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扩散结果散敛性的研究

2017-01-11 08:07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鸿沟数字水平

黄 金

(上海电机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306)

数字鸿沟扩散结果散敛性的研究

黄 金

(上海电机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306)

数字鸿沟扩散结果存在乐观和悲观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通过辨析数字鸿沟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互效应关系,构建了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累积增长模型和赶超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数字鸿沟扩散结果。结论表明数字鸿沟落后方能否实现赶超,关键在于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累积增长关系及吸收溢出知识的能力。

数字鸿沟; 赶超模型; 扩散; 收敛

数字鸿沟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普及和应用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是数字化时代在ICT的开发、应用领域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尤其指由互联网的产生和使用而产生的不平衡现象[1]。

研究者们认为ICT投资对提高生产率[2]、减少失业率[3]、技术创新[4]起积极作用。Vourvachaki[5]把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并假设ICT的增长受研发能力的影响。Venturi-nni[6]设计了一个ICT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干中学增长模型。Lee等[7]学者通过使用累计增长模型和赶超模型描述了ICT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累计关系,并对OECD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Bresnahan[8]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会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而不直接对生产力的提升起作用。

对数字鸿沟扩散结果,乐观派认为数字鸿沟是一种临时和正常的现象,将随着技术的扩散而自行消失。如Donner[9]的研究表明,以手机为代表的ICT能够帮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给低收入人群带来福利的增加。江峰[10]通过分析认为网络接入的普及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悲观派认为数字鸿沟的发展遵循马太效应定律,ICT的发展会导致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劣势一方无法跨越数字鸿沟。Clark等[11]学者的研究认为,ICT的发展会造成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杨剑[12]指出技术扩散使得数字鸿沟在数量方面有所消弭,但在质量方面鸿沟则进一步扩大,同时,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技术差距也日益拉大。ICT的发展并没有像当初所预料的那样缩小数字鸿沟,相反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在扩大原有的差距[13]。奥克特[14]认为发达国家网络“便利性”的优势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的数字化鸿沟,这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错失大数据带来的机会,数字鸿沟越扩越大。那么数字鸿沟扩散的结果究竟是发散还是收敛,本文将基于数字鸿沟的相关经济学理论,从理论上探讨数字鸿沟可能的扩散结果。

1 数字鸿沟与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1.1 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的发散作用

数字鸿沟的存在对处于劣势一方的国家、地区或人群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约束障碍。由于处于劣势一方的主体由于信息技术普及率相对较低,而且对先进知识信息的学习使用能力较差,这些因素都影响劣势一方的经济发展将受到技术能力的限制,造成经济增长缓慢,加大了与数字鸿沟的差距。

1.2 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的收敛作用

ICT具有的技术外溢性效应有利于数字鸿沟劣势方获取溢出知识,逐步完善自身能力,为追赶优势方储存能量。ICT产品具有准公共品的特征;因此,许多与新兴信息技术有关的技术知识可以通过外溢到达数字鸿沟劣势方,实现了知识的有效流动。信息通信产品的价格逐渐降低,尤其是低端产品的研发、生产,降低了接入成本,使数字鸿沟劣势方有可能迅速普及ICT。数字鸿沟劣势方可将信息化发展融入工业化发展当中,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共同发展的新模型、新目标。

1.3 经济发展对数字鸿沟的发散作用

数字鸿沟首先表现为是否拥有信息工具,接入互联网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需要拥有主干网等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人口较为密集,使用信息产品能够形成规模效应。而在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对技术产品的安装和维护都要花费更多的成本,信息网络接入规模达不到规模效应,单位成本较高,加剧了数字鸿沟的差距。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社会及企业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多,因此,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备,绝大多数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新事物更敏感,且有更多机会可以接触到信息通信产品,这些对当地信息化的发展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2 数字鸿沟扩散赶超模型

从上述对数字鸿沟与经济发展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对信息通信技术落后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数字鸿沟先进方利用先行优势可能导致鸿沟发散。数字鸿沟落后方可以利用数字鸿沟产生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蛙跳,为实现鸿沟的收敛提供机遇[15]。数字鸿沟的结果是发散还是收敛,可应用累积增长模型,从ICT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累积增长关系入手,分析数字鸿沟扩散可能的结果。

2.1 ICT-经济发展水平的累积增长关系

新增长理论假定资本及劳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不是收益递减的,而是收益递增的,技术进步来自于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又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它们之间形成一种“自增强机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硬件基础设施较好,人们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信息通信技术与设备,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这些地区拥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乘数效应,促进地区ICT的迅速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个人计算机等电子通信产品作为消费品,人们的收入越高,对其需求也就越大。目前,由于技术、成本等很多原因,我国的上网费用还比较高;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ICT发展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ICT将影响经济发展。ICT加速了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信息化为解决工业化难题、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契机。

数字鸿沟落后地区对知识和技术外溢的吸收不是自动产生的,需要吸收知识和技术的基本条件,即外溢吸收能力。外溢吸收能力是数字鸿沟落后地区借鉴、理解、模仿和应用其他较先进国家技术的能力,可以理解为该地区所具有的认知、获取、理解和运用溢出知识的基本能力[15]。外溢吸收能力主要由受溢出方的工业化程度、制度因素、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从整体上看,ICT落后方都具有教育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特点,而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受溢出方接受溢出的效率问题。

数字鸿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ICT-经济的累积增长关系分析,用图1简单描述了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这里存在着2个不断循环、累积增长的过程。

图1 数字鸿沟形成机理Fig.1 Mechanism of digital divide

第1个循环过程:ICT水平—数字鸿沟—知识溢出。不同地区、人群ICT水平的差距导致数字鸿沟现象的出现,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信息落后地区有可能从信息发达地区获得知识溢出。获得的溢出知识,使信息落后地区提高了ICT水平,从而缩小了与发达地区间的数字鸿沟。这一循环过程一直持续到信息落后地区弥合了数字鸿沟。在这个过程中,落后地区是否能获得溢出知识,主要受其教育水平的限制。教育水平越高,具有信息使用、理解、创新能力的消费者越多,越可能获得更多的溢出知识。

第2个循环过程:ICT水平—数字鸿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程度,影响ICT发展,导致数字鸿沟的产生;数字鸿沟又反过来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如果这个循环过程是良性的,那么数字鸿沟会越来越小。

2.2 理论模型

借鉴Amable[16]和Verspagen[17]提出的累积增长模型和赶超模型,对两个具有不同ICT水平的主体进行研究。假设两个主体具有不同的ICT水平和知识储备,因此,可能存在先进方向落后方溢出知识和技术的可能性。文中用下标L代表ICT先进方,F代表ICT落后方,并假设先进方比落后方具有更高的初始ICT水平。

ICT先进与落后方的差距,即数字鸿沟(用G表示),表示为两个主体ICT水平(用I表示)的对数差,即

(1)

当IL>IF时,G>0,表示两个主体间存在数字鸿沟;IL=IF时,G=0,表示两个主体间ICT水平相当,不存在数字鸿沟;IL

根据赶超模型的假设,给出了落后方ICT水平的表达式:

(2)

式中,E为ICT先进方与落后方的经济水平;θG为主体间潜在知识溢出量;e-G/PF为落后方的学习能力,它与G成反比,与落后国的内在能力PF成正比,PF代表落后方所具有的认知、获取、理解和运用溢出知识的基本能力。

落后方ICT水平不仅受自身经济水平E的影响,而且受来自先进方知识溢出的影响。ICT落后方可以采用先进方已研发出的技术,通过学习、效仿,获得知识溢出。ICT落后方获得知识溢出量不仅取决于两个主体间数字鸿沟大小,也取决于落后方吸收先进知识技术的能力。θG是G的一次线性函数,数字鸿沟越大,则落后方从先进方获得知识、技术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知识溢出的获得不会自然的发生,要受学习能力的影响,如果落后方的学习能力太低,知识溢出也不可能发生。当两主体间G较大、PF较低时,由于落后方缺少掌握、应用溢出知识的能力,故获得的知识溢出量是低的;当两主体间G逐渐缩小,PF逐步增强时,落后方可以凭借后发优势,获得较多的知识溢出;当G缩小到零时,落后方实现了技术的追赶,知识溢出量变为零。

ICT先进方、落后方一样受到自身经济增长与ICT水平之间累积增长关系的作用,因知识不会从落后方向先进方溢出,故先进方ICT水平的唯一影响因素是E,而不受主体间G的影响,即

IL=α1EL, α1>0

(3)

EF=η1HF+η2IF, η1>0, η2>0

(4)

EL=ε1HL+ε2IL, ε1>0, ε2>0

(5)

式中,H为人力资本、教育水平的外生变量;I为内生变量。

对式(1)变形得数字鸿沟大小的变化水平为

(6)

由式(2)、(4)求出

(7)

由式(3)、(5)求出

(8)

将式(2)、(3)代入式(6),得

(9)

将式(7)、(8)代入α1EL-β1EF,得

(10)

联立式(9)、(10),得

(11)

0<η2 β1<1,0<ε2α1<1

则式(11)可写成

(12)

A-BGe-G/PF=CGe-G/PF

(13)

2.3 数字鸿沟的赶超结果

依据A的符号不同,曲线L有3种可能位置。若给定曲线R,则G是否存在均衡点,及均衡点是否稳定都由曲线L的位置决定,具体分如下3种情况。

(1)A>0。当A>0时,曲线L与R相交两点,对应的横坐标分别为G1、G2,如图2所示。

图2 A>0时,赶超模型Fig.2 Catch-up model when A is greater than zero

图3 A>0时,数字鸿沟发展趋势Fig.3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gital divide when A is greater than zero

由图3可见,G1是稳定的,不论初始点选在G1的左侧或右侧,都将收敛于G1处。G2是不稳定的,因为如果从G2的右侧选一点作为初始点,G是增加的;若从G2的左侧选一点作为初始点,G是减少的。当达到均衡时,G>0,表示ICT落后方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追赶ICT先进方,但不能实现数字鸿沟的完全弥合。

(2)A=0。当A=0时,曲线L与R相交一点,如图4所示。图4对应的G的变化图像见图5,存在一个可能的均衡点G3。G3的左侧不存在初始点,因为初始时先进方具有相对较高的ICT水平,所以初始G值一定大于零。若初始点选在G3的右侧,则G3是稳定的均衡点,并且收敛时G=0,即ICT落后方实现了与ICT发达方的数字鸿沟弥合。

图4 A=0时,赶超模型Fig.4 Catch-up model when A equals zero

图5 A=0时,数字鸿沟发展趋势Fig.5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gital divide when A equals zero

(3)A<0。当A<0时,曲线L与R相交一点,这点对应的横坐标是G4,如图6所示。图6对应的G的变化图像见图7,其中G4是可能的均衡点,但G4的左侧不存在初始点,原因与对G3点的分析相同。若初始点在G4的右侧,且满足初始时G>0,最终ICT落后方将实现技术的赶超,由ICT落后方转变为ICT先进方。

图6 A<0时,赶超模型Fig.6 Catch-up model when A is less than zero

图7 A<0时,数字鸿沟发展趋势Fig.7 Development trends of digital divide when A is less than zero

3 结 语

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具有收敛和发散的双重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却单向影响数字鸿沟,具有发散效应。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对落后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数字鸿沟先进方利用先行优势,使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最终经济发散;数字鸿沟的存在对落后方具有知识的外溢效应,可以帮助其缩小与先进方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数字鸿沟落后方,能否追赶上先进方,关键在于ICT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累积增长关系,以及从先进方学习、吸收溢出知识的能力,这些差别将使数字鸿沟扩散产生持续、弥合、超越3种不同结果。

[1]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Falling through the net: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EB/OL].(1998-07-08)[2016-07-12]. http:∥www.ntia.doc.gov/legacy/ntiahome/fttn99/FTTN.pdf.

[2] KRAEMER K L, DEDRICK J. Payoffs from invest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Lessons from asia-pacific region[J]. World Development,1994,22(12):1921-1931.

[3] AUTOR D H, KATZ L F, KRUEGER A B. Computing inequelity:Have computers changed the labor marke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113(4):1169-1213.

[4] GERA S, LEE F 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32(2):384-407.

[5] VOURVACHAKI 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 multi-secto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EB/OL]. (2006-09)[2016-07-12].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5001177_Information_and_Communication_Technologies_in_a_Multi-Sector_Endogenous_Growth_Model.

[6] VENTURINI F. ICT and productivity resurgence:A growth model for the information age[J]. The B.E.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07,7(1):1-26.

[7] LEE Y S, OH J, SEO H J. Digital divide and growth gap:A cumulative relationship.[EB/OL]. (2002-02-01)[2016-07-14].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780457_Digital_Di-vide_and_Growth_Gap_A_Cumulative_Relationship.

[8] BRESNAHAN T F. The mechanism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growth[EB/OL]. (2001-01-01)[2016-07-14].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47930503_The_Mechanisms_of_Information_Technology%27s_Contribution_to_Economic_Growth.

[9] DONNER J.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by microentrepreneurs in Kigali, Rwanda:Changes to social business networks[EB/OL]. (2007-01-01)[2016-07-14].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9315889_The_Use_of_Mobile_Phones_by_Microentrepreneurs_in_Kigali_Rwanda_Changes_to_Social_and_Business_Networks.

[10] 江峰.新数字鸿沟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32(1):8-12.

[11] CLARK C, GORSKI P.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digital divide:Focus on socioeconomic class background. (2002-07-01)[2016-07-1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3022298_Multicultural_Education_and_the_Digital_Divide_Focus_on_Socioeconomic_Class_Background.

[12] 杨剑.新兴大国与国际数字鸿沟的消弭——以中非信息技术合作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13(4):24-29.

[13] 许竹青,郑风田,陈洁.“数字鸿沟”还是“信息红利”?信息的有效供给与农民的销售价格——一个微观角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3,12(4):1513-1536.

[14] 奥克特.基础设施滞后让数字鸿沟越扩越大[J].中国孵化器,2014(4):14.

[15] 刘芸.国际数字鸿沟的经济发散效应分析[J].经济论坛,2007(3):52-55.

[16] AMABLE B. Catch-up and convergence:A model of cumulative growth[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1993,7(1):1-25.

[17] VERSPAGEN B. Uneven growth between interdependent economies:An evolutionary view on technology gaps,trade and growth[J].Economic Journal,1993,104(426):307.

Diffusion or Convergence of Diffusion Result of Digital Divide

HUANG Jin

(School of Business, Shanghai Dianji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 China)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view-points in judging the diffusion result of digital divi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digital divide and the economy using the economic theory. A cumulative growth model and a catch-up model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diffusion result of digital divid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gital divide depends on the cumulative growth betwee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n the capacity of knowledge absorption.

digital divide; catch-up model; diffusion; convergence

2016-10-12

黄 金(1979-),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E-mail:hj51320@126.com

2095-0020(2016)06-0348-06

F 224; F 49

A

猜你喜欢
鸿沟数字水平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答数字
鸿沟为界
数字看G20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