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2017-01-14 18:03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超量牛黄对症

高 兵

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高 兵

目的 探析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方法 选取128例门诊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照本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资料, 分析牛黄解毒片小处方中的问题。结果 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128例患者中, 47例超量用药者, 占36.72%;57例不对症用药者, 占44.53%;13例患者超量且不对症用药, 占10.16%;其中11例为主动要求用药造成超量且不对症用药者, 占8.59%。结论 临床在应用牛黄解毒片进行治疗时, 一定要做好药量监控工作, 尽量对症用药, 避免用药过度或不对症用药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牛黄解毒片;临床应用;问题分析

牛黄解毒片是一般家庭常备的清热泻火中成药之一, 是由牛黄、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银花、连翘等制成的,具有清火、降火、解毒、通便、消炎等功效, 用于上焦火旺、胃肠实热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炎等症治疗时,具有降火解毒、消炎及通便作用[1]。虽然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效果显著, 但近些年, 随着牛黄解毒片的滥用, 带来了诸如皮肤药疹、过敏性休克、肝脏损害、砷中毒等多种不良反应,也引起了社会和临床医学的关注, 有专家建议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2]。本文作者通过对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8例门诊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的处方情况, 发现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用药不当引发的问题。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门诊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 占46.1%, 女69例, 占53.9%, 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6.8±11.8)岁, < 40岁者12例, 占9.4%, 41~65岁者49例, 占38.3%, ≥ 66岁者 67例, 占 52.3%。

1.2 方法 对128例患者的牛黄解毒片小处方进行整理,认真核实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记录好每一条信息。采用统计描述法归纳整理所有信息, 依照本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及相关文献资料, 分析牛黄解毒片小处方中的问题。

2 结果

2.1 超量用药情况 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128例患者中, 47例超量用药者, 占36.72%。其中, 10例患者每天服用12片牛黄解毒片, 占7.81%;28例患者每天服用15片牛黄解毒片, 占21.88%;9例患者每天服用18片牛黄解毒片, 占7.03%。

2.2 不对症用药情况 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128例患者中, 57例不对症用药者, 占44.53%。其中, 30例患者因感冒服用牛黄解毒片, 占23.44%;14例患者因便秘服用牛黄解毒片, 占10.94%;7例患者因高血压服用牛黄解毒片, 占5.47%;4例患者因皮炎服用牛黄解毒片, 占3.13%;2例患者因失眠服用牛黄解毒片, 占1.56%。

2.3 超量且不对症用药情况 开具牛黄解毒片小处方的128例患者中, 13例患者超量且不对症用药, 占10.16%;其中11例为主动要求用药造成超量且不对症用药者, 占8.59%。

3 讨论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 牛黄解毒片组成成分中雄黄毒性最强, 主要原因在于其含有重金属矿物性药物砷, 砷中毒主要由砷化合物引起, 砷化合物经过消化系统吸收, 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 随血液进入机体各组织器官, 并最终沉积于肾脏、肝脏、肌肉、骨骼、皮肤、指甲等, 并最终引发各种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死亡。以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为例,引发中毒量为0.01~0.05 g, 摄入量达到0.76~1.95 mg/kg即可导致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品中砷含量<1×10-8g, 一旦患者砷服用过量或不对症, 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慢性砷中毒反应, 甚至致死。砷中毒的临床在消化系统方面一般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即咽喉、食管烧灼感,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等;在血液系统方面一般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在神经系统方面一般表现为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 重症患者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在皮肤损害方面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少数人有剥脱性皮炎, 手掌、足趾皮肤过度角化, 指甲有白色横纹, 且不再光泽及平整, 薄且脆, 并有肝脏及心肌损害;在其他脏腑器官方面一般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3,4]。因此, 临床医学认为, 服用该药不可随意, 要遵照医嘱, 适量用药。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药物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同时用药过多、不对症用药也可能带来一定副作用。一般情况下, 过量越多或不对症用药, 其副作用越明显。以口服用药为例, 若其是攻打疾病的特遣部队, 经过胃部吸收后, 会被分解拆分成多个不同小队, 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处, 到达需治疗部位的能够发动攻击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达到其他部位的可能也会发动攻击, 进而损伤正常组织。因此, 在服用药物治疗时, 一旦剂量过大或是不对症, 出现不适反应时, 应及早就医。

牛黄解毒片是常用中成药之一, 因其价格便宜、疗效显著而广受大众青睐。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患者只知道牛黄解毒片能解毒, 在治疗口疮、便秘等病症上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却不知道牛黄解毒片服用不当也可导致中毒。近些年, 关于牛黄解毒片引发安全性问题的报道屡屡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导致牛黄解毒片引发中毒等不良反应的主要成分是雄黄, 其他成分中, 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生石膏基本无毒, 牛黄、冰片用量少, 毒性低等, 也不可能导致中毒, 只有雄黄, 用量大, 其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 其中含砷约75%、硫24.9%,遇热易分解氧化, 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 砷不易排出体外, 易在体内累积, 一旦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则会损害消化系统、肝肾等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 即导致砷中毒, 引起诸如头晕、乏力、恶心、毛发脱落、肝肾受损、全身黑色素沉着等症状[5]。因此,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将雄黄列为一味“以毒攻毒”的中药。

《2010年中国药典》对雄黄的记录中明确表明雄黄的功效为:解毒杀虫, 燥湿祛痰, 截疟。用于痈肿疔疮, 蛇虫咬伤,虫积腹痛, 惊痫, 疟疾。雄黄的注意事项为: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6-8]。但是从目前市面上的各厂家出厂的牛黄解毒片的说明书并没有注明关于本药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反应, 也并未因孕妇不能服用雄黄而注明“孕妇禁用”, 这也使得人们对于这种普遍流行于市面的家庭常备处方药缺少一定的了解, 而随意增加药量, 甚至长期服药, 导致不良反应情况逐年升高。

另外, 从中医方面来看, 牛黄解毒片中含有的人工牛黄、大黄、冰片、石膏、黄芩等主要成分, 性质寒凉, 一旦患者盲目为了清热解毒、去火功效长期服用本药, 还会损伤脾胃,并产生药物依赖, 以便秘患者为例, 长期服用本药, 会严重破坏肠道正常活动规律, 导致机体无法自行排便, 进而使得患者用药量不断增加, 无法停服。

因此, 为了避免临床在应用牛黄解毒片时出现超量或不对症用药的情况, 也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需要临床医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能够做到合理用药, 并向患者解释清楚用药情况, 避免出现纠纷。同时, 也请生产厂家标明其禁忌证、不良反应情况等, 便于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能够及时就医。对于临床学者来说, 还须继续探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提高牛黄解毒片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1] 苗万.牛黄解毒片应用的注意事项.医学信息, 2014(24):410-411.

[2] 刘宝生, 王少侠.牛黄解毒片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33):116-117.

[3] 顾冰.89例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中国药物警戒,2016, 13(6):359-363.

[4] 赵胜利, 钟露苗.牛黄解毒片的不良反应及其安全性综述.中国药物警戒, 2006, 3(4):193-194.

[5] 孔海英.牛黄解毒片中砷含量及其安全性研究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5):133-134.

[6] 刘芳, 曹丽梅, 周勤梅, 等.浅析牛黄解毒片中砷含量及对其安全性的影响.中药与临床, 2015, 6(4):22-24.

[7] 张萍.牛黄解毒片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中国中药杂志, 2008,33(3):343-344.

[8] 李慧, 尹晓飞, 刘顺良, 等.牛黄解毒片的临床新应用.中国药业, 2010, 19(16):86-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78

2017-07-13]

114000 鞍山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超量牛黄对症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中心药房口服药超量医嘱中应用的回顾性分析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中药泡茶要对症 体质差异方不同
四种中药茶 对症助消化
磨刀
空心菜为什么烂根 找准原因对症防治
自娱自乐
扁鹊与牛黄
是保留还是摒弃
——对“超量恢复”质疑学说之反思
只是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