism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ndex system;Time evolution; Jiangsu Province

徐姗(1992- ),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通讯作者,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16-10-08

S-9;F 59

A

0517-6611(2016)34-0222-03

猜你喜欢
实力竞争力江苏省
软实力致胜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日本竞争力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