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1-13 10:57雷柏妹
种子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米质中稻宁波市

雷柏妹

(周宁县种子管理站,福建宁德355400)

杂交水稻甬优17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雷柏妹

(周宁县种子管理站,福建宁德355400)

甬优17是浙江省宁波市科学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自选甬粳4A与甬恢12配组育成的三系籼粳杂交稻品种,在福建省周宁县做中稻种植,表现为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穗粒数多、后期转色好、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总结了其山区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甬优1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甬优17是浙江省宁波市科学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用自选甬粳4A与甬恢12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穗粒数多、稳产、高产、生育适中、米质较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中感稻瘟病,2014年6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产量460.05 kg/667 m2,比对谷优527增产4.3%,增产显著;2012年续试,平均产量504.49 kg/667 m2,比对谷优527增产2.36%,增产不显著;2013年参加全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27.43 kg/667 m2,比对宜优673增产3.5%。2015年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郑建龙种植户做中稻示范种植1 533 m2,平均产量526.7 kg/667 m2,比对两优2186增产38.6 kg/667 m2,增幅7.9%;周宁县咸洋村陈序材种植户做中稻示范种植867 m2,平均产量531.1 kg/667 m2,比对谷优527增产46.5 kg/667 m2,增幅9.6%。2016年该品种在周宁作中稻推广种植270万m2,其中在狮城镇坂头村做中稻示范种植34 000m2,平均产量511.7kg/667m2,比对两优2186增产50.3 kg/667 m2,增幅10.99%。

2 主要特性

2.1 生育期

甬优17属三系籼粳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24 d左右,比对谷优527早熟5 d左右。在周宁县做中稻种植,一般在5月初播种,全生育期140 d左右,比对两优2186早熟1 d左右。

2.2 主要农艺性状

甬优17具有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直立、叶片厚挺、叶色浓绿、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粒数多、着粒密、熟期转色好等特点,株高105.0 cm,穗长23.2 cm,每穗总粒数196.3粒,结实率83.04%,千粒重26.2 g。

2.3 抗逆性和适应性

福建省区试2 a田间自然诱发鉴定:2011年田间鉴定表现中抗(MR)叶稻瘟,中感(MS)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抗(R);2012年田间鉴定表现抗(R)叶稻瘟,中抗(MR)穗颈瘟,苗期室内人工接种鉴定表现抗(R);2 a综合评价为中感(MS)稻瘟病。2 a在周宁县做中稻示范种植,田间未发现穗颈瘟和细条病,纹枯病轻。所有种植田块均无倒伏现象,抗逆性优于两优2186和谷优527等组合,可在多种土质类型的田块种植,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

2.4 稻米品质

经测定,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2.5%,精米率75.0%,整精米率67.0%,粒长6 mm,长宽比2.4,垩白率28%,垩白度4.7%,透明度1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4 mm,直链淀粉含量14.6%,蛋白质含量8.2%,米质较优。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作中稻栽培,最佳播种期为4月底至5月初,秧龄30 d左右,6月上旬插秧,8月中下旬抽穗,9月下旬成熟。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稀播匀播,播种量12 kg/667 m2;施足基肥,做好秧田管理,在一叶一心时喷施0.5%尿素溶液,促进苗齐苗壮;在二叶一心时每盘定量施复合肥30 g作“断奶肥”;移栽前5~7 d转移到室外,置放在预先备好的二次育秧田练苗,并注水灌湿苗盘土,随后定量施尿素每盘30 g作“送嫁肥”,待秧苗长至4.5叶、苗高20 cm时移栽。秧田注意防治二化螟、稻蓟马和稻秆潜蝇等害虫,做到秧苗带药移栽。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要发挥穗粒数多的优势,力争多穗高产,在栽培上应以促分蘖、争大穗多穗为主要技术,强调合理密植,插植规格20 cm×25 cm,保证基本苗6~9万/667 m2。做到薄水、浅插、匀栽,以利田间良好的通风透光,促分蘖发育成大穗,为高产群体的形成奠定基础。机插的调适机械下栽深度,带土浅插,以利早发,促进低节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有效穗大部分达到14万/667 m2以上。

3.3 科学肥水管理,做到品质栽培

施肥应采取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后期酌施穗肥,达到保穗数、促大穗、增粒数、攻结实、争粒重的效果。底肥要足、追肥要早,幼穗分化时和破口抽穗期视苗情各施少量化肥以提高穗粒数。一般基肥占60%,蘖肥占30%,穗粒肥占10%,保证前期早生快发,后期不缺肥、不早衰。

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后期不宜过量施用氮肥,以防剑叶披垂。一般每667 m2施纯N13.5 kg、P2055.6 kg、K2O 12.6 kg,N、P、K比例1∶0.42∶0.93;水管上做到浅水插秧、浅水勤灌促蘖、分蘖末期及时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期间歇灌溉,增加土壤通透性。抽穗扬花期采用深水灌溉,后期干湿交替护根养叶,但不过早断水,成熟收割前3~5 d断水,以利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以免影响稻米品质。

3.4 综防病虫,确保丰收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叶蝉、稻飞虱,减少病毒传播媒介。根据稻田病虫发生动态及植保部门的病虫预测预报,采取预防为主、适时防治、农药混用、一次兼治多种病虫的总体防治策略,降低用药量和防治次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品药剂,重点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以确保优质高产,增产增收。

1005-2690(2017)08-0071-02

S511.22

B

2017-07-05)

猜你喜欢
米质中稻宁波市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