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种子萌发”情境,构建生物“知识串”教学方法探析

2017-01-12 20:22周晓燕
种子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种子萌发水分种子

周晓燕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利用“种子萌发”情境,构建生物“知识串”教学方法探析

周晓燕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新课程改革下,将高中教材知识进行精细化分解,根据知识点划分到不同单元中,为把握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知识点串联,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系统,让学生把握教材整体性,进而提升学习能力。生物教学中,教师利用“种子萌发”情境,构建生物“知识串”展开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种子萌发;生物;知识串

新课标教材编写结合了学生学习现状,将知识点进行分化,以简化学生学习。但是这种教材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深化,注重教材整体性的把握,否则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失去教学意义。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到既简化学习又提升学习效率。第一,将升学考试与教材融合;第二,重点知识与知识结构融合;第三,知识与学习能力融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结构重组,达到学以致用效果。而情境教学方法作为新课程下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学习具有帮助性作用,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实现知识点连接,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对此,笔者以“种子萌发”为情境,构建生物“知识串”,为教学提供帮助。

1 生物知识串分析——水分吸收

首先,当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后,种子皮开始变软,水分慢慢地流向胚细胞、胚乳中,当种子吸收水分变得饱满,突破种子皮;其次,吸收方法,通过吸胀作用吸收,根细胞逐渐生成大液泡,进而长成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土壤中吸收水分;最后,当种子吸收水分后,其水分达到饱和,蛋白质分化后水量降低,幼苗光合作用萌发,吸收养分,吸收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进而转移到其他组织中,构成新的蛋白质。简而言之,光合作用后,植物干重、鲜重得到了提升,稳定了水比例。

2 温度与酶

温度的升降与酶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种子萌发过程中,将会发生生物学变化,而这些变化全部由酶进行管控。随着温度的降低,酶也变慢;当温度提升时,酶将被破坏,所以,种子萌发需要在一定温度状态下,进而保障酶的活性。通常情况下,最低温度在0~5℃、最高温度在35~40℃之间较为适宜。

3 物质储存、使用、运输

第一,种子萌发过程产生的养料储存在种子胚乳中。当原来胚细胞中的酶物质吸收水分后,在温度作用下具有较强的活性,将储存在胚乳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化合物,分化为氨基酸、葡萄糖等较易溶解的物质,运输至胚芽、胚根中,为细胞吸收使用。第二,能够溶解的物质吸收、运输,多数借助细胞运输完成。

4 呼吸作用

种子萌发活动需要有充足的能量,而能量的产生主要借助有机物质的氧化形成,因此,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活跃性。第一,种子萌发初始阶段无氧呼吸;第二,当种子皮吸收水分后,提升了渗入性,在水分吸收过程中,氧气流入种子进而能够有氧呼吸。当氧气充足时,储存的有机物得到氧化分解,进而形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由此可见,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供给是一种有氧过程,当氧气不足后,种子难以呼吸到氧气而影响萌发。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重种子埋种的深度,如果埋种过深,将会造成呼吸困难,继而影响种子萌发。

5 细胞分解、分化、光合作用

第一,种子胚细胞同化养料,融入到细胞中进而增加细胞体积,而后细胞进行分解,不断增加细胞数量。第二,细胞分化可以分为胚根、胚芽。第三,胚轴细胞生长,当胚芽萌发后生长出新的茎叶系统,幼苗叶变为绿色而后接受光合作用,吸收有机物,增加干重与鲜重。

6 案例讨论

案例1:种子萌发阶段,充分吸收水分而发生变化。根据种子萌发阶段水分吸收规律,按照要求主要有以下问题。

问题1:种子萌发阶段通常分为几个过程,即吸胀阶段,种子吸收水分—吸水停止—重新吸收水分,针对休眠的种子,吸水作用在哪一阶段;问题2:水分被吸收,种子鲜重在第一过程、第三过程上升,详细分析该生理过程原因。

这道题主要针对种子萌发吸收方法知识点。萌发阶段水分吸收,第一过程吸水形式为:细胞水性物质吸胀吸水;第三过程主要为:胚根形成根,进而生成大液泡演变为植物细胞,因此,吸水形式为渗入吸水,进而吸入水分;针对休眠的种子,细胞随之休眠,而细胞中包含亲水物质,在第一过程中处于吸胀阶段能够进行吸水,这时吸水作用处于第二过程。因此答案为:第一次种子细胞吸胀作用吸水,鲜重体积提高;第二次当根生长后,种子鲜重体积提高。

案例2:玉米种子在25℃、黑暗、水分充足状态下萌发,定期取出一部分萌发种子进行烘干称量;另一方面取出胚乳,进行烘干称重,计算平均玉米粒重量。

问题1:萌发阶段胚乳直至淀粉溶解,怎样提供能量;问题2:经过120 h后种子干重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该道题主要是对位置干重变化、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考察,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7 小结

总而言之,通过“种子萌发”情境,构建生物“知识串”,将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连接,对生物教学具有推动作用,可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掌握整体知识结构,为其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017-01-28)

周晓燕(1976-),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专业及生物学专业教学。

1005-2690(2017)03-0082-02

Q945.34

A

猜你喜欢
种子萌发水分种子
苯中水分的检验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盐碱胁迫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镉、铜离子胁迫对柠条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重金属铬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
晾掉自身的水分
完形填空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