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太原地区玉米青枯病发病情况与防治策略探讨

2017-01-12 20:22许福民
种子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乳熟期青枯病太原市

许福民

(太原市种子管理站,山西 太原 030002)

2016年太原地区玉米青枯病发病情况与防治策略探讨

许福民

(太原市种子管理站,山西 太原 030002)

玉米青枯病是影响太原地区玉米生产较重的病害之一。认真分析总结其发病规律、机理与条件,对防治该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田间调查,现就2016年太原市青枯病发病情况、原因、规律及今后的防治提出意见。

太原;玉米;青枯病;防治;发病规律

1 太原地区玉米青枯病发病情况

1.1 太原地区青枯病发病危害程度与范围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基腐病或茎腐病,是危害玉米生产较重的病害之一。经调查,太原市一般病株率3%~30%,严重的发病率35%~90.5%。盆地平川地区由于发病较晚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发病率在10%左右。古交、娄烦、尖草坪、阳曲大部分地区青枯病发病率为3%~6%,而且发病较晚,影响产量小。阳曲县大盂镇及高村乡有部分倒伏现象,严重影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对太原市玉米产量造成影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阳曲县东黄水镇、凌井店乡两个地区,青枯病发生普遍严重,病株率35%~90.5%,平均69.1%。严重发病高达6.67hm2,减产60%。

1.2 发病特点

太原地区的玉米种植主要区域中,阳曲县局部发病,特早熟区个别品种严重;阳曲垣台川地、清徐等盆地平川区中晚熟区发病轻;阳曲、古交、娄烦冷凉区域大部未发病。调查发现,播种早、密度大的地块发病特别严重,7月份降雨量大的地区发病严重。

1.3 田间表现

7月中下旬太原市大田玉米发病植株的叶片突起,之后变青灰色、干枯,严重气生根系腐烂和茎基部显现灰色。9月以后玉米叶片干枯变黄,根和茎基部变软显褐色,髓部维管束呈黑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严重影响玉米养分转化,果穗小、玉米粒不饱满、抗倒能力不强。有的地块大片未成熟显青色干枯,有的地块致使整片倒伏。发病较晚较轻的玉米虽然植株未倒伏,但果穗下垂、百粒重下降。

1.4 太原地区玉米青枯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1.4.1 气候条件

太原地区7—8月份天气状况是玉米青枯病发生的外部主导因素。7月份高温、降水量大、光照不足以及8月份气温偏高,是造成玉米青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7月下旬太原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7~1.5℃,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4.2~35.1℃,古交出现在7月27日,娄烦出现在28日,阳曲出现在29日,其余各地均出现在30日。月降水量为186.6~327.0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地偏多1~3倍,全市平均降水量创历史同期极值,本月各地≥0.1 mm降水天数为14~18 d,各地≥25 mm降水日数为2~4 d,除娄烦外各地出现≥50 mm降水日数1~2 d,尖草坪、小店、阳曲出现≥100 mm降水日数1 d。尤其7月18—21日降水量为85.7~204.9 mm,最大雨量出现在阳曲的东黄水,降雨量为256.3 mm。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37.8mm。光照不足,7月份太原地区日照时数为154.2~232.0 h,比常年偏少0~20%,中上旬光照偏少,下旬光照偏高。

8月份月平均气温偏高,全市月平均气温为21.5~24.3℃,和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9~1.6℃。其中,上旬各地偏高0.8~1.4℃;中旬偏高1.4~2.2℃;下旬偏高0.4~1.4℃。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2.1~34.1℃,各地均出现在8月12日。降水量分布不均,降水量为48.8~159.1 mm,和常年同期相比,娄烦、小店接近常年,尖草坪偏多5%,其余偏少1%~5%。玉米青枯病多发生在气候潮湿条件下的玉米生长后期,即玉米抽雄后到成熟期的天气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影响最大。

太原市7—8月间比常年降雨多、雨量大,连续阴雨;7月光照不足、下旬气温偏高以及8月暴晴温度高,是导致玉米发生这种病害的主要外部原因。尤其是阳曲县凌井店乡小井村,由于种植早熟品种,当地降雨量又比常年高1倍,以至于单品种青枯病发病严重。

1.4.2 玉米不同生育期的表现

一般染病期早的地块发病严重。经田间调查,太原市不同玉米的生育期发病程度不同,发病较早的灌浆期重于乳熟期,发病较晚的乳熟期重于蜡熟期。玉米抽雄前无表现症状,吐穗、抽雄期逐渐出现表象发病特征。气生根较少的玉米大田发病重。

1.4.3 不同播种期的表现

一般播种早的发病重,适时晚播的发病率低。阳曲县东凌井青枯病发生率普遍偏高,病株率35%~90.5%,平均69.1%。播种早、密度大的地块发病较重。

1.4.4 不同品种的表现

早熟品种发病严重,中晚熟品种发病轻,不耐密品种发病重,抗病性不同的品种玉米青枯病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1.4.5 耕作栽培措施

在玉米连作的条件下,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病原菌,植株受侵染概率加大。一般玉米连作的地块发病重,在连作的条件下,种植密度偏高也是导致该病大面积发生的原因之一。没有深耕的地块发病严重,土地不平、积水严重、排水排涝不及时的地块发病严重。

2 玉米青枯病症状、发病机理与条件

2.1 玉米青枯病症状

玉米青枯病是世界性的玉米病害,也是典型的土传根病,在我国近年来尤为严重。主要在玉米灌浆期表现发病症状,高峰期是乳熟期至蜡熟期。玉米青枯病是多种病菌侵染造成的病害,玉米生长中后期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外部条件,品种不抗病是发生病害的内在原因。青枯病的发生也与气候、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有着紧密关系。青枯病病情发展快,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的40%~50%,特别严重的高达80%以上,对玉米产量的品质影响大。

太原种植玉米区域7—8月降雨量大,连续暴雨后突然转晴气温快速升高,高温高湿会导致青枯病的发生。此时的降雨成为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及侵入的条件,偏施氮肥、密度过大、田间密闭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对植株造成各种损伤都会加重发病。春播玉米一般在9月上旬玉米抗性弱的乳熟阶段植株发病并表现症状。

2.2 青枯病病原与发病特点

青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我国青枯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

玉米青枯病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30%以上。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只需5~8 d,快的只需2~3 d。青枯病发病的轻重与玉米的品种、生育期、种植密度、田间排灌和气候条件等有关。一般发生在玉米乳熟期前后,尤其是种植密度大、天气炎热、遇大雨和田间有积水时发病重。最常见的是雨后天晴、太阳暴晒时发生。按病情发展速度和症状特点,可分为急性型和普通型,急性型发病速度快,往往在1~2 d内全株迅速失水枯萎,似开水烫,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枯萎的早死现象,呈青枯状;普通型发病较慢,一般在5~10 d内全株才表现症状。整株叶片自茎下端开始并向上依次黄枯或青黄枯;茎基初呈褐色水渍状斑,表皮失水轻微皱缩,进而变软成条纹凹陷;严重者叶片全部黄枯、根坏死、茎基髓部中空,极易折倒。

2.3 玉米青枯病症状表现

玉米青枯病在染病、发病期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青枯病主要发生于玉米乳熟期。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突起,发病后叶片自下而上快速枯死,呈灰绿色,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出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青枯病发生后期,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松软、籽粒干瘦,容重降低。发病轻的也使果穗下垂、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

2.4 玉米青枯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条件

玉米品种熟期与感病是发病的内在原因,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外部条件。玉米灌浆、乳熟期植株抗性下降,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太原春播玉米区域一般7—8月散粉期至乳熟初期雨量大、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以及雨后暴晴、高温高湿导致发病重。玉米生长前期干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一般平地发病轻,坡地和洼地发病重。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排灌条件良好、玉米生长健壮的发病轻,而砂土地、土质瘠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

3 今后太原地区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措施

针对太原市玉米种植水平与区域特点,目前尚无种植推广高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是减轻病害的重要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轮作倒茬、科学施肥、增施磷肥和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等,都能减轻青枯病的危害。

3.1 选用抗病品种,适期迟播

选用种植推广抗病品种时,要在当地积温或无霜期,在满足品种生育期要求下,适当迟播。

3.2 耕作措施

平田整地、精耕细作、深耕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以及提高土壤通透性,都可减轻病害。

3.3 轮作倒茬

对重病地块,采取轮作倒茬,比如与豆类、谷子、杂粮等作物轮作。

3.4 栽培管理

及时排水排涝,在7—8月雨季注意排除积水,减少田间局部积水,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

3.5 选用包衣种子,合理密植

太原市一般留苗密度为4 100~4 600株/667 m2,根据地力条件适当调整密度,平地、肥力好的地块适当提高密度,坡地、肥力差的地块适当降低密度。

3.6 测土配方,科学肥料

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增施优质农家肥、磷钾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加强营养,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氮、磷、钾合理施用,避免偏施氮肥,可促进玉米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病能力。

3.7 及时防治

在发病前期,要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如遇发病时期,可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 mL。

2016-12-18)

1005-2690(2017)03-0086-02

S435.131.4

A

猜你喜欢
乳熟期青枯病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不同收获期燕麦青贮品质分析
秸秆还田与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根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的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研究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