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英语“翻转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2017-01-11 09:01魏琼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内化翻转课堂微信

魏琼

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本文着眼于探究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英语翻转课堂实施策略的研究,构建了翻转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并验证了利用微信平台实施翻转课堂的有效方式。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创新教学模式,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主要在美国高校进行。早期“翻转式教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哈佛大学的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和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lbert教授。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领头实践了“翻转课堂”。这两名名为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化学老师为了解决学生无法正常到课的问题,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并附上讲解声音,将这些录制的文件上传到网络,以供缺课的同学补课。后来他们发现这么做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和帮助作用,于是进行了更具开创性的尝试——让学生以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而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和实操性辅导,构成了翻转课堂的初步模式。

唐晓勇(2013)在其论文《“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中指出,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课上吸收,课下内化。但通常学生在知识内化阶段面临的困难往往多于吸收阶段,而此时已是课下,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翻转课堂”将“吸收—内化”过程“翻转”过来,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全面掌握课程。鉴于此,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主要有五点:课程开发、学习先行、课堂内化、评价反馈和研讨总结。

二、“翻转课堂”在中职英语中实施的意义

(一)解决中职英语教学要求与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矛盾

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提高学生在职业和生活场景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大纲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社会与方法能力等几个能力维度来进行目标描述,突出了职业英语教育“能力型”的定位。

如何有效地组织中职英语课堂?笔者现任中职英语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两大难题:(1)中职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从而导致他们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效率低下。(2)中职专业英语的应用性和实操性要求相对较高,如笔者所授的《酒店英语》,对学生的情景对话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操服务能力要求都相对较高,这与学生现在的能力水平又是相矛盾的。所以,这两个困难造成了教学要求与教学现状的一种矛盾。

(二)形成中职英语教学新模式

怎样在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提高实操水平和应用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其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其次,要采取一定措施,强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现实的情况是,教师上完课后布置作业和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而学生本来课堂上就听得一知半解,课后的任务往往是敷衍了事,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更谈不上能真正运用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顺应《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后任务”过程翻转过来,形成一种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三、“翻转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一)开发科学实用的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创立以“一分钟微视频”为内容的微课程。因为微课程短小精悍,内容聚焦教学重难点,被其创始人David Penrose 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国内最先关注且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他指出微课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胡铁生,2011)。学生在这个“生态环境”中可以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并利用电脑、手机和Ipad等终端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二)设计科学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

翻转课堂要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提供具有实践指导型的教学设计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张金磊等(2012)构建的“课前—课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型、钟晓流等(2013)构建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曾贞(2012)根据Saltman的观点绘制出的“三步骤反转教学”图示等。但以往的模型往往过分偏重于学生的“学”,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走入极端。笔者在以上这些教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根据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四个流程(课程开发、学习先行、课堂内化、评价反馈),设计出翻转课堂循环教学模式(图1):此模式实施流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参与对象为教师与学生。首先由教师在信息平台上发布微课程和教学视频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在课外完成教师发布的教学内容;课堂内化阶段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交流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反馈意见、课堂评价,进行成果交流等。

(三)充分利用微信平台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可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人群聊等交流模式,其交流形式可以为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移动终端可以是电脑、手机和平板,基本能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沟通。

下面,以笔者实施过的一堂翻转课堂示范课为案例,解释微信在翻转课堂师生教学交互中的作用。

1.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的网址:http://mp.weixin.qq.com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学生通过关注这个公众号,可以查看教师发布的各类信息,实现一对多的传播。本节课为语法课,其重点是现在完成时态的运用,包括以下三部分:动词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完成时态的结构和“for”与“since”的用法区别。教师在课前利用手机录制成微课程上传至微信公共平台,并分别设置3个关键词:verb,structure和for。其设置规则为:回复“verb”就会跳出讲解动词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的微课程;回复“structure”就会跳出讲解完成时态结构的微课程,回复“for”就会跳出讲解“for”和 “since” 用法区别的微课程。学生通过回复关键词的方式观看微课程。如果第一遍未看懂,可以重复观看。

2.利用微信分组功能将班级学生分组。全班共40人,分4组,10人一组。这个小组人数比较适合,能保证教师掌控讨论话题并顾及到每个组员。

3.在小组讨论时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对讲功能,快捷有效。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直接录制语音发送到小组讨论。其他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录制解答方式发送,非常简便。

4.课后利用微信平台进行反馈统计。微信具有公共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可以进行学生参与分析、图文分析和课后习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比如在本次语法课中,教师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查看到开课前学生观看微课程的情况得出,动词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微课程观看次数为60次,完成时态结构微课程观看次数为45次,而“for”与“since”用法区别的微课程观看次数为52次。从这个数据,教师可以得出同学们观看动词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的次数最多,这方面的知识可能掌握不太到位,再结合群组里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课堂授及课后习题的重点,有的放矢。

四、结语

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梳理了翻转课堂国内外的发展过程,并提出了翻转课堂循环教学模式,为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按照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逐步改进,极力促进翻转课堂在更大范围内的实施与实践。

[本文为深圳市龙岗区教学研究2015年度小课题《信息化环境下中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559ZX。]

责任编辑何丽华

猜你喜欢
内化翻转课堂微信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微信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
微信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