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威海市现代果茶产业发展

2017-01-14 09:42王林军王兆顺陈浪波王洪强宋英芹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威海市果业威海

文/王林军,王兆顺,陈浪波 ,王洪强,宋英芹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威海市现代果茶产业发展

文/王林军1,王兆顺1,陈浪波1,王洪强2,宋英芹3

【导读】 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果茶产业,特别是以当地支柱产业苹果产业为基础,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以此来回答为什么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转什么以及如何转等问题,以期更好地推动果茶产业新旧动能转化。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果茶产业以搭建新平台、培育新主体、构建新支撑、展现新作风为主要措施和抓手,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较好地实现了绿色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和融合发展,促进以苹果产业为主导的果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为什么转——威海的思考

经营体制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传统果茶生产者的经营规模较小,户均果园大多0.13~0.2 hm2,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趋激烈,在国际化竞争中优势正在失去。一是小规模经营主体量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少且整体规模不大,主要以果茶的初加工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带动能力有限、竞争能力较弱;二是农民合作组织运行不规范,管理粗放、经营能力不强,稳定性差,难以有效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有些合作社“有名无实”;三是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四是科技含量低,新产品研发能力差,大多数主体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不变革就没有优势。

在生产成本增加、劳动力数量减少以及效益日趋降低的多重挤压下的必然选择。我国苹果栽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及2000年后形成了3次栽植高潮,目前全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266.7万hm2。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苹果种植业中从业人员的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一方面是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的减少及年龄结构的老化,形成了苹果生产中的突出矛盾。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口快速流失,在水果套袋、采摘、疏花疏果等用工时节,已经很难找到适合的作业者,而果茶生产的化肥农药、土地租金、机械设备、人员工资等生产成本却在逐步上涨,市场终端的果茶产品的销售价格起伏较大且有很大的下行压力。由此导致果茶生产者的利润空间受到空前挤压且日渐趋薄,小面积的生产者受到成本等因素无法下降的刚性制约,不变革就没有未来。

来自苹果产业更新换代变革期下的自主作为和有利选择。我国现有苹果园有相当一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甚至为更早时期所建的苹果园,普遍存在栽培品种老化、树龄老化、低效运行的现象;还有相当一部分果园栽植在次适宜区或者不适宜区内,环境恶劣,难以生产出优质苹果。针对这两类果园,全国苹果产区已经开始了产业结构调整。威海老龄果园占比超过50%,树龄普遍超过20~25年,今后几年内将陆续被淘汰掉。我国苹果产量占到世界56%,是苹果生产大国但不是苹果生产强国,与欧美果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产品成本高、果品质量差,主要原因是栽培模式落后,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低,采后处理和营销水平较低。意大利、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目前苹果生产全部实行矮化密植,机械化程度高达80%以上,每667 m2用工5~10个,果树栽后第1年挂果,2~3年丰产,5年生每667 m2产量上万斤,优果率90%以上,成本约1~1.2元/kg。我国目前90%的苹果园以乔化稀植为主,机械化程度低,挂果迟,产量低,优果率更低,每667 m2用工量50~60 个,大多数果园 3~4 年挂果,5~7 年丰产,每667 m2产量大多徘徊在1 500 kg左右,成本高达2~3元/kg,是欧美国家的 1~2倍。尤其2015年以来,大多数果园产出效益低,有的入不敷出,不变革就没有出路。

对掠夺式、低效益生产方式的反思催生转变动力。传统高密度栽培造成的环境郁闭、病虫害滋生,清耕制导致水土流失,大量使用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酸化、生态环境变劣和潜在的食用风险,水果套袋等高强度劳作,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紊乱等问题,已经引起从业人员的深思,产业内部自发调整的序幕已经拉开,不变革就没有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什么和如何转——威海的做法

培育新型生产模式,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为推动威海现代果业的发展,集中力量推进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加快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威海市政府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动现代果业发展的意见》(威政办发〔2013〕57号),威海市发改委印发了《威海市“十三五”果业发展规划》,威海市财政局和农业局印发了 《威海市现代苹果产业发展资金奖励办法》(威财农〔2014〕17号)等相关文件,加大政策和资金等扶持力度,培育新型主体,全力推动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政策的引导和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威海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跨越,促进了威海现代果业的转型升级。

落实园区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积极争取省财政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苹果产业项目》《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苹果产业项目》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奖代补(现代苹果产业)政策项目》在威海的实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现代苹果产业,陆续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示范园区,如荣成华峰果业、悦多果业,临港的樱聚缘、51号农场,文登的汇润果品等。全市共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1.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近38亿元投入到现代苹果产业,现代苹果产业面积达到了2.13万hm2,走在了全省前列;其中面积超过66.7 hm2的示范园10处。这些政策、资金和措施的落实,促进了苹果矮砧集约栽培的规模化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苹果园挂果迟、产量低、技术复杂、管理环节多、劳动强度大、土壤流失和酸化等深层次问题,使苹果生产由繁杂技术转为简单易行的“傻瓜”技术,由“累心累力”果园成为快乐休闲果园,示范与带动作用明显。

重视技术人才,提高现代果业技术水平。立足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筹划成立了“现代果业专家大院”,在国内邀请到了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等11位权威果树专家入驻;在国外邀请到了意大利库特·沃斯等6位国际知名专家定期来访,集国际国内顶尖果树人才为产业发展所用,及时解决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威海市农业局印发的《苹果矮砧轻减集约化栽培技术意见》,集结技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对推动全市栽培模式变革和技术普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建立健全苗木繁育技术体系,奠定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合作,在威海建立了 “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威海苹果中心”,开展优良苹果资源的脱毒和无毒资源合作,不断扩大威海无毒资源保存量。通过开展技术交流,从国外引进大量脱毒砧木资源和苹果品种,不断丰富威海地区脱毒砧木和品种资源,为大批量繁育脱毒优质大苗和苹果品种更新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印发《威海市市级果树苗木繁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8处市级果树苗木繁育基地,规范苗木繁育操作规程,实施苗木繁育可追溯制度,形成了以脱毒苹果矮化砧木繁育技术和苹果矮化优质大苗繁育技术为基础的苹果苗木繁育体系。

狠抓品牌建设,不断扩大威海苹果的品牌影响力。威海市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推动果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近年来,威海市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深入实施品牌强农、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政策奖励扶持力度,推进品牌建设。自2010年起,连续举办了7届苹果擂台赛,提升威海苹果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2017年6月底,组织举办了以 “首届国际苹果种植设备技术展览会”,围绕着 “中国和世界苹果产业创新与升级”的主题,共同研讨了世界苹果产业最前沿技术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和策略。威海市农业局公开向全社会征集威海苹果的品牌图案、卡通形象和广告语,最终从11 207件作品中筛选出了威海苹果的品牌图案、卡通形象和广告语,取得了形象征集和宣传推介的双重效果。

优化整合资源,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加快互联网+、云数据、物联网等在产业中的运用,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以“生态高效、旅游观光、产业集聚”为方向,积极发展特色果茶产业,推动传统果茶业转型升级。临港区汪疃镇整合资源,打造集生产种植、观光采摘、苹果文化、产后加工为一体的特色“苹果小镇”;高区初村在打造苹果部落;乳山市筹划成立北茶公司,推进“北茶小镇”项目建设。

引入国际苹果机械设备展览会,搭建中国苹果产业与国际交流的桥梁。从2013年起,威海与意大利方面就国际苹果种植设备技术展览会引进到山东,举行了为期达3年之久的谈判,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苹果种植设备技术展览会于6月28—30日在威海成功举办,这也是中国国内唯一的一个苹果产区的举办地,展会吸引到10个国家的71家企业参展,来自国内16个省份和国外17个国家或地区众多企业参加,得到远超预期的收获。展览会搭建起山东及至全国的苹果产业与国际苹果业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资金、人才、设备、信息的便捷和高效连接。

三、展望未来——威海的建议

全面改革栽培模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集约化是实现果茶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果茶园机械化是果园节本省工增效的关键环节,推行矮砧轻减集约栽培技术是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省工省力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是根本目的。彻底改变苹果栽培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矮砧轻减集约栽培制度。坚持走高起点规划、高技术引领、高标准建园、高品质生产、高效益经营的路子,强力推进大企业引领、大园区承载、大合作推进、大项目支撑、大服务保障,抢抓发展机遇,高质量地推进果茶基地规模稳步扩张。

采用工业化发展理念,促进产业融合。借助“工业化发展理念”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农业、电力、林业等各类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扶持现代果茶业发展,由政府牵头协调,水利部门负责解决水源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及整修道路、电力部门解决用电问题、林业部门对防护林建设提供便利,商业部门提供采后处理,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等,以此减少新型生产经营者进入果业生产的压力和担忧,吸引人才、技术、资金更多地涌进果茶业。

创新营销模式和品牌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将威海果茶与地域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威海的文化、旅游等资源,扩大品牌宣传范围,积极组织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参与或承办品牌推介会、展会等大型活动。创新果茶产品销售模式,搭建果茶产品网上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大户通过网上交易平台进行果茶营销。制定品牌整体推广规划,在一些大城市建立实体销售店,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广威海苹果的品牌形象。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组织现代苹果产业联盟,将松散的生产主体联合起来,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统一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共同打造威海高端苹果整体性品牌。

继续举办好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国际苹果设备技术博览会,推动产业开放发展水平。

实施大数据管理,在所有环节推进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传统果茶园经营管理主要依靠果农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而现代农业的特点是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科学有效的数据作为支撑,比如劳动力调配、肥水施用量与时间、采收的最佳时期、贮藏条件和出库等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检测和数据分析来决定。大力实施果茶园有机质提升、水肥一体化和绿色生态行动项目或计划,提升品质、提高效益、对环境友好,守卫好人类共有的绿水青山。

1.山东省威海市果树茶叶工作站(264200);2.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果业技术指导站;

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农技中心

王林军(1966—),男,高级农艺师,现从事果树茶叶技术推广工作。E-mail∶whwlj2003@163.com

陈浪波。

2017-12-05

特约编辑:艾 华

猜你喜欢
威海市果业威海
《威海港口》
威海市核电供热供水一体化系统与效益分析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果业冷链物流运输现状及对策研究
是“生”不是“牛”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My perspective on going global and acting local
欢迎订阅2017年《果农之友》
山东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近期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