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2017-01-12 20:22李海珀
种子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发芽率杂交计数

李海珀

(定西市种子管理站,甘肃 定西 743000)

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李海珀

(定西市种子管理站,甘肃 定西 743000)

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萌发特性为研究点,对其发芽的温度以及各个指标作出相应的分析研究,从实验中探究种子发芽最具备的生长条件,以保证马铃薯的生产质量。

马铃薯;发芽特性;最适条件

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是马铃薯通过亲本之间的有性杂交,选育出最具优势的杂交品种,然后利用其无性繁殖杂交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一代,可持续利用3~4代。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普遍存在生长率较低下以及种植的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这和马铃薯的生产条件差以及种子的发育状况有关。

因此,从最初的选种方向上进行优质选种,是目前有效解决生产量较低的一种途径。

1 研究马铃薯种子发芽特性的意义

马铃薯是我国很多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主粮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预计到2020年,1/2的马铃薯将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粮。到时候马铃薯种植面积将大幅度扩大,但是随着消耗量的增多,马铃薯的产量问题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多年前,水稻成为大部分地区的主粮,但基于我国人员数量较多的因素,产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自从杂交水稻问世以来,我国才慢慢解决粮食产量这一问题。因此,研究马铃薯种子发芽特性的意义显而易见。

我们从杂交实生种子的发芽特性上,研究适合种子生长的各个有利因素,在今后的种植中,可以通过改善这些因素,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以避免产量低下的窘境。提高马铃薯的生产产量,不仅能解决粮食上的问题,更能大面积减少用地,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 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2.1 种子发芽条件

基于马铃薯的特性为茄科茄属植物,因此实验过程中主要在不同的发芽床中进行,通过温度的变化展开研究。在以往的实验分析点调查中,发现将种子置于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与20℃温度下的发芽率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是发芽指数却存在显著的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15~25℃温度下发芽时间较长,这段温度并不是发芽的最佳温度;在20~30℃条件下的发芽指数以及发芽率都与20℃条件下的差别较显著,因此,这个温度段也不可选取。

种植的环境对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生长状况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沙中以及纸上的发芽率都会比在沙间纸上的发芽率高。

2.2 幼苗的鉴定

根据种植的有关规定,在实验的计数过程中,对于发育较为正常的幼苗要捡出,对于一些损坏以及有其他不良因素的幼苗通常到末次计数。有些严重腐烂的幼苗,更要立即处理,不参与计数范围。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的要求,切勿将发现的较为完好以及不正常的幼苗等到末次计数时一起区分,这样不仅可能造成后期计数错误率加大,而且容易导致苗根相互缠绕感染发病,导致发芽实验结果偏低,从而造成对同一批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超出规定的容许误差。识别幼苗是否正常,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幼苗的生长情况往往都不一样,有些较为正常,有些不正常,正常与不正常的都有不同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必须严格加以区分。

2.3 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测定

在种子的生活力监测方法中,一般使用四唑染色法,这种方法根据种子代谢能力的强弱,经脱氢还原反应,从其显示的各个特征差异来判断种子生活力以及其生活状况。

种子的活力也就是种子的强壮程度,关系到今后的发育情况,是否能迅速、整齐地发芽,能否面对周围多变的环境茁壮成长,是种子能否达到丰产以及产品质量是否优质的潜在能力。种子的活力检测方法有3类,分别是生长特性测定、逆境抗性测定以及生化测定。在实验过程中,对幼苗的活力进行测定,发现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在田间的种苗数量有1/2以上其高度都大于1 cm。实际测量与马铃薯种子的千粒重有很大关系。但是从实际测量中发现,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细小,千粒重不大,而超过1/2以上的幼苗高度大于1 cm是非常乐观的实验结果。

2.4 贮藏时间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在马铃薯实生种子收获后,都会有为期1年左右的自然休眠时期,在这个时期要人工进行后熟处理,否则杂交实生种子就无法萌发。因此,实验中使用1 500 mg/kg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马铃薯种子,也就是打破其自然休眠时期,以方便研究马铃薯杂交种子的发芽率情况。实验分析得知,贮藏年份不一样的种子,在发芽率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且风干后处于室温情况下储存,其发芽率随制种时间的延长降低。种子在其自然休眠期过后的发芽率是最高的,人为催破休眠期的种子发芽率较低。因此,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发现,选择休眠期刚过的种子可以提高产量,但是贮藏时间长的种子不适合。

3 结语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分离仅存在于杂交实生苗F1代,后续无性世代的选育工作基本上是在同一个变异群体中进行不同性状或基因型的选择。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种子发芽的最适合温度是20℃,各个环节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带给我们较为准确的影响因素。结合文中所阐述内容,在生产马铃薯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各个环节的最有利因素,用最适合种子生长的条件,以提高马铃薯的生产量。

2017-02-14)

1005-2690(2017)03-0101-02

S532.038

B

猜你喜欢
发芽率杂交计数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古人计数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臭氧处理对3种蔬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