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发展 成功之本

2017-01-13 06:02潘晓东
今日印刷 2017年1期
关键词:顺势平湖票据

潘晓东

与上海紧邻的浙江平湖近段时间成了上海印刷企业选择搬迁的热门地,2016年10月下旬协会组织部分青年企业家前往参观刚从上海搬迁至当地的安得利包装装潢有限公司,收缩了上海工厂重返平湖建设新厂并成功登陆新三板的茉织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和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虽说3家企业从事的领域与产品各不相同,但了解了这些企业的成长过程让参观者大为震动,他们为这些企业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所感动,也为这些企业面对各种压力敢于摸索前进所鼓舞,他们的经营理念是所有企业学习的榜样。

应改革开放之势从农村起步

上述3家企业都起步于农村,涉足印刷的时间分别是1989年(英厚机械)、1992年(茉织华印刷)和1994年(安得利包装),20多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如今这3家企业的厂房面积都在数万平米、资产过亿,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领军企业或是业内的佼佼者。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英厚公司和安得利公司创始人的儿子都已进入企业工作,与父辈共同开启新常态下的新一轮长征。

丑小鸭蜕变成美丽的领头大雁靠的是机遇,没有1978年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就不可能有我们国家的今天,不可能出现这批出身贫困农村的企业家,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排位世界第二的印刷大国的地位。

但是,外因再强大,发生变化还得依仗内因。于是,有了安得利老总李德明从农村孵房走进印刷,从为上游企业从事后道覆膜到选择为奢侈品提供手提袋的这样一段不平凡的过程。他步入这个行业时的全部家当是3万元人民币,但他2016年仅花了个把月的时间就确定花2500万元人民币买下平湖现成的2.2万平方米的原服装加工厂厂房,决心把生产基地由上海搬迁至平湖,岁月让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企业家变得异常敏锐、懂得权衡、显得豁达。更令人震惊的是,时间才过去3个月,内部装修还在进行中,设备的搬迁已经开始,新厂房内的生产也已经启动,几乎所有前来参观的对象都异口同声地称赞李德明在关键时刻作出了一个事关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正确决定,有的还选择了学习跟进,这甚至让李德明萌生了在这里建设个印刷科技园区的念想,迎来更多的沪上企业,优势互补、集群发展,企业家的胸襟显得更为开阔。

英厚现任董事长李凤良的经历同样如此,起步于在社办五金厂当机床操作工,25岁当上了厂长,1989年成为上海订书机械厂的平湖联营厂,由此踏进了印刷圈,以至2014年上海电气集团整体出让了上海印包公司,当年把英厚领进门的师傅也改嫁了,小兄弟倒是活得好好的,真有点世事弄人的感觉。但李凤良起步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到上海送工厂加工完成的机械零部件,靠着脚蹬三轮车艰难地行进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转辗到达长途汽车站搭车抵达上海已是傍晚时分,次日进厂交货待到返回平湖,前后足足需要两天,而现在两地间的车程仅为1个多小时。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不禁让人感概与唏嘘。

无论是李德明还是李凤良,二位企业家至今仍给人谦和、忠厚、沉稳的感觉,不失本分。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从当年的农民成为现在有着一定实力的企业家,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最根本的是遇到了一个好时代,是时势造就了英雄。但尽管境遇相同,更多的农民并没有能成为企业家,也就在上述3家企业继续成长发展的时候,不少企业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还处于艰难的探索中,这也说明,能抓得住机遇同样是一种可贵的本领。不忘初心,不畏困难,继续前行,应该成为所有企业的追寻目标。

借合作各方之力迎逐步发展

其实哪家企业的发展都需经营者使出洪荒之力,需要他们凭借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不断地选择、决策。如果选择失误,带来的是投资损失与时间上的浪费;反之则是借力发力,利用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后来居上的效应。

“为中国印刷行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经济的设备支持”是平湖英厚立下的企业宗旨,围绕这一目标,他们选择走一条站在他人肩膀上快速成长的道路,如果都自己摸索,从头做起,那至今他们可能都还在姗姗而行,还是井底之蛙。他们的成长过程确有可取之处。

请看该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频频有选择地与外方合资,迅速成为印后领域全国领先企业的过程:

■ 1989年平湖黄姑电讯五金厂与国营上海订书机械厂(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的前身)的联营带领后来更名为英厚的企业走上了专业印后设备的制造之路;

■ 2005年与日本寿原公司的合资,帮助企业走上了高端胶印机墨斗制造之路,为收购了日本秋山印刷机的上海光华等多家国内胶印机制造企业提供墨斗配套;

■ 2009年选择与意大利牛邦公司合资,引进生产在欧美市场广泛应用的PUR胶专业胶装设备,开创了国内生产此类设备的先河;

■ 2011年,他们又与日本制袋机制造领军企业——袋王公司合资,让制袋机械的生产落户中国大陆;

■ 2013年他们选择与意大利斯迈思合作,组织生产高端锁线设备;

■ 2015年则是与德国的沃伦贝格合资,在国内生产高速胶装联动线。

产品选择确定后,合资的最大好处是落地迅速,对方贡献的是技术,国内企业贡献的是已经成熟的销售渠道,尽快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何况在操作方法上,他们并非同每家企业合资都去建设一个独立工厂,而是共用设备,分别核算,这就有效避免了重复投资,提升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其实,就连已经在新三板登陆的茉织华印刷公司至今在企业的注册资本中依然有着20%的日方股份,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社会融资才更有助于企业实现发展梦想。事实说明,这些起步于农村的企业家在经济核算上同样做得十分精明。

顺社会变革之需谋转型升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间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万物皆在变,所以,顺势而变,居安思危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基础。事实也是这样,由管政明当家的茉织华公司20多年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茉织华公司起步于1992年,现在公司已经成为票据印刷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管政明也当选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的副理事长、票据印刷行业分会的理事长,但是又有谁知道在这走过的20多年时间里票据印刷领域同样变化多端,波涛汹涌,稍有不慎,不能准确预判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抢先一步就存在着翻船的可能。

个性化账单是票据印刷业最早起步的基本业务,为此,不少票据印刷企业不惜巨额投资,为公用事业单位免费提供大容量的服务器,为的是留住这块赖以生存的基本业务,可是伴随着账单的无纸化,这块曾被看好的肥肉居然成了鸡肋。

在这之后票据印刷企业又先后迎来银行贷记卡的兴起与纸质存折业务的退市;机票的网上预售、登机前机场办理登机卡与多联飞机票印刷业务的消失;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上支付形式的兴起同样意味着支票的灭亡;电子发票的兴起意味着增值税发票的退市;按照管总的判断,现时票据印刷企业的主打业务——快递单,因为条形码与二维码的普及不用多久也将消失。殊不知一向被看好的票据印刷业居然也有着旁人所不了解的甜酸苦辣。

票据印刷企业所面对的这一场场变革都意味着设备的更新,意味着业务结构与生产方式的改变,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只是一味地抱怨、诅咒市场的稍纵即逝,其结果必定是淘汰出局。但是,茉织华印刷一一应对过来了,而且始终走在同行的前列,走得很稳健、很扎实、富有前瞻性。

面对即将逝去的快递单印刷业务,他们又主动开发出两项新的业务:一是为快递企业提供扫码机,因为在快递单消失的时候,扫码机将成为这些企业的标配,此处不再有用武之地,他处依然有可为之处,作为现代服务业一份子的印刷企业关键是提供别人所需要的服务;另一个是主动为银行提供延伸服务,为银行开拓的积分换物活动提供后台支持。茉织华的这些变化体现了企业领导先人一步的睿智,体现了在为兄弟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反映自身的价值,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花很大篇幅叙述茉织华的变化为的是说明顺应时代变化的重要性,唯有顺势而变企业才有生存的价值,能够做出如上变革的前提是企业领导必须走在市场的前面,必须与时俱进。

有人分析企业成功的前提有3条:理念、行动、坚持。在这里,理念是引领企业顺势改革的基础;行动是让企业发生变化的根本;坚持则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任何一项变革不可能不遭遇风浪,问题是遭遇风浪后必须顶得住,必须坚持,因为胜利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大革命的年代是这样,在经济变革的过程中同样也是这样。

结论:顺势主动谋变才是成功之道

顺势谋变是企业领导的责任,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对发展趋势有预判,能够遇变不慌,顺势而变,把挑战当作考验自身应变能力的机遇,因为大势对任何一家企业都一样。回首以上3家企业将近30年的成长过程,他们没有少遇到过任何一次风浪,但他们没有怨声载道,而是借力发力,总是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善于捕捉住各种机遇,为了企业的发展。

路在每家企业自己的脚下,唯有顺势而变,唯有看准方向后的坚定前行,企业才可能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在业界做得相当成功的平湖市的这3家企业告诉我们的。

猜你喜欢
顺势平湖票据
吟荷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平湖“三制三线”防范处置企业欠薪
创业即顺势而为
溪洛渡大坝上游平湖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