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救甘肃迭部县森林火灾卫勤保障的经验与做法

2017-01-14 19:47丁凡李生宏赵水波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卫勤达拉火场

丁凡,李生宏,赵水波

扑救甘肃迭部县森林火灾卫勤保障的经验与做法

丁凡,李生宏,赵水波

森林火灾;卫勤保障;经验反思

2016年3月2日,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达拉林场发生森林火灾,受高原高海拔地区和复杂地形条件影响,火势蔓延迅速,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武警总部首长高度重视,指示武警森林部队紧急调集甘肃、四川森林总队1000余人员,在3000余名驻地军警民配合下,连续奋战,于3月15日将大火彻底扑灭。此次灭火行动,共扑灭火线24.3 km,清理火线18.3 km、烟点6700余个,保护村庄1个,解救被困群众300余人,充分发挥了森林部队作用。卫勤保障方面,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略述如下,以供参考。

1 火场特点

1.1海拔高,山坡陡这起火灾发生在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甘肃西部地区[1],海拔平均2600m以上,山体坡度平均为55度,部分山体坡度超过75度;山上植被茂密、倒木纵横,不时有滚石掉落;火场燃烧方式以集丛灌木点状燃烧为主,难以形成完整火线[2]。火灾过火面积广、持续时间长、扑救难度大,是甘肃省迭部县自2003年达拉林场4月15日特大森林火灾以来发生[3]的最大森林火灾。

1.2火场态势火场火势以西部为主,风向为2~3级西北风,西南局部为东北风,火场主要向西部及东南部蔓延,东南部有公路和河流依托,利于灭火,西部仅有部分公路及河流,灭火难度较大。因此,采取主要兵力控制西线,北、东、南依托公路和河流封控的战法实施灭火。

1.3交通不便火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东南方向50 km处,火场北部有S313公路,为2车道省级公路;东部、南部、西南、西部有Y593公路,为单车道乡镇公路,路况较差,仅能单向行驶,不利于医学救援和后送。

1.4当地医疗机构能力有限火场可依托的地方医疗机构仅有火场正南方向20 km处的达拉乡卫生所,火场西北方向50 km处的迭部县医院。两个基层医疗机构卫勤保障能力有限,当地筹措卫勤保障物资较为困难。

2 卫勤保障经验

此次森林灭火行动卫勤保障到位,并做到有效防治伤病,主要有4点经验。

2.1迅速反应,周密部署,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接到灭火任务后,森林指挥部高度重视,由副司令员带司政后人员组成前指赴甘肃靠前指挥;甘肃省森林总队总队长亲自部署,副总队长带相关人员配合指挥部前指开展工作[4]。甘肃省省、市、县、乡负责人四级联动,与驻地军警负责人、森林指挥部前指组成联合指挥所,森林部队副司令员任总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形成以专业灭火力量为主导,其他力量辅助的组织架构[5],迅速理顺了领导关系,提高了灭火组织效率,确保了火场卫勤保障能够有效组织,顺畅实施。卫勤保障组织上,领导机构方面[6],以森林指挥部后勤部前指1名人员为组长,其他部队2名卫勤负责人、迭部县医院副院长、达拉乡卫生所所长共5人组成火场卫勤保障指挥组,负责火场卫勤保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人员组织方面[7],以部队军医和卫生员共24人为骨干,组成8支伴随保障组(1名军医和2名卫生员为1组),随部队实施伴随保障;迭部县医院和达拉乡卫生所8名医师组成前指卫生所,细分为抢救组2人、前接组2人、后送组2人、机动组2人,实施定点保障。

2.2训练有素,立足自我,卫勤保障科学高效甘肃和四川省森林总队平时注重练兵,认真开展官兵自救互救及紧急避险训练,火场上常见伤病可立足自我实施卫勤救援;遇有骨折、Ⅱ度以上烧伤及其他较重伤病时,能够进行止血、简单包扎和固定,搬运至公路及指定后送地点,等待专业卫生人员实施救援。伴随保障方面,军医和卫生员组成的保障组携带1个军医背囊,2个卫生员包,1副折叠式担架,能够完成火场伤病急救。卫勤物资筹措方面[8],灭火前期,由前指卫勤指挥组协调迭部县医院补充所需药品,并协调火场北部合作市卫生局筹措卫勤保障物资,确保灭火中后期卫勤保障物资充足。

2.3精心组织,严密防范,确保官兵生命安全这起森林火灾发生在高原峡谷地带,山高坡陡,断崖密布,滚石频发,火势猛烈,险象环生,加之部队远程机动、连续作战、极度疲劳,安全压力大。参战部队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紧盯集结机动、接近火场、组织扑救、宿营休息、转场撤离等环节中的卫勤保障工作,严格按照卫勤伴随保障组跑面保障、卫生战士定点保障的方式进行保障。灭火行动中,卫勤保障组严格监督参战官兵按规定穿戴防护装具,坚持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提前预设紧急撤离路线和避险区域,全程派出卫生战士作为安全观察员观察火情,随时报告火势变化,防止误入险境;利用作战间隙组织讲评,选派有经验的医疗骨干加强一线力量,确保一旦遇有险情,能够果断处置,紧急避险。

3 卫勤保障存在的不足及反思

这次灭火行动,是森林部队2016年防火灭火“第一场战役”的首次硬仗,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经受了全面检验和锻炼,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3.1立体后送体系不完善灭火主战场在火场西线,医疗后送主要依托Y 593公路,道路条件不佳,灭火前期由于缺乏统一的交通管制,造成大量车辆拥堵在狭窄道路上,此时如有重大伤病员发生,难以及时后送,存在安全隐患。灭火前期,应该在主要兵力部署的西线火场后方,向西2~5 km处开辟直升机临时降落场地,不仅可以用于紧急情况下的伤员后送,也可作为后勤补给、宿营、前指开设、火场侦查无人机操作的场地,建立起依托公路运输和直升机运输的立体后送体系。

3.2高原疾病防治准备不足火场位于高原,局部山体高达4000m,火灾发生在3月份,含氧量低,火灾燃烧消耗局部空气,致使火场平均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0%~50%左右。有的官兵来自低海拔地区,出现轻度的高原反应[9];火场夜间气温较低,一些官兵感冒发烧,在内地并无大碍,但在高原,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肺水肿。除当地部队外,支援部队在卫勤保障药品物资携带方面准备不足,仍按照常规基数要求携带,针对高原缺氧环境药物储备不足;支援部队出发前没有进行高原病防治教育,出发时也没有配发高原药品,存在安全隐患。高原地区森林灭火和遂行任务,应以高原部队为主,支援部队应尽量从驻高原部队中抽组。卫勤保障物资携带方面一定要考虑高原反应、高山缺氧、坡陡易跌倒等环境因素,有针对性地携带卫勤保障物资[10];如时间紧迫一时无法配齐,应及时向前指反馈,由前指筹措,及时供应,确保官兵生命安全。

3.3卫勤保障组织模式有待创新此次灭火行动,仍按照传统灭火卫勤组织及保障方式实施。在实际保障中,由于山高坡陡,火场面积较大,伴随保障组对包干保障人员巡诊一次往往需要翻几座山,高海拔环境下体能消耗极大,一天能够完成巡诊2次已是极限,突发情况只能由官兵先自救并向火场外搬运,卫勤保障组到位往往超过1 h。针对高海拔,山高坡陡缺氧的火场,在卫勤保障组织模式上,伴随保障不应以巡诊方式进行,而应以定人包干保障为主,军医和卫生员分别负责一个排左右人员的伴随保障,缩小保障间距,常见疾病由官兵自己处理,重大疾病附近医疗人员就近机动实施保障,加快卫勤力量到位时间,确保官兵生命安全。

[1]杨敬恩.迭部林业后续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0:23-25.

[2]王岩,王高潮,王胜男.军民协力,地空配合,打赢火场攻坚战--甘肃省迭部县达拉林场“3.02”森林火灾扑救纪实[J].中国应急管理,2016,3:59-61.

[3]王永红,吴建平,康学功.白龙江畔伏火龙--甘肃省达拉林场“四.一五”森林火灾扑救纪实[J].消防月刊,2003,6:34-35.

[4]丁凡,刘国云,张文娟.浅谈森林灭火卫勤保障的组织与指挥[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4,3(3):177-179.

[5]李军.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原则在森林火灾扑救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2015,3:16-17.

[6]丁凡,王晓峰,孟尚健.紧贴实战凸显特色创新卫勤救援模式[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5,4(4):254-255.

[7]丁凡,刘国云,张文娟.森林火灾伤员救援[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67-68.

[8]杨忠振,郭利泉,董夏丹.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应急资源优化调度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54(6):644-650.

[9]张必科,张丽杰,曹秋野,等.玉树地震外来卫生应急人员急性高原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367-371.

[10]王惜诵,张艳辉,经昆鹏,等.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医学救援模式初探[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3,2 (2):122-124.

(收稿:2017-01-12修回:2017-03-15编校:韩纪民)

R197.2

A[文章编号]2095-3496(2017)02-0103-03

10.19372/j.cnki.issn.2095-3496.2017.02.009

100089北京,武警森林指挥部后勤部卫生处(丁凡);甘肃兰州,武警甘肃省森林总队后勤部卫生科(李生宏);四川成都,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后勤部卫生科(赵水波)

猜你喜欢
卫勤达拉火场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沉潜迷醉达拉湾