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的研究进展

2017-01-14 09:07付新刘阳王雪梅杨炳友夏永刚王秋红匡海学
中医药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流感病毒

付新,刘阳,王雪梅,杨炳友,夏永刚,王秋红,匡海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麻杏石甘汤的研究进展

付新,刘阳,王雪梅,杨炳友,夏永刚,王秋红,匡海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是中药的经典方剂之一。对呼吸系统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作用、解热作用、抗菌作用、免疫作用、治疗变异性哮喘等作用。通过对麻杏石甘汤的文献的整理,对麻杏石甘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研究。

麻杏石甘汤;抗炎作用;解热作用;免疫作用

麻杏石甘汤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麻黄辛性甘温,宣肺解表平喘,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共为君药,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热;杏仁为臣药,苦降肺气,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炙甘草为佐使药,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

1 抗炎抗氧化反应

赵岩松等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对2%的氯化乙酰胆碱+0.4%磷酸组氨治喘模型豚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的影响,发现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及其整体状态具有明显的影响,花生四稀酸、9,10-DHOME和PGE2可能是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豚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影响潜在的生物标记物[1]。张启云等通过对比研究麻杏石甘汤、清燥救肺汤对小鼠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理,发现麻杏石甘汤可有效地减轻小鼠肺部炎症损害,且可降低肺组织匀浆中TNF-α含量和MPO含量,升高SOD含量[2]。同时,黄丰等通过研究研究麻杏石甘汤调节哮喘模型小鼠Th1/Th2反应的分子机制,发现麻杏石甘汤可明显抑制IL-4、IL-5的蛋白表达和GATA-3、STAT-6的基因表达[3]。代琳等通过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症状的干预作用,发现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有干预作用,可改善放射性肺损伤[4]。高尚泽等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及其主要成分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sec1413表达的影响,发现麻杏石甘汤及甘草能够有效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ec1413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5]。研究还发现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发现麻杏石甘汤高、低剂量均能升高血浆及肺组织中SOD、GPx的含量,降低MDA含量。

2 抗病毒作用

王伟群等通过研究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发现加味麻杏石甘汤水溶液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6]。卢芳国等[7]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与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麻杏石甘汤在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方式中均能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同时研究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IL-2、IL-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麻杏石甘汤对机体抗感染免疫发挥一定调节作用是通过调节IL-2、IL-4的蛋白表达水平达到的[8]。屈水等通过对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指数和IL-2、TNF-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发现其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起保护作用,包括调节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提高小鼠免疫器官重量。通过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病模型,评价麻杏石甘汤对该病的疗效,发现麻杏石甘汤高剂量组大鼠TE、EEP、PEF、EV和MV升高,PENH降低,麻杏石甘汤能明显地改善RSV肺炎[9]。林胜友等[10]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对急性放射性肺炎大鼠血浆及肺组织细胞中IL-6与PDGF水平的影响,发现麻杏石甘汤能下调急性放射性肺炎大鼠血浆及肺组织细胞中IL-6、PDGF浓度。张波等[11]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及机制,发现麻杏石甘汤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反应,降低肺指数,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增殖有关。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靶点发现,麻杏石甘汤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包括以下四个途径:1)直接杀伤病毒;2)干预病毒吸附;3)抑制病毒增殖;4)保护宿主细胞。卢芳国等[12]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发现其抗流感病毒作用包括以下两个途径:1)能通过抑制病毒增殖; 2)保护宿主细胞。

3 物质基础研究

周斌等[13]通过HLP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含量后,发现对于测定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张薇等[14]通过对麻杏石甘汤全方多糖进行分离与定性定量测定,采取水提醇沉淀法提取多糖,蒽酮硫酸法测定其含量是可靠的测量方法。吕培等[15]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中水煎液中Mn、Mg、Ca、Fe、Cu、Zn等6种无机元素的溶出及不同化学形态分布,发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可以对对麻杏石甘汤中各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是一种先进的的测量方法。

4 解热作用

屈飞等[16]通过建立静脉注射内毒素的大鼠发热模型,观察麻杏石甘汤的解热作用,发现麻杏石甘汤对静脉注射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贾雷等[17]通过观察麻杏石甘汤对内毒性发热SD大鼠的体温及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影响,发现不同剂量麻杏石甘汤对内毒素性发热SD大鼠的解热作用为多波折量效关系。通过对冷热板示差法对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真实性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组小鼠的Ca2+-Mg2+-ATPase及Na+-K+-ATPase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1)。结果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其寒热赋性具有一致性。

5 抗菌作用

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发现麻杏石甘汤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使大鼠发热温度降低,使巴豆油致耳壳炎症减轻,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明显抑制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能够使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显著提高[18]。

6 免疫作用

朝凤芹等[19]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支气管黏膜分泌,麻杏石甘汤组升高小鼠支气管灌洗液sLgA浓度,降低其支气管灌洗液IgE和肺组织MCP-3、Eotaxin浓度,可以增强支气管黏膜的防御功能。黄丰等[20]通过探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发现其药物血清能明显抑制 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抑制RBL-2H3细胞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因子4。通过体外实验发现麻杏石甘汤对RBL-2H3细胞脱颗粒和体内实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现麻杏石甘汤的抗过敏作用与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炎性物质释放有关。

7 治疗变异性哮喘

刘波等[21]通过研究麻杏石甘汤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的作用和相关机制,发现麻杏石甘汤能防治枸橼酸所致豚鼠咳嗽,引起过氧化氢的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咳嗽症状缓解明显,同时能降低炎性介质水平。

麻杏石甘汤能够明显减少模型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浆IL-4浓度,使肺泡灌洗液及外周血浆IL-12,IL-18,IFN-γ浓度显著提高,这可能是麻杏石甘汤通过纠正Th1/Th2失衡而达抗炎平喘功效[22]。文丹等[23]通过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可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等过敏反应物质,同时,不但能扩张气道,而且有综合性止咳平喘功能。麻杏石甘汤可以显著减轻哮喘小鼠的肺组织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有效降低管腔内分泌物,从而改善支气管痉挛状态,可以起到解痉镇咳作用。

8 结论

麻杏石甘汤为清热平喘之良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作用、解热作用、抗菌作用、免疫作用、治疗变异性哮喘等作用,能够提升全身的肌体免疫力,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整体治疗的特点。麻杏石甘汤是传统经典方剂[24],对其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其适应的范围,帮助我们更好地直到临床用药,让我们更好的掌握麻杏石甘汤的药动、药效以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把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从多层次多角度为麻杏石甘汤提供科学依据,为麻杏石甘汤为基础方的新药开发提供有力保障。对于麻杏石甘汤的进一步研究,为中医药走进国际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启云,李冰涛,李文宏,等.麻杏石甘汤对哮喘豚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1):12-15.

[2]赵岩松,杨进,龚婕宁.麻杏石甘汤、清燥救肺汤对小鼠病毒性肺炎作用机理的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7,39(11):81-83.

[3]黄丰,童晓云,张荣华,等.麻杏石甘汤调节哮喘模型小鼠Th1/ Th2反应的机制初探[J].中药材,2008,31(10):1519-1522.

[4]代琳,舒静娜,林胜友.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炎急性期的干预作用[J].河南中医,2012,31(1):40-42.

[5]高尚泽,杨林伟,王小莹,等.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Sec1413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3,30(12):745-748.

[6]王伟群,邵征洋,许先科,等.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呼吸道合肥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甭TNF-α、ECP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6):420-423.

[7]卢芳国,何迎春,庞喻,等.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活性与超微结构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47-49.

[8]卢芳国,张波,严杰,等.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IL-2、IL-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 (3):1-3.

[9]屈飞,李惠兰,崔艳茹,等.麻杏石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致病大鼠模型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29(6):2098-2101.

[10]林胜友,孙晓南,代琳.麻杏石甘汤对急性放射性肺沉大鼠IL-6与PGDF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7):517-518.

[11]张波,李玲,卢芳国,等.麻杏石甘汤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炎症与神经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 (4):1094-1099.

[12]卢芳国,何迎春,肖子曾,等.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靶总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8(2):5-9.

[13]周斌,郑鹏武,张铁军,等.HPLC测定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含量[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71-73.

[14]张薇,李雁来,卢芳国.麻杏石甘汤中多糖测定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45-2146.

[15]吕培,李祥,陈建伟,等.ICP-OES用于麻杏石甘汤中无机元素分析[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6):66-68.

[16]屈飞,徐镜,崔艳茹,等.麻杏石甘汤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8):178-181.

[17]贾雷,赵艳玲,刑小燕等.基于冷热板示差法研究麻黄汤与麻杏甘汤寒热药性差异[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0):2741-2744.

[18]谭露,张世鹰,蔡锐,等.麻杏石甘汤抗菌抗病毒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18(12):89-94.

[19]韩凤芹,孙雪文,张新国,等.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支气管黏膜和肺组织免疫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 1398-1399.

[20]黄丰,童晓云,张荣华,等.麻杏石甘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J].中成药,2008,30(11):1582-1584.

[21]刘波,李祚勇,徐国良,等.麻杏石甘汤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105-108.

[22]陈娜,梁仁.麻杏石甘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5):545-547.

[23]刘丹丹,王敏.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8):285-287.

[24]张献,鲁美君.浅谈王琦教授经方临床应用[J].中医药学报,2016,44(4):95-96.

R28

A

1002-2406(2017)02-012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274103,8130321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No.201367);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项目(No.ZHY16-089);哈尔滨市科技局项目(No.2016RAQXJ214)

付新(1983-),男,助理研究员,在职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匡海学*(1955-),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性味理论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016-08-16

修回日期:2016-09-10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流感病毒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NL R表达对比分析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为何要如此重视H7N9型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