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畸形后籽骨复位效果观察

2017-01-12 21:50汪元成郭孝军熊文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6年6期
关键词:效果

汪元成 郭孝军 熊文

[摘 要] 目的:观察微孔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畸形后籽骨复位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7例拇外翻畸形患者,按照其拇外翻分级分别纳入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实施微孔矫形术治疗,观察其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评价该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HVA、IMA、TSP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临床优良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孔矫形术治疗不同等级拇外翻畸形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籽骨位置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微孔矫形术;拇外翻畸形;籽骨复位;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6-074-03

DOI:10.11876/mimt201606028

拇外翻畸形好发于女性群体,以拇趾外翻畸形、疼痛、跖趾关节半脱位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第1跖骨内翻或拇囊炎,足部美观度及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术式高达上百种,但仍未出现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能够避免术后复发[2]。

籽骨脱位被认为是拇外翻畸形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有学者发现,籽骨脱位的有效纠正及局部力学平衡的良好恢复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复发风险,故胫侧籽骨复位效果是评价术后疗效的主要依据[3]。本研究就微孔矫治术治疗拇外翻畸形后籽骨复位效果进行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7例拇外翻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拇外翻畸形诊断标准[4],

无手术禁忌证且要求微创治疗,排除足部外伤所致拇外翻畸形、既往有手术治疗史、合并结缔组织疾病及足部先天畸形者。77例患者中,男15例17足,女62例74足,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6.08±7.41)岁,患者均以第1跖骨头部疼痛、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伴有足胼胝形成、拇囊炎、第2趾锤状趾。

1.2 分组方法

按照患者拇外翻分级分别纳入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级标准[4]:轻度:第一二跖骨间角(IMA)<13°或拇外翻角(HVA)<30°,跖趾关节对合不理想;中度:IMA 14°~15°或HVA 30°~35°,合并跖趾关节半脱位,伴或不伴跖骨下疼痛、锤状趾畸形;重度:IMA>16°或HVA>35°,合并跖趾关节全脱位,伴或不伴跖骨下疼痛、锤状趾畸形。本研究77例患者中,轻度42例,中度21例,重度14例。

1.3 治疗方案

患者均接受微孔矫形术治疗,术前拍摄X线片定位畸形位置,术中在电视监视下,于拇趾近节内侧上方作一3~5 mm微孔,使用削磨钻、小骨膜剥离器、小拉钩等微型骨科手术器械,实施拇趾近节内侧斜行截骨,将骨质增生去除并以中医正骨手法矫正拇趾脱位及畸形[5]。

术毕无需缝合切口,使用绷带、胶布将拇趾固定于5°~10°内翻位,冷敷4~24 h;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每隔3~6 d换药1次,促进截骨端愈合、避免粘连,嘱患者穿矫形鞋,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持续6个月以上。

1.4 观察指标

1.4.1 影像学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拍摄足部X线片,使用骨科专用量角器测量其前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变化,并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相关标准,观察其胫侧籽骨位置(TSP)[6]:①胫侧籽骨位于第一跖骨中轴线的内侧且不与其接触;②胫侧籽骨的外侧缘刚好与第一跖骨的中轴线接触;③介于②、④之间;④胫侧籽骨刚好被第一跖骨的中轴线平分;⑤介于⑥、⑦之间;⑥胫侧籽骨的内侧缘刚好与第一跖骨的中轴线接触;⑦胫侧籽骨位于第一跖骨中轴线的外侧且不与其接触。TSP判定为①则计1分,判定为②则计2分,以此类推。

1.4.2 疼痛及临床疗效 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胼胝疼痛情况变化,于术后6个月时,参照文献相关标准评价该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7]:优:拇外翻畸形纠正,可穿硬底鞋且不会出现鞋帮磨损,拇趾关节活动、趾力、行走未见异常,拇囊炎消失,HVA<20°且IMA<9°;良:拇趾内背仍存在麻木症状,关节活动趋于正常但存在第2、3跖骨头下疼痛,HVA 20°~25°,IMA 10°~12°;差:拇外翻畸形未得到明显纠正或HVA、IMA较术前增加。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性别、拇外翻分级、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年龄、HVA、IMA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满足方差齐性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采用校正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像学指标

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HVA、IMA、TSP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胼胝疼痛及疗效

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轻度组同时期比较,*P<0.05;与中度组同时期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P<0.05

轻度组优41例、良1例,中度组优19例、良2例,重度组优13例、良1例,三组优良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拇趾长轴与跖骨长轴形成的夹角不超过15°,第1、2跖骨间内翻在9°以内,但部分患者可因足部解剖结构先天性缺陷或长期穿着高跟尖头鞋引发拇趾倾斜角度超出正常范围,即拇外翻[8]。过往大切口治疗拇外翻的缺陷主要包括内侧关节囊重叠缝合不足、拇内收肌和籽骨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等[9],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微孔矫形术能够有效弥补大切口治疗存在的弊端[10-12]。微孔矫形术为截骨远端跖骨块提供了足够的跖移和跖屈活动度,并促使足内侧纵弓顶角降低,能够有效弥补因短缩而导致的内侧纵弓高度降低,为胼胝痛的改善奠定良好基础[13]。本研究153例患者均接受微孔矫形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患者HVA、IMA、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不同分级患者术后6个月组间HVA、IM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微孔矫形术不会因患者分级变化导致治疗效果受限,对不同拇外翻分级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1跖骨籽骨系统在拇外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拇短屈肌、拇展肌内侧头止于胫侧籽骨,拇短屈肌、有拇收肌外侧头则止于腓侧籽骨,正常状态下,两组肌群可保持动态平衡,但长期外力作用可导致跖骨内翻、籽骨脱位,诱发绞盘式机制,造成跖骨与籽骨同时发生附着肌群的力量失衡,拇外翻畸形出现[14-15]。拇展肌的持续腹侧移位及拇收肌力量的不断增强,可导致近节跖骨外侧移位逐渐加重,拇外翻畸形亦随之加重,因此,有效恢复跖骨籽骨系统力学平衡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有学者指出,胫侧籽骨恢复满意可明显降低拇外翻畸形复发风险[16]。本研究结果示,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TSP均有所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Xu等[17]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第1籽骨位置得到了有效矫正恢复,证实了该方案对恢复拇外翻足生物力学功能及解剖结构的良好作用。与此同时,微孔矫形术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其切口不足5 mm,无需拆线、石膏、钢针且不会对足部3个负重点造成损伤,可保证患者早期恢复性锻炼的实施[18]。

综上所述,微孔矫形术治疗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籽骨复位满意。

参 考 文 献

[1] Park Y B, Lee K B, Kim S K, et al. Lateral Soft-Tissue Release with Medial Transarticular or Dorsal First Web-Space Approach Combined with Distal Chevron Osteotomy for Moderate-to-Severe Hallux Valgus[J]. JBJS Essent Surg Tech, 2014, 4(4): e24.

[2] 魏勇, 李钧, 陈波,等. 拇外翻的手术治疗[C]// 中华医学会2011年显微外科学术年会. 2011.

[3] Bock P, Kluger R, Kristen K H, et al. The Scarf Osteotomy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Lateral Release for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J].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5, 97(15): 1238-1245.

[4] 孙卫东, 吴寿长, 温建民. 拇外翻术后拇外翻角和第1-2跖骨间角X射线测量方法评价[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4): 678-682.

[5] Pentikainen I, Ojala R, Ohtonen P, et al. Preoperative radiological factors correlated to long-term recurrence of hallux valgus following distal chevron osteotomy[J]. Foot Ankle Int, 2014, 35(12): 1262-1267.

[6] Geng X, Zhang C, Ma X, et al. Lateral Sesamoid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Second Metatarsal in Feet With and Without Hallux Valgus: A Prospective Study[J]. J Foot Ankle Surg, 2016, 55(1): 136-139.

[7] 徐海栋, 陈勇, 赵建宁. 迷你双螺纹空心钉结合截骨治疗拇外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3, 17(9): 1611-1617.

[8] 张奉琪, 裴宝岩, 魏书田, 等. 拇趾外翻截骨术后第1跖骨的长度与转移性跖骨痛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43): 3441-3444.

[9] Lui T H, Ling S K K, Yuen S C P. Endoscopic-assisted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J]. Sports Med Arthrosc Rev, 2016, 24(1): e8-e13.

[10] Hecht P J, Lin T J. Hallux valgus[J]. Med Clin N Am, 2014, 98(2): 227-232.

[11] 马利杰. 拇外翻软组织平衡的解剖学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 2009.

[12] Lamo-Espinosa J M, Flórez B, Villas C,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samoid Complex and the First Metatarsal After Hallux Valgus Surgery Without Lateral Soft-Tissue Release: A Prospective Study[J]. J Foot Ankle Surg, 2015, 54(6): 1111-1115.

[13] Trujillo-Mederos A, Arnay-de-la-Rosa M, González-Reimers E, et al. Hallux Valgus among an 18th Century population of the Canary Islands[J]. Int J Osteoarchaeol, 2014, 24(5): 590-601.

[14] 毕锴, 温建民, 董颖. 阴阳、筋骨理论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中的应用[J]. 中医杂志, 2015, 56(14): 1202-1204.

[15] Klemola T, Leppilahti J, Kalinainen S, et al. First tarsometatarsal joint derotational arthrodesis—a new operative technique for flexible hallux valgus without touching the 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J]. J Foot Ankle Surg, 2014, 53(1): 22-28.

[16] Dayton P, Kauwe M, Feilmeier M. Is our current paradigm for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bunion deformity flawed? A discussion of procedure philosophy relative to anatomy[J]. J Foot Ankle Surg, 2015, 54(1): 102-111.

[17] Xu H, Jin K, Fu Z, et al. Ra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tomical Risk Factors in the Evaluation of Hallux Valgus in Chinese Adults[J]. Chin Med J, 2015, 128(1): 51.

[18] Siekmann W, Watson T S, Roggelin M. Correction of Moderate to Severe Hallux Valgus With Isometric First Metatarsal Double Osteotomy[J]. Foot Ankle Int, 2014, 35(11): 1122-1130.

猜你喜欢
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笑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创造逼真的长曝光虚化效果
四种去色效果超越传统黑白照
期末怎样复习效果好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