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或迎寒冬 成都模式异军突起

2017-01-11 19:35阎明炜
家用汽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排量细则网约车

阎明炜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网约车正在以其便利性、优惠性逐渐为公众所接受,然而,10月8日,一则堪称爆炸性的消息猛然撼动了整个网约车市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同时发布网约车细则,其中以北京、上海两地细则为最严,不仅要求司机持有本市户籍或居住证,牌照也需是本地车牌,车辆更需符合2700mm B级车标准。深圳则要求驾驶员至少需持有本地居住证一定时间后方可从业,而车辆注册登记地需在深圳本地。广州尽管不对驾驶员户籍加以限制,但仍规定网约车注册登记地需在广州本地,同时,细则要求驾驶员需取得广州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

地方细则殊途同归

无独有偶,天津、重庆、惠州、杭州等地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网约车细则,记者观察发现,尽管在细枝末节上有所出入,但网约车细则在大方向的把握上各地可谓殊途同归,不仅从车、人、牌三方面算无遗漏地加以限制,目的也出奇地一致,在于从严筛选网约车从业者人选资格。

此前,国务院出台的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规定从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购买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车主,享有车辆购置税征收减半的优惠政策。眼看优惠政策即将终结,而近在眼前即将于11月1日出台的网约车新政无疑又将小排量汽车打入一条死胡同。网约车不接受,优惠政策又即将终结,对于小排量汽车车主来说,这个冬天简直是雪上加霜。

成都模式异军突起

有别于北上广深等地网约车从严管理的细则,成都俨然成为网约车新政中的一股清流,不仅对于户籍、汽车轴距等方面毫无要求,汽车排气量也只需大于1.6L或1.4T即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太多反而成为时代发展的绊脚石。作为市民幸福感排名首位的城市,成都一直以其温和不张扬的态度屹立于世,此次网约车细则的颁布,更凸显了这个城市给予新兴产业最大的宽容。

在分享经济逐渐成为主流的当今社会,网约车的兴起也是一种必然,针对出租车乘车不打表、超员超载等由出租车公司一枝独大而引起的种种交通陋习,公众反感已久,垄断模式的经营状态也不利于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网约车本身就是为广大乘客打开了另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整合供需信息,网约车做到了充分从乘客角度出发、服务周到细致、价格低廉等出租车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从司机角度来说,网约车的上岗门槛显然要比出租车公司要更低更容易。而新出台的细则无疑在把网约车往出租车的行列上逼迫,如果加入网约车的限制和出租车一样严格繁琐,那以方便快捷著称的网约车又有何优势可言?

市场供需意义重大

成都模式之所以在芸芸细则中异军突起,并非是政策中有何创新之处,而是充分发挥了市场供需的作用,将乘客体验与环保出行兼而顾之。诚然一线城市收紧网约车细则,很大原因在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而其他二三线城市纷纷效仿,则失去了网约车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广大消费者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权。

小排量汽车无路可走,网约车资格越发严苛,公众对于新政的条条框框也十分不满,一项本来为了满足人们日常出行便利、缓解交通拥堵以及保护环境的新兴产业,就这样眼睁睁胎死腹中,未免令人唏嘘不已。新晋成为网约车清流的成都其实完全可以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在不与现有规则冲突的情况下,给予从业者及消费者更大的包容,让网约车真正发挥便利出行的优势。同时,在进一步规范网约车的基础上,也避免其沦为出租车公司附庸的结局,不仅仅是给网约车平台一项出路,更重要的是从真正意义上为公众提供服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这也是每一位网约车从业者的心声。

猜你喜欢
小排量细则网约车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今传媒》征稿细则
共享经济税收征管挑战及对策——以网约车为例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征稿细则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国外是如何管理网约车的
小排量 大惊喜这些豪车都用小排量
二胎政策与小排量购置税减半后,该买什么车? 上海大众 朗行 VS MINI Countr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